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2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2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课程标准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认识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习目标
了解 19 世纪 60-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明确其作为近代化开端的意义与未改变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了解边疆危机,进而体会先进中国人的救国努力,认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与爱国情怀。
概念解读
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仁人志士们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进程。鸦片战争使传统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现代化潮流,逐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华民族从此便开始了被动而艰难的早期现代化历程。
具体包括:
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洋务运动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
思考: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
1.背景:
(1)内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2)外因: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洪秀全塑像及《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一、洋务运动
目的:
时间:
口号: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
性质: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自强”“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晚清时期地主阶级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2.概况:
阅读教材,梳理洋务运动信息。
代表: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一、洋务运动
3.内容: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京师同文馆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创办新式学堂
北洋舰队
建立新式海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性质:官办
内容:军事工业
性质:官督商办
内容:民用企业
一、洋务运动
(1)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规模最大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大炮的厂房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自强”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机器生产
一、洋务运动
(2)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李鸿章)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求富”,辅助军工
民用企业 主办人 行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运输
燃料
重工业
轻工业
经营方式
官督商办、自负盈亏
官督:官方保护、扶持
商办:民间资本介入,产品投放到市场
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一、洋务运动
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等,开启了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3)新式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回国后,有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清华
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外交部部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海
军将领14人。
詹天佑
这一时期的翻译西书,将西学各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引入中国,为培养中国第一代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翻译西书的大规模展开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京师同文馆学生学习英文的场景
一、洋务运动
1
2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陆军
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海军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4)建立新式军队
致远舰概述图
一、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5)外交
一、洋务运动
4. 评价
材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带来哪些影响。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洋务运动
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梁启超《李鸿章传》
思考:梁启超为什么这样评价李鸿章呢?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局限性: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一、洋务运动
5.结局:
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破产。
福建水师
在中法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于马尾军港
北洋舰队
在甲午中日战争全军覆没于威海卫军港
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③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②清政府的腐败
①外国势力挤压
1864年新疆内乱,英、俄势力介入。
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1884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入侵西南及东南边疆;1885年,李鸿章与日签订《中法新约》。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中日签订《台事专条》。
1860年前后,沙俄强占我国东北及西北边疆1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结合以下材料及教科书,指出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表现。。
思考:面对西北和东南同时出现的危机,清政府内部有着什么样的争论,最终清政府的抉择是什么?
清朝时的新疆
左宗棠
李鸿章
既然中国兵单饷匮,“海防西征,力难兼顾”,所以应该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二、边疆危机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攻台,遭到台湾人民坚决反抗,大败而归。
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1874年5月,日本派军攻台。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向清政府交涉。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1.美、日侵略台湾
二、边疆危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
二、边疆危机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3.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马尾港海战:1884,法军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
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收复谅山,扭转战局。
①1885年6月,签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势力侵入云南、广西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中法战争形势图
背景
战况
结果
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边疆危机
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①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②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
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影响: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二、边疆危机
想一想:
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巩固了西北边防和东南海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新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省具有怎样的意义?
二、边疆危机
再观察地图,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边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①边疆危机地域更广。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边疆危机主要在东南沿海、东部沿海、东北边疆;这一时期扩大到西北、西南,造成边疆地区“危机四伏”。
②出现新的侵略国家。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入侵略者的行列。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洋务运动解决边疆危机了吗?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解决边疆危机了吗?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主要内容:(1)军事工业(2)新式教育
(3)民用工业(4)新式军队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
东南:台湾危机(美日)
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阿古柏、俄国)
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