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全国通用)(第02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全国通用)(第02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概览 考点01生物的遗传 考点02生物的变异
考点1 生物的遗传
1.(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耳和卷毛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
C.羊的长毛和卷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2.(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人体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是(  )
A.精子 B.受精卵 C.脑细胞 D.卵细胞
3.(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如图ab夫妇都是双眼皮,c为单眼皮,①②代表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的染色体数是23对
B.正常情况形成②及其开始分裂的场所都是输卵管
C.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
D.c的X染色体来自b,Y染色体来自a
4.(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与纯种的矮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杂交,所获得的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d或dd
5.(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类型是( )
A.X B.Y C.XY D.XX
6.(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相对于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生单眼皮男孩儿的概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7.(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基因组测序表明,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利用了很好的基因组合,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DNA、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C.基因重组导致的水稻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不一定表现为高产性状
8.(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现选取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
9.(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图为人体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的是女性染色体排序图
B.图中显示的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
C.图中只有22对染色体
D.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
10.(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属于可遗传变异
B.山羊的直毛和绵羊的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或Y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决定的。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他们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75%
12.(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符合图中a、b、c关系的是(  )
A.染色体、DNA、蛋白质 B.消化道、口腔、肝脏
C.毛细血管、静脉、血管 D.细胞膜、细胞、细胞核
13.(2025·广东省·中考真题)黄瓜叶中的苦味物质可抵御虫害,有苦味和无苦味分别由B、b基因控制。基因组成均为Bb的黄瓜杂交,子代中能防虫的黄瓜个体理论上占(  )
A.25% B.50% C.75% D.100%
14.(2025·广西省·中考真题)马的黑毛和栗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根据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马的黑毛是隐性性状
B.子代栗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
C.亲代中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Ee
D.亲代的黑毛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15.(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其植株形态结构及间行种植的传粉方式如图所示。玉米籽粒味道的甜味与非甜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甲、乙、丙三株玉米植株,经检测这三株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各不相同(与甜味、非甜味相关的基因),为研究其遗传情况,科研人员对套袋处理的果穗进行人工传粉,所结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数量统计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传粉方式 甲×甲 乙×乙 丙×乙
籽粒表现 非甜味 甜味 非甜味 甜味 非甜味 甜味
数量 580 0 0 568 289 286
(1)玉米籽粒的甜味与非甜味这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 。
(2)丙的基因组成是 ,丙自花传粉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味道是 ,其比例为 。
(3)丙与甲间行种植,甲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有 。
(4)科研人员要利用现有玉米籽粒进行大面积推广甜玉米,请你提出最佳育种方案: 。
16.(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某校种植的黄瓜成熟后,兴趣小组发现果实有苦味,查阅后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黄瓜的苦味是由一类称为葫芦素的物质引起,该物质广泛存在于黄瓜植株的各个器官中,能增强植株抵御虫害的能力。
资料二:研究人员用没有苦味的黄瓜植株与有苦味的黄瓜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结出的黄瓜均有苦味;子一代植株杂交,子二代植株中既有结苦味黄瓜的,也有结无苦味黄瓜的。
资料三:土壤中的氮肥过多、高温干旱、日光照射不足以及病虫害等情况都可诱发葫芦素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导致黄瓜出现苦味。
资料四: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黄瓜苦味物质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并结合雌花形成的遗传机制,培育出雌花多、果实不苦叶片苦的黄瓜新品种。
(1)根据资料二杂交实验推测,黄瓜有苦味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一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用A、a表示)。
(2)根据资料二、三可知,黄瓜的苦味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 影响。
(3)资料四中培育的黄瓜新品种除改善口感外还具有的优势有 。
17.(2025·山东泰安·中考真题)科研人员培育紫花绿茄的过程中,发现紫花性状总是能够稳定遗传,培育多代后偶然出现了少量白花绿茄植株。白花绿茄的果实色泽好、产量高,有推广价值。绿茄花的白色性状是如何产生的?能培育出白花绿茄新品种吗?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1 自交 紫花×紫花 F1全部紫花
2 自交 白花×白花 F1全部白花
3 杂交 F1白花×F1紫花 F2全部紫花
(1)分析上表实验结果,推测绿茄花色中白色和紫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色属于 性状。实验中用于自交的亲代紫花和白花植株都是 (填“纯合体”或“杂合体”),绿茄花色中白色这一性状是由于原紫花绿茄的 发生突变引起的。
(2)为研究绿茄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选用上述实验中的F1和F2开展了进一步探究,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总株数 紫花株数 白花株数
1 F2紫花×F2紫花 96 71 25
2 F1白花×F2紫花 96 49 47
表中实验1和2的后代中紫花和白花性状植株的数量比分别接近 ,说明绿茄的花色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绿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 控制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实验1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数量比用等式的形式可表示为 。
(3)科研人员进行白花绿茄育种时,为保证获得纯种白花性状的种子,需要选择白花绿茄植株为母本, 植株为父本进行传粉。
18.(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属于一对 ,由图甲可知, 婚配组合及结果能判断出白化病是隐性性状。
(2)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用百分数表示)
(3)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4)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1号的是 染色体。
19.(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家中久放的水果周围常能看到果蝇飞舞。生物学实验小组采集果蝇进行培养,观察发现,果蝇幼虫蠕动取食,有些幼虫取食时极为“活跃”,5分钟内的移动距离是“不活跃”幼虫的4倍。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放大镜观察采集到的果蝇成虫,看到其身体分节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据此判断果蝇属于 (填“环节”或“节肢”)动物。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如图二所示。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二可表示图一成虫中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成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理论上,子一代幼虫中雌雄比例为 。
(3)果蝇幼虫取食“活跃”与“不活跃”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一推断,取食“活跃”为 性状。
(4)小组成员继续实验。子一代幼虫发育成熟后,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二代幼虫中,“活跃”与“不活跃”的个体比例接近3:1。用A、a表示控制该行为的基因,子一代幼虫的基因组成为 。子二代果蝇中,与图一雌性成虫的基因组成和性别均相同的概率为 。
考点2 生物的变异
20.(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方法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太空漫游后培育太空椒 D.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
21.(2025·吉林·中考真题)2024年秋,经中国空间站育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获的种子中葡萄糖含量比普通种子高出5~6倍,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的是(  )
A.生活环境 B.生物性状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22.(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宋代《荔枝谱》记载“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味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B.环境会影响荔枝的甘味
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荔枝的变异都可以遗传
23.(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4年10月,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着安岳柠檬种子与枝条,顺利完成太空之旅,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柠檬的( )
A.果实酸度 B.种子数量
C.遗传物质 D.果实大小
24.(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天水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品质优异的花牛苹果,其色泽艳丽、肉质细嫩、香气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 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请给出一种能提果树结果率的方法: 。
(2)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3)某地从天水市引种了一批花牛苹果,但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25.(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26.(2025·陕西省·中考真题)小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头发卷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此,他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头发的卷曲情况,绘成了遗传图谱(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 (填序号)上。
(2)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一对 性状。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 。根据遗传图谱可判断出显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 。
(3)假设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秦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 (填“7”或“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是 。
27.(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乳糖是乳汁中特有的糖,能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有些人因缺乏乳糖酶,从而无法分解乳糖,喝牛奶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即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有关。小文喝牛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小文调查发现父母均对乳糖耐受。
(1)相对于父母均对乳糖耐受,小文对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 改变引起的,因此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给后代。
(2)人的乳糖耐受和乳糖不耐受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母亲乳糖耐受的基因组成是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3)若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乳糖耐受,其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的概率为 ,该孩子从父亲获得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酸奶不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这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成乳酸。小文利用学到的发酵知识,尝试在家制作酸奶,她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锅中倒入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同时将玻璃瓶洗净并泡在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
②牛奶煮沸后,立即按比例倒入酸奶摇匀;
③将混合后的牛奶倒入敞口的玻璃瓶内,放置在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牛奶的变化。
按上述步骤操作,小文制作的酸奶 (填“能”或“不能”)成功,你判断的理由是 (答出1点)。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概览 考点01生物的遗传 考点02生物的变异
考点1 生物的遗传
1.(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耳和卷毛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
C.羊的长毛和卷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B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详解】A.狗的长耳和卷毛是两种不同性状(耳的长短和毛的形状),A不符合题意。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属于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血型)的不同表现,B符合题意。
C.羊的长毛和卷毛是两种不同性状(毛的长度和形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不同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人体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是(  )
A.精子 B.受精卵 C.脑细胞 D.卵细胞
【答案】A
【分析】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故男性能够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能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详解】A.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可能含X或Y染色体。若含Y染色体,则不含X染色体,故A符合题意。
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或XY(男性),均含X染色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脑细胞是体细胞,女性为XX,男性为XY,均含X染色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女性只能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如图ab夫妇都是双眼皮,c为单眼皮,①②代表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的染色体数是23对
B.正常情况形成②及其开始分裂的场所都是输卵管
C.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
D.c的X染色体来自b,Y染色体来自a
【答案】C
【分析】题图中:①精子,②受精卵,c男孩。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体细胞:23对(46条),含成对基因。生殖细胞:23条(减半),基因成单存在。
【详解】A.①表示精子,它是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会经过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精子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表示受精卵,它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它含有精子和卵细胞各自的染色体,总共是23对,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形成②受精卵的过程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这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受精卵形成后继而进行分裂,B正确。
C.ab夫妇都是双眼皮,孩子c是单眼皮(假设基因型为bb),则ab夫妇的基因型都为Bb,遗传图解如图:
故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为3/4,又因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女孩的概率是1/2。故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
D.c为单眼皮男孩,他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b(因为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则来自父亲a(因为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D正确。
故选C。
4.(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与纯种的矮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杂交,所获得的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d或dd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已知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纯种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当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时,父本产生的含D基因的生殖细胞与母本产生的含d基因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是Dd,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就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类型是( )
A.X B.Y C.XY D.XX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相对于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生单眼皮男孩儿的概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答案】D
【分析】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为 50%。
【详解】双眼皮为显性性状(A),单眼皮为隐性性状(a)。爸爸基因型为Aa,妈妈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单眼皮概率为50%,生男孩的概率为50%,单眼皮男孩的概率为50%×50%=25%,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基因组测序表明,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利用了很好的基因组合,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DNA、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C.基因重组导致的水稻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不一定表现为高产性状
【答案】B
【分析】基因的本质: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
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但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减半。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中通过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这些片段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A正确。
B.在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因此基因和DNA也不再是成对的。此外,某些特殊类型的细胞(如红细胞)也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B错误。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从而导致变异。由于基因重组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C正确。
D.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由其基因组合决定的,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个体。因此,即使父母代是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其后代也不一定都表现为高产性状,D正确。
故选B。
8.(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现选取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
【答案】D
【分析】豌豆的高茎(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D控制,矮茎(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d控制。亲代均为杂合高茎(Dd),其杂交时,子代的基因型由父母各提供一个配子组合而成。
【详解】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子代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可见,子代的基因组成是DD、Dd、dd,不可能是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图为人体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的是女性染色体排序图
B.图中显示的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
C.图中只有22对染色体
D.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B.图中显示第23对染色体成对,且两条性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是异形的XY,故图中显示的是男性染色体排序图。精子中染色体不成对,故不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AB错误。
CD.图中显示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X和Y),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属于可遗传变异
B.山羊的直毛和绵羊的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或Y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水肥充足导致的小麦麦穗大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未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性状需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山羊和绵羊是不同物种,不属于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生殖细胞(精子)中性染色体为X或Y,故C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决定的。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他们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75%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已知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决定。所以单眼皮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这两个隐性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母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必然是aa。父亲是双眼皮,由于孩子的一个隐性基因a来自父亲,所以父亲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则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5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符合图中a、b、c关系的是(  )
A.染色体、DNA、蛋白质 B.消化道、口腔、肝脏
C.毛细血管、静脉、血管 D.细胞膜、细胞、细胞核
【答案】A
【分析】观图可知:a包括b和c,b和c是并列关系。
【详解】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B.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道是一个连续的管道,从口腔开始,经过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到肛门。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而肝脏并不属于消化道,B不符合题意。
C.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根据血管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C不符合题意。
D.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库,而细胞是一个整体,包含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质等其他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5·广东省·中考真题)黄瓜叶中的苦味物质可抵御虫害,有苦味和无苦味分别由B、b基因控制。基因组成均为Bb的黄瓜杂交,子代中能防虫的黄瓜个体理论上占(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有苦味(B)为显性性状,无苦味(b)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的亲本杂交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25%)、Bb(50%)、bb(25%),遗传图解如下:
【详解】显性基因 B 控制苦味性状,因此基因型为BB或Bb的黄瓜叶有苦味,能抵御虫害;基因型为 bb 的黄瓜叶无苦味,不能防虫,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75%的黄瓜叶有苦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广西省·中考真题)马的黑毛和栗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根据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马的黑毛是隐性性状
B.子代栗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
C.亲代中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Ee
D.亲代的黑毛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分析】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从图中可以看出,亲代都是黑毛马,而子代出现了栗毛马,这说明栗毛是隐性性状,黑毛是显性性状,A错误。
B.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为栗毛是隐性性状,所以栗毛马的基因组成是ee,而不是EE,B错误。
C.已知黑毛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E控制;栗毛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e控制。子代中出现了栗毛马(基因组成是ee),这两个隐性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e基因,又因为亲代黑毛马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都是Ee,C正确。
D.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是Ee,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所以亲代黑毛马能产生含E和含e的两种生殖细胞。当含E的生殖细胞与含E或e的生殖细胞结合时,后代可能会出现黑毛马,即亲代的黑毛性状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选C。
15.(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其植株形态结构及间行种植的传粉方式如图所示。玉米籽粒味道的甜味与非甜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甲、乙、丙三株玉米植株,经检测这三株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各不相同(与甜味、非甜味相关的基因),为研究其遗传情况,科研人员对套袋处理的果穗进行人工传粉,所结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数量统计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传粉方式 甲×甲 乙×乙 丙×乙
籽粒表现 非甜味 甜味 非甜味 甜味 非甜味 甜味
数量 580 0 0 568 289 286
(1)玉米籽粒的甜味与非甜味这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 。
(2)丙的基因组成是 ,丙自花传粉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味道是 ,其比例为 。
(3)丙与甲间行种植,甲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有 。
(4)科研人员要利用现有玉米籽粒进行大面积推广甜玉米,请你提出最佳育种方案: 。
【答案】
甜味
(2) Aa 非甜和甜味 3:1(非甜:甜=3:1或甜:非甜=1:3)
(3) AA和Aa
(4) 选择乙×乙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单独播种,再自花传粉得到的大量后代籽粒,即可推广种植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 一个是显性、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根据乙自交可知,杂交子代只有甜味,无非甜味,故乙为纯种基因型,且表现型为甜味,丙和乙杂交,后代的非甜味和甜味的表现型比为1:1,乙为隐性纯合体,丙为非甜味,是显性杂合体,则非甜味为显性性状,甜味为隐性性状。
(2)由上述分析可知,丙为显性杂合体,且甜味为隐性性状,故丙的基因组成为Aa,丙自花传粉,即丙自交,遗传图谱如下:
丙自花传粉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味道是非甜和甜味,其比例为非甜:甜=3:1。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非甜味为显性性状,甲自交后代全为非甜味,故甲的基因组成为AA,丙与甲间行种植,遗传图谱如下:
故丙与甲间行种植,甲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有AA和Aa。
(4)科研人员要利用现有玉米籽粒进行大面积推广甜玉米,最佳育种方案:选择乙(aa)×乙(aa)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单独播种,再自花传粉得到的大量后代籽粒,即可推广种植。
16.(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某校种植的黄瓜成熟后,兴趣小组发现果实有苦味,查阅后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黄瓜的苦味是由一类称为葫芦素的物质引起,该物质广泛存在于黄瓜植株的各个器官中,能增强植株抵御虫害的能力。
资料二:研究人员用没有苦味的黄瓜植株与有苦味的黄瓜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结出的黄瓜均有苦味;子一代植株杂交,子二代植株中既有结苦味黄瓜的,也有结无苦味黄瓜的。
资料三:土壤中的氮肥过多、高温干旱、日光照射不足以及病虫害等情况都可诱发葫芦素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导致黄瓜出现苦味。
资料四: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黄瓜苦味物质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并结合雌花形成的遗传机制,培育出雌花多、果实不苦叶片苦的黄瓜新品种。
(1)根据资料二杂交实验推测,黄瓜有苦味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一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用A、a表示)。
(2)根据资料二、三可知,黄瓜的苦味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 影响。
(3)资料四中培育的黄瓜新品种除改善口感外还具有的优势有 。
【答案】
(1) 显性 Aa
(2) 环境
(3) 雌花多,产量高;抗虫害能力强,能减少农药使用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1)根据资料二杂交实验可知,没有苦味的黄瓜植株与有苦味的黄瓜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结出的黄瓜均为有苦味,由此推测,黄瓜有苦味为显性性状,无苦味是隐性性状。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子一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表示,遗传图解是:
(2)根据资料二、三可知,黄瓜的苦味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土壤中的氮肥过多、高温干旱、日光照射不足以及病虫害等情况都可诱发葫芦素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导致黄瓜出现苦味,可见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
(3)由资料四可知,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黄瓜苦味物质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并结合雌花形成的遗传机制,培育出雌花多、果实不苦叶片苦的黄瓜新品种。因此培育的黄瓜新品种除改善口感外还具有的优势有雌花多,产量高;抗虫害能力强,能减少农药使用等。
17.(2025·山东泰安·中考真题)科研人员培育紫花绿茄的过程中,发现紫花性状总是能够稳定遗传,培育多代后偶然出现了少量白花绿茄植株。白花绿茄的果实色泽好、产量高,有推广价值。绿茄花的白色性状是如何产生的?能培育出白花绿茄新品种吗?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1 自交 紫花×紫花 F1全部紫花
2 自交 白花×白花 F1全部白花
3 杂交 F1白花×F1紫花 F2全部紫花
(1)分析上表实验结果,推测绿茄花色中白色和紫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色属于 性状。实验中用于自交的亲代紫花和白花植株都是 (填“纯合体”或“杂合体”),绿茄花色中白色这一性状是由于原紫花绿茄的 发生突变引起的。
(2)为研究绿茄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选用上述实验中的F1和F2开展了进一步探究,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总株数 紫花株数 白花株数
1 F2紫花×F2紫花 96 71 25
2 F1白花×F2紫花 96 49 47
表中实验1和2的后代中紫花和白花性状植株的数量比分别接近 ,说明绿茄的花色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绿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 控制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实验1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数量比用等式的形式可表示为 。
(3)科研人员进行白花绿茄育种时,为保证获得纯种白花性状的种子,需要选择白花绿茄植株为母本, 植株为父本进行传粉。
【答案】
(1) 显性 纯合体 基因
(2) 3:1、1:1 等位基因 AA : Aa : aa = 1 : 2 : 1
(3) 白花绿茄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家兔的黑毛和白毛等。
(2)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1)实验3中,F1白花与F1紫花杂交,子代全部是紫花,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紫花),由此可推测紫花属于显性性状。
因为紫花和白花性状都能稳定遗传,所以实验中用于自交的亲代紫花和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绿茄花的白色性状是在培育多代后偶然出现的,且亲代紫花是纯合体,所以绿茄花色中白色这一性状是由于原紫花绿茄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2)实验1中,F2紫花×F2紫花,子代紫花株数71,白花株数25,接近3:1;实验2中,F1白花×F2紫花,子代紫花株数49,白花株数47,接近1:1。
从实验结果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来看,绿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已知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由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实验1中F2紫花:白花=3:1,符合AaAa杂交规律,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实验1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数量比用等式的形式可表示为AA:Aa:aa = 1:2:1。
(3)要保证获得纯种白花性状(基因组成aa)的种子,母本是白花绿茄(aa),父本也应是白花绿茄(aa),这样才能保证子代基因组成为aa,是纯种白花性状。
18.(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属于一对 ,由图甲可知, 婚配组合及结果能判断出白化病是隐性性状。
(2)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用百分数表示)
(3)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4)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1号的是 染色体。
【答案】
(1) 相对性状 3、4
(2) 100%
(3) ②
(4) Y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图乙中①是AA,②是Aa,③是aa。
【详解】(1)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肤色)的不同表现,所以属于相对性状。
3号和4号肤色正常,却生出了患白化病的6号,说明在3号和4号中隐藏着未表现出来的白化病基因,即“无中生有”,新出现的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2)因为6号患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这两个a基因分别来自3号和4号,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必然是Aa,即3号携带致病基因a的可能性是100%。
(3)5号基因组成是Aa(因为1号患白化病aa,基因组成为aa,2号正常,5号正常,所以5号一定是Aa),6号患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他们产生后代7号正常,7号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遗传图解如下:
图乙中①是AA,②是Aa,③是aa,所以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乙中的②。
(4)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是XX。5号(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亲(1号男性),X染色体来自母亲(2号女性),所以5号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XY中来自1号的是Y染色体。
19.(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家中久放的水果周围常能看到果蝇飞舞。生物学实验小组采集果蝇进行培养,观察发现,果蝇幼虫蠕动取食,有些幼虫取食时极为“活跃”,5分钟内的移动距离是“不活跃”幼虫的4倍。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放大镜观察采集到的果蝇成虫,看到其身体分节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据此判断果蝇属于 (填“环节”或“节肢”)动物。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如图二所示。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二可表示图一成虫中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成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理论上,子一代幼虫中雌雄比例为 。
(3)果蝇幼虫取食“活跃”与“不活跃”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一推断,取食“活跃”为 性状。
(4)小组成员继续实验。子一代幼虫发育成熟后,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二代幼虫中,“活跃”与“不活跃”的个体比例接近3:1。用A、a表示控制该行为的基因,子一代幼虫的基因组成为 。子二代果蝇中,与图一雌性成虫的基因组成和性别均相同的概率为 。
【答案】
节肢
(2) 雌性 4 1:1
(3) 显性
(4) Aa 1/8/12.5%
【分析】生物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用放大镜观察采集到的果蝇成虫,看到其身体分节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所以果蝇属于节肢动物。
(2)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图二可知,该图表示的是雌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因为性染色体为XX),所以图二可表示图一成虫中雌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即8条染色体,那么该成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由图二可知,果蝇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为XY型,则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所以理论上子一代幼虫中雌雄比例为1:1,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图一中亲代是“活跃”幼虫和“不活跃”幼虫,子一代幼虫均取食“活跃”,表明“活跃”是显性性状,“不活跃”是隐性性状,所以取食“活跃”为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4)由(3)遗传图解可知,子一代幼虫的基因组成为Aa。
子一代幼虫的基因组成为Aa,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 = 1:2:1,其中Aa占1/2;子二代果蝇中雌性的概率为1/2。所以子二代果蝇中,与图一雌性成虫(基因组成AA的雌性)的基因组成和性别均相同的概率为1/4×1/2=1/8,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考点2 生物的变异
20.(2025·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方法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太空漫游后培育太空椒 D.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
【答案】D
【分析】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遗传物质未改变;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导致。
【详解】A.化学药剂使染色体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遗传,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属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太空诱变导致基因突变,可遗传,C不符合题意。
D.水肥充足使麦穗大,是环境因素导致,遗传物质未变,不可遗传,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5·吉林·中考真题)2024年秋,经中国空间站育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获的种子中葡萄糖含量比普通种子高出5~6倍,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的是(  )
A.生活环境 B.生物性状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答案】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空间站育种可能通过辐射等诱变因素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详解】A.虽然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表型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通常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不属于根本性的变异。在本题中,水稻种子葡萄糖含量的提高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的,A不符合题意。
B.生物性状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变异确实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但性状的变化是遗传物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变异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性状。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在本题中,经空间站育种的水稻种子葡萄糖含量的提高,正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导致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因此属于根本性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生活习性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和习性。生活习性的变化通常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无直接关系,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5·河北省·中考真题)宋代《荔枝谱》记载“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味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B.环境会影响荔枝的甘味
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荔枝的变异都可以遗传
【答案】D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性状。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等性状就是由基因控制的。
(2)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肥沃土壤和贫瘠土壤中,产量和品质会有所不同。
(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差异。
(4)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荔枝的甘味作为一种性状,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
B.环境因素,像光照强度、温度、土壤的酸碱度等,都可能对荔枝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荔枝的甘味,B正确。
C.“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C正确。
D.荔枝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有的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如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生长的荔枝,其甘味可能不同,这种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D。
23.(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4年10月,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着安岳柠檬种子与枝条,顺利完成太空之旅,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柠檬的( )
A.果实酸度 B.种子数量
C.遗传物质 D.果实大小
【答案】C
【分析】太空育种利用特殊环境诱导植物遗传物质变异,导致性状改变。
【详解】AD.果实酸度、果实大小等属于柠檬的表型性状,这些性状是由柠檬的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然而,仅仅通过太空旅行,即使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不太可能直接改变这些表型性状,除非这种变化影响到了柠檬的遗传物质,AD不符合题意。
B.种子数量虽然与遗传物质有关,但它更多地受到繁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授粉情况、营养状况等。太空旅行对种子数量的直接影响有限,除非它导致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了繁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是生物体性状的根本决定因素。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能够诱发种子遗传物质的改变,即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正是这些突变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通过筛选和培育,我们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天水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品质优异的花牛苹果,其色泽艳丽、肉质细嫩、香气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 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请给出一种能提果树结果率的方法: 。
(2)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3)某地从天水市引种了一批花牛苹果,但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答案】
(1) 受精 胚珠 人工辅助授粉
(2) 相对性状
(3) 不可遗传
【分析】(1)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2)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1)植物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故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胚珠。能提高果树结果率的方法:人工辅助授粉、在果园内养殖蜜蜂等。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苹果(品种相同)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是由环境变化改变引起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5.(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答案】
分化
(2) 导管 叶绿体
(3) 变异
(4) 无性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详解】(1)植物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构成器官和植物体。所以刺梨幼苗由小长大,也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密切相关。
(2)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因此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528株刺梨幼苗都是由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培育而来,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变异。
(4)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通过扦插繁育刺梨,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6.(2025·陕西省·中考真题)小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头发卷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此,他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头发的卷曲情况,绘成了遗传图谱(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 (填序号)上。
(2)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一对 性状。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 。根据遗传图谱可判断出显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 。
(3)假设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秦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 (填“7”或“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是 。
【答案】

(2) 相对 变异 5号和6号个体均为头发正常,生了一个头发卷曲的孩子
(3) Aa 8
(4) 1/4/25%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图中,①是蛋白质、②是DNA。
【详解】(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①蛋白质和②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DNA上,而DNA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位于染色体的②DNA上。因此,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②上。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头发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是一对相对性状。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小秦与父亲的性状表现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变异。
判断显隐性性状的依据是: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则亲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在图2中,6号和7号头发正常,而他们的子代10号头发卷曲,即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所以可判断出头发正常是5号和6号个体均为头发正常,生了一个头发卷曲的孩子。
(3)已知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头发正常是显性性状,头发卷曲是隐性性状。
从图2的遗传图谱可以看出,小秦头发卷曲,其基因组成是aa,因为小秦的这两个a基因分别来自父母,所以其头发正常的父亲(8号)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7号)头发卷曲,基因组成是aa。
7号(aa)和8号(Aa)的后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 = 1∶1,10号头发正常,所以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由遗传图解可知,小秦姐姐10号的基因一个来自父亲8号,一个来自母亲7号。母亲(7号)只能提供a基因,A基因由父亲(8号)提供。因此,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由上题遗传图解可知,小秦的父母生育一个头发卷曲孩子(aa)的概率是50%,又知生男生女的概率也是50%,因此,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50%×50%=25%。
27.(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乳糖是乳汁中特有的糖,能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有些人因缺乏乳糖酶,从而无法分解乳糖,喝牛奶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即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有关。小文喝牛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小文调查发现父母均对乳糖耐受。
(1)相对于父母均对乳糖耐受,小文对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 改变引起的,因此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给后代。
(2)人的乳糖耐受和乳糖不耐受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母亲乳糖耐受的基因组成是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3)若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乳糖耐受,其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的概率为 ,该孩子从父亲获得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酸奶不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这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成乳酸。小文利用学到的发酵知识,尝试在家制作酸奶,她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锅中倒入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同时将玻璃瓶洗净并泡在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
②牛奶煮沸后,立即按比例倒入酸奶摇匀;
③将混合后的牛奶倒入敞口的玻璃瓶内,放置在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牛奶的变化。
按上述步骤操作,小文制作的酸奶 (填“能”或“不能”)成功,你判断的理由是 (答出1点)。
【答案】(1) 变异 遗传物质 可遗传
(2) 乳糖耐受 Aa
(3) 2/3 23
(4) 不能 高温灭菌后未冷却导致乳酸菌死亡
【分析】(1)父母均为显性性状(乳糖耐受),子代出现隐性性状(乳糖不耐受),说明父母均为杂合体(Aa)。
(2)酸奶制作需在灭菌后冷却至适宜温度再接种乳酸菌,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
【详解】(1)在遗传学领域,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被称为变异。在本题中,小文的父母对乳糖耐受,而小文却对乳糖不耐受,这种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不同体现了变异现象。
已知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相关,这意味着小文乳糖不耐受这一性状的产生是源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当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发时,这种变异就能够传递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因为小文乳糖不耐受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所以可以遗传给后代。
(2)父母乳糖耐受,小文乳糖不耐受,“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乳糖不耐受是隐性性状,乳糖耐受是显性性状。小文乳糖不耐受,基因组成是aa,这两个a分别来自父母,父母乳糖耐受,所以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
(3)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再生一个孩子的遗传图解如下:
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乳糖耐受孩子(AA、Aa)中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Aa)的概率为2/3。
体细胞染色体成对,生殖细胞减半,人体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含23条,孩子从父亲获得23条染色体。
(4)制作酸奶的过程实际上是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同时,乳酸菌对温度等环境条件也有一定要求,高温会使其活性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小文不能成功制作酸奶。
制作酸奶时,乳酸菌需在无氧且适宜温度下发酵。牛奶煮沸后立即加酸奶,高温会杀死乳酸菌。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