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是,大臣】哈克想要精简公务员编制
为何文官汉弗莱敢于抵抗大臣哈克的命令?这与文官制度的哪些设计有关?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思考:英国旧有两大选官方式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材料一:17世纪中叶以前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旧官制带来结构性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
恩赐官职制
政党分肥制
旧官制首要价值准则:
忠诚与金钱
材料二:(19世纪前期)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根据材料,思考:19世纪英国社会有何发展?人们希望建立什么样的政府?
工业革命
启蒙思想
中国科举制
新形势催生英国新官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新形势共同价值取向:
公平与效率
政党更换频繁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材料: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考: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
政府机构混乱,效率低下,导致英军伤亡惨重。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文官制度是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带来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弊端。
现实原因:
(1)经济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即工业革命的推动);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推动文官制产生。
(3)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外部因素: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催化剂(英国):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场上的英军营地
小范围的划分方法:首先将范围限定在政府行政系统内,然后将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官员排除在外门关,就是指政府中事务次官以下的所有工作人员。
英国
美国
中范围的划分方法:把政府行政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总统,总理部长等政务官在内统称为公务员。
大范围的划分方法:它把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立法,司法,检查机关以及在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职的人员,甚至包括军事人员在内,全部统称为公务员。
德国
文官制度分类
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继承、都有创新。
认识
英国的文官制度
阅读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对此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18世纪初
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
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
1855年
颁布法令 建立文官委员会
1870年
完善并确立文官制度
20世纪初
文官退休等级制度
最终确立
奠基
人员构成 权力 是否受到党派影响 任期
政务官
事务官
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有何不同?其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
作用:两官分途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注:文官有志进入政界,则必须辞去文官职务(常务次官为文官)。
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
常务次官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
决策
执行
受影响
不受影响
随内阁共进退
长期任职
英国的文官制度
政党分肥制时期(1729-1833)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任命高级官员,还可以在国家授权下任命中下级官员。
——《美国1787年宪法》
文官制度完善(1833-至今)
1883年议员彭德尔顿提出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美国自身特点的文官制度法案,打破了政党分肥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1883年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标志着美国文官制度的正式建立。
两党竞选获胜后都将政府官职分给自己的亲信。
“驴象”之争
文官制度推广—美国
请在此输入标题
1946年,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1947年,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其主要内容有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推广—法、德、日本
与英美不同,法国,德国和日本在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
由于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文官考试制度也有各自的特点。
美国侧重专才,考试内容侧重专业性和实用性。
德国文官考试则兼收并蓄英、美之长,注重通专结合,第一轮考试着重考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第二轮考试着重实际运用能力。
法国文官考试严格分等级,受行政系统的控制较大,与法国传统上中央集权体制有关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英国 撒切尔夫人
文官制度改革·1979年
美国 卡特
文官制度改革·1978年
文官制度推广
任何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
改革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首相帕麦斯顿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结果落选。英国文官委员会依法办事,不但拒绝了首相的“私下关照”,甚至不准其索取试卷回家查看。
小故事:
认真备考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
论功晋升
情景模拟
约翰是一名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的毕业大学生。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这么建议?
高级文官
勤奋努力
公开支持A党
阿谀奉承
咸鱼混日子
不站队不参与
对于文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进行考核,鼓励文官勤奋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两官分途: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文官)负责具体事务,长期任职。文官有志进入政界,则必须辞去文官职务(常务次官为文官)。
考试制度根除了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有利于吸收精英人才,保证了文官队伍的素质
1
3
2
多样性
创新性
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渐进性
艰巨性
连续性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影响: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材料: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 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 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局限:文官制度并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
相同 原则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标准 考试成绩-才能 不同 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阶级属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理学) 启蒙思想
价值取向 忠、孝、廉、节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和效益
思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共性:官员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个性:由于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
借鉴性: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进了本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
西方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争夺统治权的胜利
资产阶级吸取了“政党分肥制”的教训,在政治实践中形成
工业革命的推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面向各个阶层,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官纪严明,职务常任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容易滋生官僚和僵化现象,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1.据统计,1901—1950年,英国文官从116413人增加到684800人。其中突出的现象是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如在国防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里,科学技术类文官已占文官人数的52%到60%左右。上述变化( )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B.避免了官员的营私舞弊
C.推动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D.表明文官制度已经成熟
2.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除了承担传统事务外,还增加了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功能,并增设了教育委员会、农业部、卫生部等诸多中央机构,同时许多旧部门也扩大了编制。以上做法( )
A.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B.旨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推动国家基层治理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