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练(全国通用)第11讲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知识清单)(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练(全国通用)第11讲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知识清单)(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11讲 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知识清单)
学习导航站
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考点2辨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考点3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考点4光呼吸★★★☆☆ 考点5 C4植物、CAM植物等特殊代谢类型★★★☆☆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2大陷阱规避)
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
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
考点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1.图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发生范围 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光合细菌(如蓝细菌)等 所有活细胞
发生场所 叶绿体(真核生物)细胞质(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无氧呼吸为细胞质基质 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发生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 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实质 无机物有机物;储存能量 有机物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释放能量
能量转化的联系
元素转移的联系 C:CO2(CH2O)丙酮酸CO2 O:H2OO2H2O H:H2OH+―→NADPH(CH2O)[H]H2O
过程联系
考点2 辨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1.植物三率间的关系
(1)呼吸速率:植物非绿色组织(如苹果果肉细胞)或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值。
(2)净光合速率:植物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项目 表示方法(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O2 CO2 有机物
真正光合速率 O2产生(生成)速率或叶绿体释放O2速率 CO2固定速率或叶绿体吸收CO2速率 有机物产生(制造、生成)速率
净光合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叶肉细胞O2释放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叶肉细胞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速率
3.曲线模型及分析
特别提醒
曲线图中“三率”的判定
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负值,该值的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该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0,该曲线代表真正光合速率变化曲线。
4.“三率”的常考曲线分析
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曲线分析
1图1的B点、图2的B′C′段形成的原因:凌晨约2时~4时,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O2释放量减少。
2图1的C点、图2的C′点:此时开始出现光照,光合作用启动。
3图1的D点、图2的D′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图1的E点、图2的F′G′段形成的原因: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5图1的F点、图2的H′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6图1的G点、图2的I′点:此时光照强度降为0,光合作用停止。
7图2 所示一昼夜密闭容器中植物能(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J′点低于A′点,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减少,即总光合作用量大于总细胞呼吸量。
考点3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1.装置液滴移动法
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或CO2消耗的体积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
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CO2,能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2)测定原理
①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②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①将植物置于黑暗中(甲装置)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
②将同一植物置于光下(乙装置)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排除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半叶法
(1)测定: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阻止物质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
(2)计算:设被截取部分初始干重为M。
①被截取部分的呼吸速率=(M-MA)/6。
②被截取部分的净光合速率=(MB-M)/6。
③被截取部分的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MB-MA)/6。
3.叶圆片称重法
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中淀粉的生成量,如图所示以有机物的变化量测定光合速率(S为叶圆片面积)。
(1)净光合速率=(z-y)/2S;
(2)呼吸速率=(x-y)/2S;
(3)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
4.黑白瓶法
(1)“黑瓶”不透光,测定的是呼吸作用量(强度);“白瓶”给予光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量(强度)。总光合作用量(强度)=净光合作用量(强度)+呼吸作用量(强度)。
(2)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O2的减少量(或CO2的增加量)为呼吸作用量(强度);白瓶中O2的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为净光合作用量(强度);二者之和为总光合作用量(强度)。
(3)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量-黑瓶中测得的现有量=总光合作用量。
5.间隔光照法
光反应和暗反应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相对独立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光反应的速率比暗反应快,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不能被暗反应及时消耗掉,持续光照,暗反应会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但若光照、黑暗交替进行,则黑暗间隔时会利用光照时积累的光反应的产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反应。因此在光照强度和光照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光照、黑暗交替进行条件下制造的有机物相对多。
6.叶圆片上浮法——定性检测O2释放速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分析
①自变量的设置:光照强度是自变量,通过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②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的水温产生影响。
③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观测单位时间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或浮起相同数量的叶片所用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光合作用的强弱。
考点4 光呼吸★★★☆☆
光呼吸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情况下吸收O2,将叶绿体中的C5分解产生CO2的过程。光呼吸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是O2和CO2竞争Rubisco酶。在暗反应中,Rubisco酶能够以CO2为底物实现CO2的固定;在光下,当O2浓度高、CO2浓度低时,O2会与CO2竞争Rubisco酶,在光的驱动下将碳水化合物氧化生成CO2和水。
特别提醒
1.与光呼吸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为叶绿体、线粒体。光呼吸产生的条件是光照、高O2含量和低CO2含量等。
2.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此时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NADPH和ATP,防止强光对叶绿体的破坏,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考点5 C4植物、CAM植物等特殊代谢类型★★★☆☆
1.C3途径:也称卡尔文循环,整个循环由RuBP(C5)与CO2的羧化开始到RuBP(C5)再生结束,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可合成蔗糖、淀粉等多种有机物。常见C3植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菜豆、水稻、马铃薯等。
2.C4途径:通过C4途径固定CO2的植物被称为四碳植物(C4植物)。C4植物具有一个典型的结构特征,即叶脉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薄壁维管束鞘细胞,其外面整齐环列叶肉细胞(如图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同时,CO2被整合到C4化合物中,随后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叶绿体,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4化合物释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进而生成有机物(如图2)。它提高了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使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条件下)能力,并且无光合午休现象。常见C4植物有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
特别提醒
1.玉米、高粱、甘蔗都是C4植物,适于在高温、干燥和强光的条件下生长。
2.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同时CO2被整合到C4化合物中,随后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叶绿体,C4化合物释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进而生成有机物。
3.PEP羧化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它提高了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使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条件下)能力,并且无光合“午休”现象。
3.景天酸代谢(CAM途径):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苹果酸存于植物细胞内的大液泡中(图1)。到了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酸性物质(苹果酸)作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进行光合作用(图2)。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芦荟、兰花、百合、仙人掌等。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因为气孔只在夜间开放以摄取二氧化碳。
特别提醒
1.仙人掌、菠萝和许多肉质植物都进行这种类型的光合作用。这类植物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其特点是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
2.该类植物夜间吸收CO2,淀粉经糖酵解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CO2与PEP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而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脱羧,放出CO2,进入C3途径合成淀粉;形成的丙酮酸可以形成PEP再还原成三碳糖,最后合成淀粉或者转移到线粒体,进一步氧化释放CO2,又可进入C3途径。
3.该类植物叶肉细胞夜间淀粉减少,苹果酸增加,细胞液pH下降;白天淀粉增加,苹果酸减少,细胞液pH上升。
4.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
蓝细菌具有CO2浓缩机制,如下图所示。
5.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比较
植物类型 比较项目 C3植物 C4植物 CAM植物
吸收CO2的时间 白天 白天 夜晚
光反应的场所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卡尔文循环的场所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有无光合午休 有 无 无
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固定CO2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有机物。
6.光合产物及运输
(1)磷酸丙糖是光合作用中最先产生的糖,也是光合作用产物从叶绿体运输到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形式。
(2)光合作用产生的磷酸丙糖既可以在叶绿体中形成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又可以通过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合成的蔗糖或临时储藏于液泡内,或从光合细胞中输出,经韧皮部长距离运输到其他部位。
陷阱1 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的几点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因此提取完整的线粒体悬浮液,不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而提取叶绿体悬浮液可以独立完成光合作用过程,但前提是保证叶绿体的活性
认为用O浇灌植物,周围空气中的H2O、O2、CO2都能检测到18O 用O浇灌植物,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O出现在周围空气中,经过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O中的18O进入氧气中,经过细胞呼吸,O进入CO2中
认为植物细胞都能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 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才能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
陷阱2 关于植物“三率”的判断与测定的几点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观测到的O2的产生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总O2量 观测到的O2的产生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总O2量-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认为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总有机物量 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总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
1.光系统
(1)光系统Ⅱ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H+和自由电子(e-),光系统Ⅰ主要是介导NADPH的产生。
(2)电子传递过程是高电势到低电势(由于光能的作用),释放的能量将质子(H+)逆浓度梯度从叶绿体的基质侧泵入到类囊体腔侧,从而建立了质子浓度(电化学)梯度。
(3)类囊体内的高浓度质子通过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流出,而ATP合成酶利用质子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分子势能来合成ATP。
(4)图示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电子供体是H2O,电子受体是NADP+。
2.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1)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不需要光,电子供体是NADH,电子受体是O2。
(2)通过ATP合成酶把ADP磷酸化为ATP。电子传递过程中所形成的H+梯度作为动力,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考点预测:
1.光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光系统Ⅱ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H+和自由电子,以及光系统Ⅰ介导NADPH的产生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光系统在光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的作用。
2.电子传递链的路径:考查电子经过质体醌→细胞色素bf复合体→质体蓝素→光系统Ⅰ→铁氧还蛋白→NADPH的传递过程,可能会涉及各传递体的作用及电子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质子梯度的建立与ATP合成:考查质子浓度梯度的形成原因,包括水光解产生质子、质体醌运输质子等,以及类囊体膜上的ATP合成酶如何利用质子顺浓度梯度流出的能量来合成ATP。
考法预测:
1.结合实验数据或曲线:以当代科学家研究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数据表或坐标曲线图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光系统和电子传递链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分析不同光照强度、温度等条件下,电子传递速率、ATP和NADPH生成量的变化等。
2.依托大学教材内容:以大学教材中光合作用过程的文字或图解为素材,创设新情境,考查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的相关知识,可能会涉及光呼吸、C4途径和CAM途径等拓展内容,要求考生从新信息中提取有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一、单选题
1.(2025·安徽·高考真题)关于“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打孔器打出叶圆片时,为保证叶圆片相对一致应避开大的叶脉
B.调节LED灯光源与盛有叶圆片烧杯之间的距离,以进行对比实验
C.用化学传感器监测光照时O2浓度变化,可计算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D.同一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快慢不同,可能与其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答案】C
【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当叶圆片抽取空气沉入水底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积累,圆叶片的浮力增加,叶片上浮,根据上浮的时间判断出光合作用的强弱。
【详解】A、用打孔器打出叶圆片的目的是使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依据单一变量原则,为保证叶圆片相对一致应避开大的叶脉,A正确;
B、调节LED灯光源与盛有叶圆片烧杯之间的距离,以模拟不同的光照强度,该实验都是实验组,为对比实验,B正确;
C、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用化学传感器监测光照时O2浓度变化,只可计算出净光合作用强度,无法得知呼吸强度,无法计算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C错误;
D、同一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快慢不同,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可能与其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D正确。
故选C。
【考点追溯】
(必修1 P105)“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圆形小叶片浮起是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导致的。依据一定时间内叶片上浮的数量来比较光合作用强度。
二、解答题
2.(2024·广西·高考真题)珊瑚是一类低等动物,可从环境中获取单细胞真核藻类虫黄藻,让其共生于自己细胞内,成为珊瑚-虫黄藻共生体。共生体的营养来源包括虫黄合成的有机物和摄取的浮游生物。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研究温度升高对某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的两种类型(A型和B型)的影响,结果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细胞获取虫黄藻的方式是 (填物质运输方式);虫黄藻可利用CO2和H2O在 (填细胞器名称)合成糖类,为珊瑚提供营养。
(2)当光合呼吸比约等于1时,A型共生体仍能生长,其原因是 。
(3)常温条件下,在缺少浮游生物的贫瘠海域,更具生存优势的共生体类型是 ,理由是 。
(4)若升温后B型共生体的呼吸速率变化不明显,则据图分析B型共生体内的单个虫黄藻光合速率将 ,理由是 。
【答案】(1) 胞吞 叶绿体
(2)可通过摄食浮游生物获取营养物质
(3) B型 与A型相比,B型共生体的光合呼吸比更高,积累光合产物更多,在贫瘠海域中,B型比A型更具有生存优势
(4) 下降 升温后呼吸速率基本不变,B型光合呼吸比显著下降,所以B型共生体总光合速率下降,且藻黄虫密度变化不大,所以单个黄虫的光合速率下降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温度升高对A型共生体光合呼吸比影响不大,但会降低其体内虫黄藻密度;温度升高对B型体内虫黄藻密度影响变化不大,但会使其光合呼吸比下降。
【详解】(1)依题意,珊瑚细胞获取虫黄藻后,虫黄藻共生于珊瑚细胞内,说明珊瑚细胞获取虫黄藻的方式是胞吞。虫黄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类,能利用CO2和H2O合成糖类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2)依题意,共生体的营养来源包括虫黄合成的有机物和摄取的浮游生物,当光合呼吸比约等于1时(此时白天净光合量与晚上呼吸量相等,一天中有机物净积累量等于零),A型共生体仍能生长(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大于零),说明A型共生体可通过摄食浮游生物获取营养物质,使共生体生长。
(3)据图可知,与A型相比,B型共生体的光合呼吸比更高,实验中每天昼夜等长,则B型共生体一天中积累光合产物更多,故在贫瘠海域中,B型比A型更具有生存优势。
(4)据图可知,升温后B型共生体光合呼吸比下降明显,若升温后B型共生体的呼吸速率变化不明显,说明其白天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明显,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推断B型共生体总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据图可知,升温后,B型共生体的藻黄虫密度变化不大,故单个黄虫的光合速率下降。
【考点追溯】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必修1 P105)
3.(2025·河南·高考真题)光质和土壤中的盐含量是影响作物生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高盐含量(盐胁迫)下某作物生长的影响,将作物分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光补偿点指当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 和 两个方面。
(2)上述实验需控制变量,为探究实验光处理是否完全抵消了盐胁迫对该作物生长的影响,至少应选用上述 组(填组别)进行对比分析,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2点即可)。
(3)在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之前(C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视为正比关系),④组的总光合速率 (填“始终大于”“始终小于”“先大于后等于”或“先小于后等于”)③组的总光合速率,判断依据是 。
【答案】(1) 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作为一种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2) ①③④ 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 始终大于 ④组呼吸作用强于③组,但是两组光补偿点相同也就是呼吸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相等 ,所以④组达到光补偿点之前的总光合速率也大于③组
【分析】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1)光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同时光可以作为一种光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故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作为一种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两个方面。
(2)为探究实验光处理是否完全抵消了盐胁迫对该作物生长的影响,至少应选用上述 盐胁迫组(③)和盐胁迫加光处理组 (④)进行对比分析 。①③比较可知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①③④比较可判断实验光处理是否完全抵消了盐胁迫对该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余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3)由于④组呼吸作用强于③组,但是两组光补偿点相同也就是呼吸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相等,所以④组达到光补偿点之前的总光合速率始终大于③组。
【考点追溯】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必修1 P105)
4.(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自然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叶片在温度a和c时的光合速率相等,叶片有机物积累速率 (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 。
(2)在温度d时,该植物体的干重会减少,原因是 。
(3)温度超过b时,该植物由于暗反应速率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暗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4)通常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光合产物,农作物在温室栽培过程中,白天温室的温度应控制在 最大时的温度。
【答案】(1) 不相等 自然条件下,黑暗时温度a和c时的呼吸速率不相等
(2)温度d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但植物的根部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仍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植物体的干重减少
(3)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降低;温度过高,导致酶的活性降低,使暗反应速率降低
(4)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差值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酶的活性和数量、光合色素含量等。
【详解】(1)在自然条件下,该植物叶片在温度a和c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黑暗时呼吸速率不同,因此叶片有机物积累速率不相等。
(2)在温度d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但由于植物有些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如根部细胞,因此该植物体的干重会减少。
(3)温度超过b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部分气孔关闭,使CO2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CO2固定速率减慢,C3还原速率减慢,进而使暗反应速率降低。
(4)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光合产物,农作物在温室栽培过程中,白天温室的温度应控制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差值最大时的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考点追溯】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必修1 P105)
5.(2024·吉林·高考真题)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 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和 。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和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据图3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CO2的固定
(2)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3) 光呼吸 呼吸作用 随着光照增强,光呼吸增强,转基因株系1和2降低了光呼吸,净光合速率比Wt更高 不能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无法获得株系1准确的光呼吸、细胞呼吸产生 CO,的速率,不能计算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
(4)与株系2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故反应①是CO2的固定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3)由图1可知,在线粒体中进行光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光呼吸、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呼吸增强,与WT相比,株系1、株系2降低了光呼吸,净光合速率比Wt更高。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光呼吸速率减弱,图3中有净光合速率,该参数已知。当CO2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净光合速率是个负值,取正后相当于呼吸速率,图3曲线虽然没有与纵轴相交,但稍微延长即可见其与纵轴将交于-10的点,因此呼吸速率也可以大致确定。但公式中的最后一项参数光呼吸速率随CO2的变化完全未知,导致总光合速率无法计算。
(4)由图2、图3可知,与株系2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
【考点追溯】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必修1 P105)
三、实验题
6.(2024·广东·高考真题)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 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
(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 ,其原因是 。
(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 ,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浓缩CO2形成高浓度C4后,再分解成CO2传递给C5)使其在CO2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对照组: 实验组:黑藻
实验条件 控制光照强度为 μmol·m-2·s-1
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
控制条件
测量指标
(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答案】(1)呼吸作用消耗
(2) ③②① 最大光合速率对应光强度依次升高
(3)①(金鱼藻)除藻率高,②(黑藻)除氮率高,③(苦草)除磷高
(4) 金鱼藻 500 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且相同 氧气释放量
(5)合理引入浮水植物,减弱沉水植物的光照强度;合理引入以沉水植物凋落叶片为食物的生物
【分析】图a分析,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加快,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减小。图b分析,金鱼藻、黑藻和苦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氮和磷、藻。
【详解】(1)由于湖底光照不足,导致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生物量在减少,不足以维持生长,最终衰退和消亡。
(2)据图分析,最大光合速率对应光强度依次升高,因此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③②①。
(3)据图b分析,金鱼藻除藻率高,黑藻除氮率高,苦草除磷率高,三者配合能高效的去除氮、磷和藻,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根据图a,在相同光照强度下,①金鱼藻与②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高度接近,尤其在光照强度为500时,两者光合作用强度完全相同,有利于控制无关变量一致,而③苦草的光照强度与②黑藻相差较大。根据题干“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可知①、③均无C4途径,而除了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外的其他植物是否有C4途径不确定,所以不能从①、③外的其他植物为②选对照组。
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因此控制条件为低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快慢,因此检测指标是单位时间释放氧气的量。
(5)目前的两个实际问题是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可以合理引入浮水植物,减弱沉水植物的光照强度;合理引入以沉水植物凋落叶片为食物的生物。
【考点追溯】
(必修1 P102)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CO2+H2O(CH2O)+O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1讲 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知识清单)
学习导航站
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考点2辨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考点3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考点4光呼吸★★★☆☆ 考点5C4植物、CAM植物等特殊代谢类型★★★☆☆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2大陷阱规避)
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
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
考点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1.图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发生范围 含 的植物细胞;光合细菌(如蓝细菌)等 所有活细胞
发生场所 叶绿体(真核生物)细胞质(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为 、线粒体;无氧呼吸为细胞质基质 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和
发生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物质变化 无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 化学能→ATP中活跃的 、热能
实质 无机物有机物;储存能量 有机物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释放能量
能量转化的联系
元素转移的联系 C:CO2(CH2O) CO2 O:H2OO2H2O H:H2OH+―→ (CH2O)[H]H2O
过程联系
考点2 辨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1.植物三率间的关系
(1)呼吸速率:植物 组织(如苹果果肉细胞)或绿色组织在 条件下测得的值。
(2)净光合速率:植物 组织在 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测得的数据。
(3)真正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项目 表示方法(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O2 CO2 有机物
真正光合速率 O2产生(生成)速率或叶绿体释放O2速率 CO2固定速率或叶绿体吸收CO2速率 有机物产生(制造、生成)速率
净光合速率 植物或 或 O2释放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 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速率
3.曲线模型及分析
特别提醒
曲线图中“三率”的判定
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负值,该值的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该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0,该曲线代表真正光合速率变化曲线。
4.“三率”的常考曲线分析
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曲线分析
1图1的B点、图2的B′C′段形成的原因:凌晨约2时~4时,温度 , 减弱,CO2释放量 。
2图1的C点、图2的C′点:此时开始出现光照,光合作用 。
3图1的D点、图2的D′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 细胞呼吸强度。
4图1的E点、图2的F′G′段形成的原因:温度过高,部分 ,CO2供应不足,出现“ ”现象。
5图1的F点、图2的H′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 细胞呼吸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 细胞呼吸强度。
6图1的G点、图2的I′点:此时光照强度降为0,光合作用停止。
7图2 所示一昼夜密闭容器中植物能(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J′点低于A′点,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减少,即总光合作用量 总细胞呼吸量。
考点3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1.装置液滴移动法
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或CO2消耗的体积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
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 ;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 ,能保证容器内 的恒定。
(2)测定原理
①甲装置在 条件下植物只进行 ,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 ,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 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②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 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 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①将植物置于黑暗中(甲装置)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 速率。
②将同一植物置于光下(乙装置)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 速率。
③根据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排除 、 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半叶法
(1)测定: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阻止物质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
(2)计算:设被截取部分初始干重为M。
①被截取部分的呼吸速率=(M-MA)/6。
②被截取部分的净光合速率=(MB-M)/6。
③被截取部分的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MB-MA)/6。
3.叶圆片称重法
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中淀粉的生成量,如图所示以有机物的变化量测定 (S为叶圆片面积)。
(1)净光合速率=(z-y)/2S;
(2)呼吸速率=(x-y)/2S;
(3)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
4.黑白瓶法
(1)“ ”不透光,测定的是呼吸作用量(强度);“ ”给予光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量(强度)。总光合作用量(强度)=净光合作用量(强度)+呼吸作用量(强度)。
(2)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O2的减少量(或CO2的增加量)为 量(强度);白瓶中O2的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为 作用量(强度); 为总光合作用量(强度)。
(3)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 中测得的现有量- 中测得的现有量=总光合作用量。
5.间隔光照法
光反应和暗反应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相对独立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光反应的速率比暗反应快,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不能被暗反应及时消耗掉,持续光照,暗反应会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但若 、 交替进行,则黑暗间隔时会利用光照时 的 的产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反应。因此在光照强度和光照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光照、黑暗交替进行条件下制造的 相对多。
6.叶圆片上浮法——定性检测O2释放速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分析
①自变量的设置:光照强度是自变量,通过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 来调节 度的大小。
②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的水温产生影响。
③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观测单位时间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或浮起相同数量的叶片所用的时间长短)来衡量 的强弱。
考点4 光呼吸★★★☆☆
光呼吸是指绿色植物在 情况下吸收 ,将叶绿体中的C5分解产生 的过程。 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是O2和CO2竞争Rubisco酶。在暗反应中,Rubisco酶能够以CO2为底物实现CO2的固定;在光下,当O2浓度高、CO2浓度低时,O2会与CO2竞争Rubisco酶,在光的驱动下将碳水化合物氧化生成 。
特别提醒
1.与光呼吸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为叶绿体、线粒体。光呼吸产生的条件是光照、高O2含量和低CO2含量等。
2.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此时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NADPH和ATP,防止强光对叶绿体的破坏,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考点5 C4植物、CAM植物等特殊代谢类型★★★☆☆
1.C3途径:也称卡尔文循环,整个循环由RuBP(C5)与CO2的羧化开始到RuBP(C5)再生结束,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可合成 、淀粉等多种有机物。常见C3植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菜豆、水稻、马铃薯等。
2.C4途径:通过C4途径固定CO2的植物被称为四碳植物(C4植物)。C4植物具有一个典型的结构特征,即叶脉周围有一圈含 的薄壁 细胞,其外面整齐环列叶肉细胞(如图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同时,CO2被整合到C4化合物中,随后C4化合物进入 细胞, 细胞中没有完整的 ,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4化合物释放出的CO2参与 循环,进而生成有机物(如图2)。它提高了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使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条件下)能力,并且无光合午休现象。常见C4植物有 、甘蔗、 、苋菜等。
特别提醒
1.玉米、高粱、甘蔗都是C4植物,适于在高温、干燥和强光的条件下生长。
2.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同时CO2被整合到C4化合物中,随后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叶绿体,C4化合物释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进而生成有机物。
3.PEP羧化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它提高了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使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条件下)能力,并且无光合“午休”现象。
3.景天酸代谢(CAM途径):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 存于植物细胞内的大液泡中(图1)。到了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 物质(苹果酸)作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 循环进行光合作用(图2)。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芦荟、兰花、百合、仙人掌等。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因为气孔只在夜间开放以摄取二氧化碳。
特别提醒
1.仙人掌、菠萝和许多肉质植物都进行这种类型的光合作用。这类植物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其特点是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
2.该类植物夜间吸收CO2,淀粉经糖酵解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CO2与PEP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而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脱羧,放出CO2,进入C3途径合成淀粉;形成的丙酮酸可以形成PEP再还原成三碳糖,最后合成淀粉或者转移到线粒体,进一步氧化释放CO2,又可进入C3途径。
3.该类植物叶肉细胞夜间淀粉减少,苹果酸增加,细胞液pH下降;白天淀粉增加,苹果酸减少,细胞液pH上升。
4.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
蓝细菌具有CO2浓缩机制,如下图所示。
5.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比较
植物类型 比较项目 C3植物 C4植物 CAM植物
吸收CO2的时间 白天 白天 夜晚
光反应的场所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
卡尔文循环的场所 叶肉细胞的 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有无光合午休 有 无 无
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 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有机物。
6.光合产物及运输
(1) 是光合作用中最先产生的糖,也是光合作用产物从叶绿体运输到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形式。
(2)光合作用产生的 既可以在叶绿体中形成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又可以通过叶绿体膜上的 转运器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合成的 或临时储藏于液泡内,或从光合细胞中输出,经韧皮部长距离运输到其他部位。
陷阱1 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的几点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因此提取完整的线粒体悬浮液,不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而提取叶绿体悬浮液可以独立完成光合作用过程,但前提是保证叶绿体的活性
认为用O浇灌植物,周围空气中的H2O、O2、CO2都能检测到18O 用O浇灌植物,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O出现在周围空气中,经过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O中的18O进入氧气中,经过细胞呼吸,O进入CO2中
认为植物细胞都能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 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才能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
陷阱2 关于植物“三率”的判断与测定的几点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观测到的O2的产生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总O2量 观测到的O2的产生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总O2量-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认为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总有机物量 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总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
1.光系统
(1)光系统Ⅱ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H+和自由电子(e-),光系统Ⅰ主要是介导NADPH的产生。
(2)电子传递过程是高电势到低电势(由于光能的作用),释放的能量将质子(H+)逆浓度梯度从叶绿体的基质侧泵入到类囊体腔侧,从而建立了质子浓度(电化学)梯度。
(3)类囊体内的高浓度质子通过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流出,而ATP合成酶利用质子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分子势能来合成ATP。
(4)图示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电子供体是H2O,电子受体是NADP+。
2.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1)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不需要光,电子供体是NADH,电子受体是O2。
(2)通过ATP合成酶把ADP磷酸化为ATP。电子传递过程中所形成的H+梯度作为动力,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考点预测:
1.光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光系统Ⅱ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H+和自由电子,以及光系统Ⅰ介导NADPH的产生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光系统在光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的作用。
2.电子传递链的路径:考查电子经过质体醌→细胞色素bf复合体→质体蓝素→光系统Ⅰ→铁氧还蛋白→NADPH的传递过程,可能会涉及各传递体的作用及电子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质子梯度的建立与ATP合成:考查质子浓度梯度的形成原因,包括水光解产生质子、质体醌运输质子等,以及类囊体膜上的ATP合成酶如何利用质子顺浓度梯度流出的能量来合成ATP。
考法预测:
1.结合实验数据或曲线:以当代科学家研究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数据表或坐标曲线图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光系统和电子传递链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分析不同光照强度、温度等条件下,电子传递速率、ATP和NADPH生成量的变化等。
2.依托大学教材内容:以大学教材中光合作用过程的文字或图解为素材,创设新情境,考查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的相关知识,可能会涉及光呼吸、C4途径和CAM途径等拓展内容,要求考生从新信息中提取有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一、单选题
1.(2025·安徽·高考真题)关于“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打孔器打出叶圆片时,为保证叶圆片相对一致应避开大的叶脉
B.调节LED灯光源与盛有叶圆片烧杯之间的距离,以进行对比实验
C.用化学传感器监测光照时O2浓度变化,可计算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D.同一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快慢不同,可能与其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二、解答题
2.(2024·广西·高考真题)珊瑚是一类低等动物,可从环境中获取单细胞真核藻类虫黄藻,让其共生于自己细胞内,成为珊瑚-虫黄藻共生体。共生体的营养来源包括虫黄合成的有机物和摄取的浮游生物。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研究温度升高对某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的两种类型(A型和B型)的影响,结果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细胞获取虫黄藻的方式是 (填物质运输方式);虫黄藻可利用CO2和H2O在 (填细胞器名称)合成糖类,为珊瑚提供营养。
(2)当光合呼吸比约等于1时,A型共生体仍能生长,其原因是 。
(3)常温条件下,在缺少浮游生物的贫瘠海域,更具生存优势的共生体类型是 ,理由是 。
(4)若升温后B型共生体的呼吸速率变化不明显,则据图分析B型共生体内的单个虫黄藻光合速率将 ,理由是 。
3.(2025·河南·高考真题)光质和土壤中的盐含量是影响作物生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高盐含量(盐胁迫)下某作物生长的影响,将作物分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光补偿点指当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 和 两个方面。
(2)上述实验需控制变量,为探究实验光处理是否完全抵消了盐胁迫对该作物生长的影响,至少应选用上述 组(填组别)进行对比分析,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2点即可)。
(3)在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之前(C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视为正比关系),④组的总光合速率 (填“始终大于”“始终小于”“先大于后等于”或“先小于后等于”)③组的总光合速率,判断依据是 。
4.(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自然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叶片在温度a和c时的光合速率相等,叶片有机物积累速率 (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 。
(2)在温度d时,该植物体的干重会减少,原因是 。
(3)温度超过b时,该植物由于暗反应速率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暗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4)通常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光合产物,农作物在温室栽培过程中,白天温室的温度应控制在 最大时的温度。
5.(2024·吉林·高考真题)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 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和 。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和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据图3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 。
三、实验题
6.(2024·广东·高考真题)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 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
(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 ,其原因是 。
(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 ,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浓缩CO2形成高浓度C4后,再分解成CO2传递给C5)使其在CO2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对照组: 实验组:黑藻
实验条件 控制光照强度为 μmol·m-2·s-1
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
控制条件
测量指标
(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