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六单元第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种载体·遗产保护 课件(共9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六单元第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种载体·遗产保护 课件(共92张PPT)

资源简介

(共92张PPT)
第7讲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种载体·遗产保护
课标要求
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考点定位
1.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原则及价值。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主题一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
(2)古代官学
夯实必备知识
梳理
中央官学 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_______,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官学 自汉朝开始设立
国子监
(3)古代私学
春秋时期 私学的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
唐朝以后 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宋代 _____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书院
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1)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向基层渗透,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2)宋代重文抑武,大兴科举,推动了书院的发展。
(3)宋代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的发展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维点拨
2.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
(1)欧美大学教育的发展
古希腊 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法国 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__________,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美国 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_________,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柏林大学
商业化
(2)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①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___________的建立。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
②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③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京师大学堂
(3)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③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_________”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4)影响: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教兴国
二、印刷书的诞生、图书馆的成长及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印刷书的诞生
(1)书籍的产生
约公元前30世纪 埃及出现纸草书卷,是书籍的雏形
春秋战国至秦汉 中国最早的书籍是______和帛书
105年 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
11世纪中叶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约15世纪中叶 德国人______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简策
谷登堡
(2)影响: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造纸术与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
(1)造纸术传入欧洲,改变了欧洲人使用羊皮作为书写材料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书籍的保存。
(2)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思维点拨
2.图书馆的成长
(1)西方图书馆的演变历程
①_______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
②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③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公共图书馆。
亚述
(2)中国图书馆的演变历程
①中国图书文献的保存,源于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地。
②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
③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_____________。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
(3)图书馆的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服务公众的职能。
京师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图解历史
3.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博物馆的发展演变
公元前290年前后 亚历山大博学园中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683年 牛津大学建立___________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1905年 ____________,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南通博物苑
1912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正式开馆
1933年 蔡元培等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
1925年 成立__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1959年 建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
2003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
故宫博物院
(2)博物馆的作用
①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②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视角1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
强化关键能力
探究
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对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
答案 变化:教学内容由百家学说到儒家经典;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共同原因:唐宋变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制度的推动;经济、科技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
拓展深化
近代中国洋务学堂与古代官学的不同点
比较项 洋务学堂 古代官学(汉代以后)
教学内容 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注重学以致用 经史义理和八股文章等
(以科举考试内容为导向)
教学目标 培养洋务事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如翻译、军事、科技人才 培养科举入仕的人才,即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教学方法 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安排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学生基本上禁锢在书斋之中
拓展深化
组织形式 制定课程计划和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展留学教育 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模式为主
意义 萌生近代新教育的幼芽,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文化,使中国的儒家经典得以传承
视角2 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
材料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
——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
馆的一个演进趋向》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答案 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
拓展深化
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
(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
(2)历程
①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
②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
拓展深化
③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返 回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主题二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原因: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各民族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措施
(1)古代:收藏艺术珍品。
①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②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________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夯实必备知识
梳理
金石学
(2)近代:通过立法保护。
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________为第一要义
真实性
中国 ①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②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____________》。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④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该法还特别指出由国务院核定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并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古物保存法
二、《世界遗产公约》
1.《世界遗产公约》
(1)制定:____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2)宗旨: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1972
(3)内容
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_________”,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4)发展: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意义: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普遍价值
2.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加入与实施 (1)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2)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3)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意义 (1)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2)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世界
(1)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文化遗产:__________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2.中国
(1)代表: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______。
佛罗伦萨
长城
泰山
(2)地位
①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②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____________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传承与保护
视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材料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强化关键能力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答案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程度日益严重。
拓展深化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原则及价值
必要性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其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属于世界,既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依附于遗产本身而存在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
保护 原则 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
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拓展深化
重要 价值 保存社会记忆的工具。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联系人类过去和未来的桥梁。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
具有民族性,是确立民族的身份证。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守护民族之魂的重要意义,对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返 回
典题演练
落实
(2025·泰州模考)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有利于近代国家的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命题设计
聚焦考点 图书馆、书刊等文化传承载体
情境设置 借阅图书馆和各种书刊的发展(生活情境)
解题指津
易错排查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国家的发展,A项错误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初,B项错误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C项错误
关键能力 材料所述状况促进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D项正确
1
2
3
1.(2025·合肥质检)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宋朝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有助于宋朝文化的大众化
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

4
5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印刷应用比较普遍,书籍多,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C项正确;
A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
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是官方刻书还是民间刻书,排除D项。
1
2
3
4
5
2.(2024·郑州质检)下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1
2
3
4
5
年份 事件
1840 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 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 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 清光绪帝颁布《饬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1
2
3
4
5
通过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林则徐、传教士、洋务派和维新派等积极提倡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说明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C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排除A项;
材料并未体现图书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排除B项;
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与西方传教士、洋务派和梁启超等人创办图书馆的目的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3.(2025·盐城质检)1922年溥仪欲将奉天的《四库全书》转卖给日本。消息传出,沈兼士等北大学者即联名发布《交涉启》,提出:“紫禁城宫殿及所藏之图书古物,皆系历代相传国家公共之产,务宜一律由我民国政府收回。既足以供研究学术之参考,亦可使帝制余孽稍敢敛其觊觎侥幸之逆谋。”由此可见
A.晚清政府漠视文物保护工作
B.国民政府非遗保护意识淡薄
C.国人文物保护利用意识增强
D.文物保护利于抵制帝制复辟

1
2
3
4
5
1
2
3
北大学者阻止溥仪将奉天的《四库全书》转卖给日本,理由是《四库全书》是国家公共之产,认为图书古物的保护不仅利于学术研究,而且有助于抵制帝制复辟,这说明国人文物保护利用意识增强,C项正确;
1912年清政府就已经结束,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政府的行为,排除B项;
D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4
5
4.(2024·九江月考)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1
2
3
4
5
1
2
3
题干主要说明了德国在15世纪中期到1500年印刷厂数量的变化,联系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可知,德国印刷厂数量的增多反映出社会需求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现象,故D正确;
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新变革的信息,排除B;
1517年开始宗教改革,排除C。
4
5
5.(2025·南京质检)自16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藏书逐渐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逐步消除了对读者阶层、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据此可知,近代欧洲图书馆
A.满足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B.推动了社会教育不断发展
C.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D.服务公众的职能逐渐强化

1
2
3
4
5
1
2
返 回
材料“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公共图书馆逐步消除了对读者阶层、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说明图书馆逐渐服务于公众,D项正确;
宗教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社会教育不断发展,排除B项;
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排除C项。
3
4
5
课时精练
1.(2025·苏州质检)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推崇伦理美德,以德为先,强调人性的修养;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以理为先,追求科学理性,“以探求自然界与人类奥秘为重要内容”。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
A.办学体制的差别 B.教育目的的不同
C.经济水平的差异 D.选官制度的迥异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院教学推崇伦理美德,欧洲中世纪大学强调科学理性,导致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教育的目的不同,B项正确;
办学体制只是客观手段,并非影响中西方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
宋代与中世纪欧洲都处于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排除C项;
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
13
14
15
16
17
2.(2025·盐城模考)朱熹曾言:“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而尝得售于场屋者耳。”此后,诸多学者发动了一场绵延数十年之久的书院建设运动。由此可见,这时期的书院建设运动意图
A.在民间推广私学教育
B.改进科举考试机制
C.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
D.修正官学教育不足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体现的是朱熹认为官府举办的太学教育仅是声利之场,无法真正为国育才,因此这一时期兴起的书院建设运动主要是为了修正官学教育不足,D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2025·宿迁调研)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
A.保存文化遗产 B.传递军事情报
C.开展社会教育 D.彰显国家实力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他们“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目的在于开展社会教育,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项正确;
保存文化遗产、传递军事情报不是维新派“书藏”的主要目的,排除A、B项;
“书藏”不能彰显国家实力,排除D项。
13
14
15
16
17
4.(2025·苏州模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A项表述错误;
题目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2024·扬州质检)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院之后,清华、燕京等高校相继成立国学研究所或国学院,辅仁、齐鲁等大专院校也成立了国学系或国学专修科。1932年全国教育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此后,各大学讲授与研究传统文化掀起高潮。这反映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
A.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B.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C.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D.培养了新型的知识分子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近代中国大专院校成立国学研究所或国学院,设立国学系或国学专修科,各大学讲授与研究传统文化掀起高潮,反映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呈现本土化趋势,A项正确;
学习西方文化,有利于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排除B项;
学习西方文化,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培养新型的知识分子,排除C、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世界通史教程》中写道: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材料表明
A.教育商业化程度提高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教育突破了身份限制
D.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这些学校甚至摆脱教会控制,这说明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地位提高,故选B项;
材料不能反映出“教育商业化”,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身份限制”,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影响”,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2025·南京质检)古代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就是一间大房子,主要用于藏书。近代图书馆采用“工”“山”“回”“土”字等形状,书库在后,阅览室在前,二者之间分区明确,便于管理。这一变化说明,近代图书馆
A.保存了大量历史遗产
B.由私立变为政府公立
C.对社会上层免费开放
D.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材料“书库在后,阅览室在前,二者之间分区明确,便于管理”说明近代图书馆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保存了大量历史遗产、由私立变为政府公立、对社会上层免费开放,排除A、B、C项。
13
14
15
16
17
8.2018年,美国《时代》周刊发布一份旅游目的地榜单,列出世界上100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天津滨海图书馆荣登榜首。仅凭几张设计感十足的照片,滨海图书馆曾获得8万点赞,周末更是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想要目睹这座图书馆的风采。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图书馆致力于发展旅游功能
B.图书馆主要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
C.图书馆的职能不断得到拓展
D.图书馆应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津滨海图书馆之所以能够荣登榜首,主要是因为其职能不断得到拓展,不仅仅只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C项正确,B项错误;
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传播文化,无法得出其致力于发展旅游功能,排除A项;
图书馆职能广泛,不仅仅应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2025·徐州月考)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传播了先进的学校教育理念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及电影院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普遍出现,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缓和的问题,排除B项;
材料与科技转化生产力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与学校教育无关,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2024·泰州质检)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由国家为大英博物馆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在实际中多为一纸空文。19世纪开始,英国议会愿意花费公共资金来扩充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得到改进。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博物馆建设举步维艰
B.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
C.博物馆设施日臻完善
D.民主化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议会对博物馆事业投入了大量资金,B项正确;
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得到了改进,说明博物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排除A项;
材料只提到19世纪开始英国议会对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服务投入增加,无法说明设施完善,排除C项;
19世纪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上升,民主化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2025·徐州模考)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
A.属于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B.具有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功能
C.见证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D.展示了英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家博物馆保存了很多古代艺术品,传承和保护了文化,B项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这些艺术品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排除A项;
材料信息无法证明这些艺术品来自殖民扩张,排除C项;
材料中的艺术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不是英国本土的,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惊艳全国,这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引发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热。这体现了
A.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
D.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材料可知,河南春晚节目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其创作的节目惊艳全国,体现了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A项正确;
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未体现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世界价值,排除D项。
13
14
15
16
17
13.(2024·盐城质检)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
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布达拉宫这一文化遗产急需保护,B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自然灾害是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电线短路导致火灾,可以看出现代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D项。
13
14
15
16
17
14.(2024·苏州月考)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公众参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D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民族自豪感问题,排除A项;
公众参与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中国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排除C项。
13
14
15
16
17
15.如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表中信息“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遗产基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故选B项;
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故排除A项;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故排除C项;
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以本国保护为主、国际援助为辅,故排除D项。
13
14
15
16
17
16.(2024·泰州模考)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8年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描述道:“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这一遗产旨在
A.控诉欧美国家的恶行
B.宣传近代的建筑艺术
C.传承非洲的特色文化
D.促进平等对话与和解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2025·扬州模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古代文明 中国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下表是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近代文明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德国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英国 德文特河流工厂群
美国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现代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一 长城。长城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伴随中国长达两千多年;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称世界建筑奇迹。长城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围绕长城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且也是长城内外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有较高的历史和战略价值。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示例二 雅典卫城。它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是欧洲文明诞生地之一;是希腊最杰出的古代城市建筑群;是古希腊城邦社会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体现,阐释了古希腊繁荣兴盛的城邦文明;其神话和宗教为代表的古希腊艺术文化特色,闪耀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光芒。
示例三 佛罗伦萨城市中心。它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教堂雕塑和绘画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文化艺术的光芒。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 回
13
14
15
16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