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历史精简课堂课件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博物馆(见右图),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等同处一条轴线。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知道武昌起义的的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认识南京临时政府政权的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19世纪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一、武昌起义【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尝试概括辛亥革命爆发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材料:……总计1901至19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李侃《中国近代史》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④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一、武昌起义⑤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兵力空虚,为起义提供了契机。【知识拓展】: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民间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不但没有退还补偿民间资本的投入,还转而将筑路权出卖给四国银行团,因此招致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一、武昌起义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1~10)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9)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逃亡。(1911.10.10昼)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911.10.10晚)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10.11昼)各省纷纷相应,宣布独立(1911.11月下旬)一、武昌起义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相关史事】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结合左图,思考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2.成立时间地点总统副总统举措意义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①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③推行改革南京临时政府改革措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教育保障人权奖励工商,鼓励实业提倡平等男女同校,废小学读经平等自由思想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民国元年民国2年民国4年民国6年1911年1912年1913年1917年1915年1914年1916年民国3年民国5年民国N年公元X年(民国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公式:公元X年=1911+民国N年1911+N时间内容地位意义1912年3月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平等自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核心精神: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行政权(总统、国务员)司法权(法院)立法权(参议院)权力制衡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责任内阁制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1、背景北洋军阀: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以袁为核心的北洋军主要将领组成的封建军阀集团即“北洋军阀”。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被迫重用支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镇压政治欺骗趁机施压进攻妥协退让逼宫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过程1912.2.121912.2.131912.3.101912.4.11912.3.11清宣统帝下诏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新任总统到南京就职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3.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二次革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回答下列问题。1.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革命党人为了维护民主做了哪些抗争 ①破坏责任内阁制①改组国民党(合法斗争)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②制造“宋案”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负伤,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③镇压国民党②二次革命:时间是1913年;领导人是孙中山、黄兴④镇压”二次革命”结果: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复兴之路》解说词积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胡适局限性: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名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课堂总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谋划起义→起义泄露→首先起义→三镇胜利→各省相应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总统:孙中山成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二次革命→意义中华民国的建立积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局限性: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名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1912年元旦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清帝下诏退位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武昌起义成功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禁止使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法令反映了临时政府A.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B.要求促进经济发展C.普及民主共和思想 D.注重维护学生利益CC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具有一定不平等色彩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具有明显的限袁倾向4.“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表明的是辛亥革命( )A.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 B.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DB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