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思考:“民国4年”是指公元多少年?漫画《国庆之回顾》反映了什么?左图是民国4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四周年暨中华民国国庆日,《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的漫画《国庆之回顾》。图中描绘了中华民国国旗从树立到摇撼,再到被收起来的过程。1915年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在1912到1915年之间,各党派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并受到袁世凯独裁的破坏,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全体职员合影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誓词了解民国时期中国尝试建立政党政治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实质和局限性,培养理解政治制度的形式和本质的能力。了解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确立不同政治制度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和历史依据,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设置行政区(人民政权)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人民革命政权)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南京临时政府1912.1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48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时期)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探索共和确立、完善共和1912.41927192819491946194519371931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临时约法》颁布训政时期开始《训政纲领》通过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推行“宪政”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缔造共和破坏共和任务:完善本课时空坐标图思考: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有什么特点?特点:①发展历程曲折、艰难;②从盲目照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到逐渐结合国情,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 ③继承发展、不断完善、民主核心、独具特色。②局限性: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①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缔造共和1、建立共和制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思考1-1:阅读教材,简述中国近代的“共和制”是如何建立的?思考1-2:根据材料和教材,指出《临时约法》设计了怎样的“共和制”?思考1-3:据教材和所学,如何评价《临时约法》呢?(1)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2)原则及政治结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评价: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二)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思考1:据教材,概括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材料一:结合历史纵横国民党共和党材料三:1912.8①国民党成立;选举获胜,宋负责组织责任内阁1913.11-1914.1④袁任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年春1913.7始②宋教仁遇刺③二次革命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材料二:①党派多,政党政治活跃②政治分野明显③竞争激烈,参政意识强⑤存在时间短④政党政治不成熟,政争激烈,甚至发展为武装斗争⑥结果失败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民国初期的党派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 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孙中山的理想国民党的现实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训政纲领》(1928)主权在民一党专政(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一党专政1、训政时期(1928-1948)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2、“宪政”时期(1948-1949)实质:国民党独裁统治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思考2:指出下列地图所属时期,并排序。1、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权的建立【学思之窗】P17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5.5.1)思考3: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提示:从目的、政权性质、作用等方面回答)①三三制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为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②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中共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合作精神;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④扩大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经验。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民国地方政府)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根据三三制原则,团结党外人士,组成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1)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政权建设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模式。思考4: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法制保障:《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概念:(2)发展过程:1949195419571966-19761982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① 基础② 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③ 挫折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 完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③改革开放后194919561978198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2013201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01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02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03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2)特点:(1)历程: 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婚姻条例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婚前男女双方原有之财产及债务得各自处理”,“婚后双方共同经营所得之财产及所负债务得共同处理”。这些规定( )A.保障了广大女性的婚姻自主权 B.促进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C.承认了妇女的家庭财产自决权 D.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2.到195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已有1300余万人,其中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代表占80%以上。全国各省和直辖市、2/3以上的市、1/3以上的县和绝大部分的乡,都由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出了人民政府。这说明当时我国( )A.基层民主建设成果显著 B.积极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人民广泛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作业布置:制作本课知识框架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北洋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南京国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缔造共和破坏共和探索共和确立完善共和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人民政权“训政”“宪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