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考点概览 考点01 生物 考点02 生物与环境关系 考点03生态系统 考点04生物圈考点1 生物1.(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宇树机器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佼佼者,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卓越的创新能力。下列哪一项特征是机器人不具有的( )A.繁殖后代 B.进行判断C.消耗能量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5央视春晚中,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与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们默契共舞,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人形机器人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机器人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却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它们不能( )A.自由运动 B.进行语言交流C.进行思维活动 D.生长、发育和繁殖4.(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窗台上生长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所示向窗外弯曲的现象。该现象反映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能遗传变异 B.能影响环境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发育和繁殖5.(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描写的生命现象与其体现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长成大树——生物有变异的特征B.白猫生了多只黑猫——生物有生长的特征C.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鲸浮出海面换气——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6.(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考点2 生物与环境关系7.(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惊蛰雨雷,小麦成堆”,这句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8.(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其根系深30~40厘米,可增加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土壤变肥沃,这体现了(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相互影响9.(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诗中影响果实品质的生态因素是( )A.氧气 B.光照 C.水分 D.土壤10.(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甘南桑科草原是青藏高原最具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有牦牛、岩羊、雪豹、雪鸡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盛夏时节的桑科草原是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蝴蝶飞舞其间,该类动物一般有两对 ,身体和附肢 。(2)桑科草原的大夏河中生活有花斑裸鲤等鱼类,其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3)雪鸡等鸟类的生殖方式是 。(4)牦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毛发最长、最厚的动物之一,这一特征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11.(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入侵生物豚草常与本地植物鬼针草混生在一起。某学习小组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环境对豚草和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pH值越小,豚草与鬼针草的株高差距越明显,说明豚草更适应酸性环境B.酸雨pH值越小,对鬼针草株高的影响越显著,体现环境能影响生物C.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D.混生的豚草与鬼针草存在竞争关系,酸雨pH值越小,竞争越激烈12.(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养料和水分C.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D.人体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13.(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下图为河北博物院珍藏的文物——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该文物造型是一只威猛的虎咬着一只鹿,呈现出虎与鹿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共生14.(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蛇、蟾蜍等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导致其冬眠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空气 B.土壤 C.水分 D.温度15.(2025·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从古至今,渊源传承。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1)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能够 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经过遗传、变异和 ,长期进化而变得多种多样。(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方面,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 将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利用;消费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通过 的关系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通过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再返回到环境中。另一方面,太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生产者能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被各种生物所利用消耗。(3) 是由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自然美景和生物的美学价值不可复制。保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地球家园更美好。16.(2025·广西省·中考真题)海洋牧场建设是我国推动“蓝色粮仓”和修复近海渔业资源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某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内,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如图1),放流海洋生物,构建人工海洋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该示范区的浮游藻类密度增大,动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海水中氧浓度增高。图2表示该示范区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该示范区中的人工鱼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 (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2)图2所示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底栖肉食性鱼类以 为食。(3)与建设前相比,该示范区的自我调节能力变 。(4)请从氧气产生和消耗的角度,分析示范区建设后海水中氧浓度增高的原因 。17.(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甘南桑科草原是青藏高原最具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有牦牛、岩羊、雪豹、雪鸡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盛夏时节的桑科草原是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蝴蝶飞舞其间,该类动物一般有两对 ,身体和附肢 。(2)桑科草原的大夏河中生活有花斑裸鲤等鱼类,其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3)雪鸡等鸟类的生殖方式是 。(4)牦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毛发最长、最厚的动物之一,这一特征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考点3 生态系统18.(2025·广东省·中考真题)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19.(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儿,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儿又吃昆虫;这些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生物与环境是个统一整体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3条C.大量捕鸟有利于狐的数量增加D.该草原中的鸟和鹰是竞争关系20.(2025·陕西省·中考真题)如图为“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蛇所在的食物链有3条B.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并沿食物链传递C.若污染,水稻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D.小龙虾过度繁殖,会影响青蛙的数量21.(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虫→食虫鸟 B.阳光→草→虫→食虫鸟C.草←虫←食虫鸟 D.草→虫→食虫鸟→细菌22.(2025·广东省·中考真题)“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隐含的食物链是( )A.光→稻→蛙 B.稻→虫→蛙C.蛙→稻→光 D.蛙→虫→稻23.(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B.如上述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被农药DDT污染,则黄雀体内的DDT含量最高C.在生态系统中,蝉属于消费者,螳螂属于分解者D.黄雀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黄雀)24.(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土壤 B.一块农田中的动物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 D.一块农田25.(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科学家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这个生态系统分析错误的是( )A.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金鱼藻→斑马鱼→微生物C.微生物能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太空失重是影响斑马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26.(2025·内蒙古·中考真题)为落实国家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环保要求,内蒙古某地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一人工湿地,利用该湿地的净水功能,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憩。下图为该人工湿地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尾水进入湿地后,其中的有机物主要由 分解成 、水和含氮、含磷的无机盐等。(2)尾水进入湿地后,没有引起藻类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能的原因:一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遮挡阳光,抑制藻类和浮游植物的 作用;二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与藻类和浮游植物竞争无机盐,影响后者生长,如挺水植物依赖自身的通气组织将 输送到根参与 作用,为根吸收无机盐及其他生命活动提供 ,从而促进自身生长,美化湿地环境。(3)为评估该湿地的净水效果,某同学提出在出水口取样检测氮、磷等水质指标,你认为该方案能否达到评估目的并说明理由: 。若要进一步提升该湿地的净水能力,增加游客承载量,请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27.(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调查得知,该陆地生态系统有四个营养级,且每种生物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五种生物类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生物类群 甲 乙 丙 丁 戊所含能量 3.6 13.8 13.7 0.5 216.8(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除表中成分外,还要添加分解者和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表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若该生态系统遭到了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原因是 。(4)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甲、乙、丙、丁等生物体内的碳通过 (填生理过程)以 形式返还到无机环境中。(5)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短时间内,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是 。28.(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2024年4—6月,包含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太空鱼缸”(如图所示)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进入中国空间站,斑马鱼在43天内完成了从生长发育到繁殖的生命阶段,创下了太空生态实验的新纪录。(1)“太空鱼缸”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它将斑马鱼排泄物分解成为金鱼藻的养分,实现物质循环。宇航员定期给斑马鱼喂食,这些食物既为斑马鱼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为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提供了 。(2)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循环是斑马鱼在“太空鱼缸”中长期生存的关键,图中气体A为 。(3)在“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的挑战活动中,中学组的挑战任务之一是设计制作一套小型封闭生命生态系统(与“太空鱼缸”装置基本相同),通过设置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条件,实现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当水中含氧量偏低时,可调整设置条件以满足斑马鱼的生长需求。请说出应如何调整设置条件并说明理由。 。29.(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早些年,由于当地乱捕滥杀,青蛙、鸟类等数量锐减,导致农民只能用喷洒农药来防治虫害。经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青蛙和鸟的数量显著增加,虫害得到有效控制。(1)图中包含 条食物链。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动植物遗体埋藏在土壤中会消失的原因是被土壤中的 分解成无机物。(4)利用青蛙和鸟类等来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相比农药防治,其优点主要是 。30.(2025·安徽省·中考真题)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在自然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要科学地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1)自然界中,一些营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在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物圈的相对稳定。(2)生产中,与大豆等豆科植物共生的 ,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可被人们制成菌肥使用。(3)生活中,保存不当的食物可能会因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腐败,人食用后如果出现食物中毒,医生常常会选择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 类药物来进行治疗。这类药物不能滥用。否则细菌的 会越来越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研发新药,或利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内”的特性来杀死这些变异的细菌。31.(2025·安徽省·中考真题)在稻田中放养草鱼和青蛙,他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 。(2)青蛙以害虫为食,可以减轻水稻的虫害,从而减少 的使用;杂草与水稻之间是 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减小杂草对水稻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提高了农田土壤的肥力,能减少 的使用。以上这些优势增加了水稻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益,也有利于 的保护。32.(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甲虫取食马铃薯植株的叶片和嫩茎,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是马铃薯毁灭性害虫,防治难度大。下图为防治过程中马铃薯田能量流动部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马铃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 。这些有机物不仅供自身需要,还能作为动物的食物来源,马铃薯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2)马铃薯甲虫取食马铃薯叶片,叶片中的 和能量流入马铃薯甲虫体内。马铃薯甲虫获得的能量中,有一部分随遗体、遗物等流向分解者,作为分解者的生物主要是 。(3)胡蜂和盲蝽以马铃薯甲虫的卵及幼虫为食。经安全评估,农业技术人员将胡蜂和盲蝽适当引入马铃薯田,用于马铃薯甲虫防治。写出该农田中防治马铃薯甲虫的一条食物链 。(4)上述措施通过科学调控生物因素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再提出一条通过调控非生物因素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 。33.(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某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分别装入河水、泥沙、小鱼、水藻等,密封瓶口,置于不同环境,具体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编号 瓶中成分 环境条件A瓶 河水,泥沙,小鱼 光照B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光照C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黑暗(1)仅从瓶中成分和环境条件分析,这三个生态瓶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若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为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水藻属于 。(3)在三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瓶。(4)一段时间后,三个生态瓶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限度。考点4 生物圈34.(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35.(2025·吉林·中考真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向大气中排放过量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的。下列能有效减少酸雨发生的措施是( )A.禁止盗猎 B.退耕还湖C.净化污水 D.绿色出行36.(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37.(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其中“蓝色、绿色、白色”分别属于生物圈中的(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D.岩石圈、水圈、大气圈38.(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究微塑料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用不同浓度的微塑料试剂对小鼠连续处理35天后,对精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实验中有一组微塑料的浓度是0,设置该浓度的目的是 ;实验中选用的小鼠需满足的要求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小鼠精子数量 、畸形率增加,这说明微塑料将损伤动物的 系统。(3)近年来陆续在全球多个地区,甚至在人迹罕至的极地大洋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 ,微塑料污染的防治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4)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除减塑、限塑外,还可从哪些方面防治微塑料污染? (答一点即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