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练(全国通用)第03讲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练(全国通用)第03讲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03讲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
学习导航站
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细胞中的糖类★★★☆☆ 考点2细胞中的脂质★★★☆☆☆ 考点3糖与脂质的转化★★★☆☆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
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
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
考点1 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
2.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 RNA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DNA的基本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特有 ——
半乳糖 主要分布在动物乳汁中 ——
(2)二糖——可水解成 两分子单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两分子单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等 能水解成单糖而提供能量
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胞中
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可水解成多个葡萄糖(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葡萄糖)n (C6H10O5)n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淀粉(淀粉→许多葡萄糖)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纤维素→许多葡萄糖) 植物细胞壁 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糖原(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
肌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结构材料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用于医药、化工方面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1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连接方式等不同。
2.源于必修1P25“批判性思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作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
特别提醒
1.半乳糖、乳糖并非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也存在于连翘属花的雄性器官中,并已从人心果树的成熟果实中获得。常春藤果实中存在游离的D 半乳糖。
2.果糖也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3.糖原也能在细菌(如大肠杆菌)和个别植物(如甜玉米)中找到。
4.海洋无脊椎动物被囊类外套膜中含有相当多的纤维素。
考点2 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些还含有N、P。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氧含量低,氢含量高。
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3.分类和功能
(1)脂肪(三酰甘油)
①元素组成:C、H、O
②结构组成: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③功能: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2)磷脂
①元素组成:除C、H、O外,还有P,甚至N
②结构组成:一分子甘油、二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磷酸及其他衍生物。
③功能: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④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①元素组成:C、H、O
②分类及功能
1)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3)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连接,则为饱和脂肪酸,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则为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2.源于必修1P27“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磷脂是所有细胞(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特别提醒
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脂肪不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2.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4.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但脂肪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考点3 糖与脂质的转化★★★☆☆
1.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还有富余可以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1)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
(2)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教材隐性知识】
1.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是 虽然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是葡萄糖连接的方式、数量等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2.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 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 。
3.向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能够达到育肥的原因是 北京鸭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北京鸭摄入的糖类过多时,糖类在鸭体内就转变成了脂肪,并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储存起来 。
4.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原因是 与糖类氧化相比,脂肪在细胞内的氧化速率慢,耗氧量大,此外,糖类既可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分解 。
陷阱1 有关糖类、脂质的五个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但二糖、多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几丁质的单体是N-乙酰葡糖胺
认为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 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认为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 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认为脂质都是能源物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认为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H2O多。
陷阱2 有关糖类的两个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还含N
认为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一、糖类领域的新突破
1.糖合成技术突破:2024年6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钮大文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吴云东教授在《Nature》发表研究文章,开发了一个通用平台,用于未保护或受保护程度极低的供体和受体之间进行位点、立体和化学选择性O-糖基化反应。该研究利用催化剂实现了高选择性糖基化反应,为糖化学领域中“选择性控制”这一长期挑战带来全新思路,有望极大降低糖类化合物合成的难度,为探索糖类化合物的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2.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2025年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程曦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hemicalScience》杂志上发表成果,介绍了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糖结合口袋预测与分析在线服务平台GlycanInsight。它为糖功能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工具,能精准识别糖结合口袋,性能超越同类计算工具,可广泛应用于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解析、功能注释及药物设计等领域。
3.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ThePlantJournal》发表文章,首次揭示了PbrbZIP15-PbrXylA1通过葡萄糖异构途径促进梨果实糖分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PbrbZIP15可促进梨果糖、蔗糖、葡萄糖与总糖的积累,提升果实甜度,PbrXylA1作为其直接下游靶基因,可被转录激活,催化葡萄糖异构为果糖,促进蔗糖与总糖积累以及甜度的提升。
意义:糖合成技术为后续探索糖类化合物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糖类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极大地促进糖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发展;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梨果实中通过葡萄糖异构途径促进糖分积累的调控机制。
考点预测:
1.糖合成技术突破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该合成技术对研究糖蛋白合成、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的潜在影响,或者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相结合,考查在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2.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以及该平台的算法原理、如何进行糖结合口袋的识别和分析。
3.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植物体内糖分代谢的途径,以及PbrbZIP15和PbrXylA1基因在梨果实糖分积累过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如基因表达的调控、酶的催化作用等。涉及到基因编辑、遗传育种等知识,可能会考查如何利用该研究成果通过基因工程或传统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高甜度的梨品种,以及相关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二、脂质领域领域的新突破
1.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深入:脂质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特殊的脂质分子,如磷脂酰肌醇等,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例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该通路中脂质分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肿瘤等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
2.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脂质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期研究在探索脂质代谢紊乱如何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发现一些脂质代谢相关的酶和转运蛋白,如脂蛋白脂肪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等,在调节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3.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研发:在生物医学领域,脂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不断研发新型的脂质纳米材料,以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例如,通过对脂质纳米粒的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实现肿瘤靶向给药,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新型脂质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疫苗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意义:
明确了特殊脂质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开发针对肿瘤等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开辟了新途径,有助于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和特异性。并且其在基因治疗、疫苗递送等领域的良好应用潜力,也为这些新兴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望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考点预测:
1.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深入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磷脂酰肌醇等脂质分子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如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过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结合肿瘤细胞的特性,考查如何基于脂质信号转导机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如针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剂设计原理、作用靶点及可能的副作用等。
2.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脂蛋白脂肪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等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如它们如何调节血脂水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具体过程。
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背景,考查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新靶点药物的研发思路和临床试验设计等,如如何通过检测相关酶或转运蛋白的活性或表达水平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和疗效评估等。
3.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研发命题方向:
预测结合药物递送和基因治疗等应用,考查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如纳米材料在体内的靶向递送效率、药物释放机制、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等,以及在疫苗递送中如何增强免疫反应等相关知识。
1.(2024·甘肃,1)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因此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用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许多中间代谢产物,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错误;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正确。
【考点追溯】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P26)
2.(2024·新课标,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答案】D
【解析】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D错误。
【考点追溯】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P30)
3.(2023·新课标卷,1)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答案】B
【解析】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一般通过主动运输,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C、D正确。
【考点追溯】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细胞和肝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P51)
4.(2023·重庆卷,2)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释了几丁质的合成过程(如下图)。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
B.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
C.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
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真菌合成几丁质是在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A正确;由题图可知,在几丁质合成酶的催化下,单糖分子连接成多糖,B正确;由题图可知,几丁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膜的外侧,合成后无需再跨膜运输到胞外,C错误;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几丁质的合成,从而抑制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形成,有助于防治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D正确。
【考点追溯】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P2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3讲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
学习导航站
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细胞中的糖类★★★☆☆ 考点2细胞中的脂质★★★☆☆☆ 考点3糖与脂质的转化★★★☆☆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
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
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
考点1 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是重要的 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 三种元素构成。糖类大致可以分为 、二糖、 等几类。
2.分类
(1)单糖: 水解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水解的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 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的基本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细胞生命活动的
果糖 植物细胞特有 ——
半乳糖 主要分布在 中 ——
(2)二糖——可水解成 (由两分子单糖 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两分子单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蔗糖(蔗糖→ )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等 能水解成单糖而
麦芽糖( )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胞中
乳糖( )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可水解成 (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 )n (C6H10O5)n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淀粉(淀粉→ )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 物质
纤维素(纤维素→ ) 植物细胞壁 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糖原(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 ;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
肌糖原
(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结构材料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用于医药、化工方面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1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连接方式等不同。
2.源于必修1P25“批判性思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作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
特别提醒
1.半乳糖、乳糖并非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也存在于连翘属花的雄性器官中,并已从人心果树的成熟果实中获得。常春藤果实中存在游离的D 半乳糖。
2.果糖也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3.糖原也能在细菌(如大肠杆菌)和个别植物(如甜玉米)中找到。
4.海洋无脊椎动物被囊类外套膜中含有相当多的纤维素。
考点2 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 ,有些还含有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 含量低, 含量高。
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 ,而溶于 。
3.分类和功能
(1)脂肪(三酰甘油)
①元素组成:
②结构组成:三分子 和一分子甘油,脂肪酸分为 和不饱和脂肪酸。
③功能:细胞内良好的 ;保温、 和减压。
(2)磷脂
①元素组成:除C、H、O外,还有 ,甚至
②结构组成:一分子甘油、二分子脂肪酸、一分子 及其他衍生物。
③功能:构成 的重要成分。
④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①元素组成:
②分类及功能
1)胆固醇:构成 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 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3)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 的吸收。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连接,则为 ,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则为 。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 ,在室温时呈 ,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 ,室温时呈 。
2.源于必修1P27“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磷脂是 (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特别提醒
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脂肪不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2.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4.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但脂肪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考点3 糖与脂质的转化★★★☆☆
1.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还有富余可以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1)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
(2)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教材隐性知识】
1.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是   。
2.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   。
3.向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能够达到育肥的原因是   。
4.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原因是   。
陷阱1 有关糖类、脂质的五个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但二糖、多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几丁质的单体是N-乙酰葡糖胺
认为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 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认为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 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认为脂质都是能源物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认为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H2O多。
陷阱2 有关糖类的两个易错点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认为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还含N
认为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一、糖类领域的新突破
1.糖合成技术突破:2024年6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钮大文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吴云东教授在《Nature》发表研究文章,开发了一个通用平台,用于未保护或受保护程度极低的供体和受体之间进行位点、立体和化学选择性O-糖基化反应。该研究利用催化剂实现了高选择性糖基化反应,为糖化学领域中“选择性控制”这一长期挑战带来全新思路,有望极大降低糖类化合物合成的难度,为探索糖类化合物的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2.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2025年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程曦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hemicalScience》杂志上发表成果,介绍了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糖结合口袋预测与分析在线服务平台GlycanInsight。它为糖功能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工具,能精准识别糖结合口袋,性能超越同类计算工具,可广泛应用于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解析、功能注释及药物设计等领域。
3.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ThePlantJournal》发表文章,首次揭示了PbrbZIP15-PbrXylA1通过葡萄糖异构途径促进梨果实糖分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PbrbZIP15可促进梨果糖、蔗糖、葡萄糖与总糖的积累,提升果实甜度,PbrXylA1作为其直接下游靶基因,可被转录激活,催化葡萄糖异构为果糖,促进蔗糖与总糖积累以及甜度的提升。
意义:糖合成技术为后续探索糖类化合物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糖类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极大地促进糖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发展;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梨果实中通过葡萄糖异构途径促进糖分积累的调控机制。
考点预测:
1.糖合成技术突破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该合成技术对研究糖蛋白合成、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的潜在影响,或者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相结合,考查在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2.糖结合口袋预测平台开发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以及该平台的算法原理、如何进行糖结合口袋的识别和分析。
3.果实糖分积累调控机制新发现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植物体内糖分代谢的途径,以及PbrbZIP15和PbrXylA1基因在梨果实糖分积累过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如基因表达的调控、酶的催化作用等。涉及到基因编辑、遗传育种等知识,可能会考查如何利用该研究成果通过基因工程或传统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高甜度的梨品种,以及相关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二、脂质领域领域的新突破
1.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深入:脂质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特殊的脂质分子,如磷脂酰肌醇等,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例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该通路中脂质分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肿瘤等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
2.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脂质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期研究在探索脂质代谢紊乱如何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发现一些脂质代谢相关的酶和转运蛋白,如脂蛋白脂肪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等,在调节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3.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研发:在生物医学领域,脂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不断研发新型的脂质纳米材料,以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例如,通过对脂质纳米粒的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实现肿瘤靶向给药,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新型脂质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疫苗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意义:
明确了特殊脂质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开发针对肿瘤等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开辟了新途径,有助于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和特异性。并且其在基因治疗、疫苗递送等领域的良好应用潜力,也为这些新兴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望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考点预测:
1.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深入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磷脂酰肌醇等脂质分子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如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过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结合肿瘤细胞的特性,考查如何基于脂质信号转导机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如针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剂设计原理、作用靶点及可能的副作用等。
2.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命题方向:
预测考查脂蛋白脂肪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等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如它们如何调节血脂水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具体过程。
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背景,考查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新靶点药物的研发思路和临床试验设计等,如如何通过检测相关酶或转运蛋白的活性或表达水平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和疗效评估等。
3.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研发命题方向:
预测结合药物递送和基因治疗等应用,考查新型脂质纳米材料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如纳米材料在体内的靶向递送效率、药物释放机制、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等,以及在疫苗递送中如何增强免疫反应等相关知识。
1.(2024·甘肃,1)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2024·新课标,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3.(2023·新课标卷,1)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4.(2023·重庆卷,2)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释了几丁质的合成过程(如下图)。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
B.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
C.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
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