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全国通用)(第01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全国通用)(第01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概览 考点01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考点02 人的性别决定 考点03 生物的变异
考点1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1.(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耳和卷毛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
C.羊的长毛和卷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详解】A.狗的长耳和卷毛是两种不同性状(耳的长短和毛的形状),A不符合题意。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属于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血型)的不同表现,B符合题意。
C.羊的长毛和卷毛是两种不同性状(毛的长度和形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不同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广东·中考真题)黄瓜叶中的苦味物质可抵御虫害,有苦味和无苦味分别由B、b基因控制。基因组成均为Bb的黄瓜杂交,子代中能防虫的黄瓜个体理论上占(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分析】根据题意,有苦味(B)为显性性状,无苦味(b)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的亲本杂交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25%)、Bb(50%)、bb(25%),遗传图解如下:
【详解】显性基因 B 控制苦味性状,因此基因型为BB或Bb的黄瓜叶有苦味,能抵御虫害;基因型为 bb 的黄瓜叶无苦味,不能防虫,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75%的黄瓜叶有苦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相对于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生单眼皮男孩儿的概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分析】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为 50%。
【详解】双眼皮为显性性状(A),单眼皮为隐性性状(a)。爸爸基因型为Aa,妈妈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单眼皮概率为50%,生男孩的概率为50%,单眼皮男孩的概率为50%×50%=25%,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5·贵州·中考真题)下列能表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是(  )
A.染色体DNA基因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基因DNA
D.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
【详解】A.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故A符合题意。
B.DNA不能包含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应包含基因而非相反,故C不符合题意。
D.DNA不包含染色体,且基因无法包含染色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5·贵州·中考真题)人的秃顶与非秃顶分别由基因H和h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基因型为Hh的丈夫和基因型为hh的妻子,生育的儿子和女儿表现型应为(  )
性别 男性 女性
基因型 HH Hh hh HH Hh hh
表现型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A.都可能秃顶
B.都不可能秃顶
C.女儿秃顶,儿子不可能秃顶
D.儿子可能秃顶,女儿不可能秃顶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分析】秃顶性状由基因H和h控制,男性Hh表现为秃顶,女性Hh为非秃顶。丈夫基因型为Hh,妻子为hh,子女的基因型可能为Hh(父传H)或hh(父传h)。
【详解】A.儿子可能秃顶(Hh),但女儿基因型为Hh或hh,均不秃顶,故A错误。
B.儿子可能为Hh(秃顶),故B错误。
C.女儿不可能秃顶,儿子可能秃顶,故C错误。
D.儿子可能为Hh(秃顶),女儿基因型为Hh或hh,均不秃顶,故D正确。
故选D。
6.(2025·广西·中考真题)马的黑毛和栗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根据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马的黑毛是隐性性状
B.子代栗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
C.亲代中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Ee
D.亲代的黑毛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知识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从图中可以看出,亲代都是黑毛马,而子代出现了栗毛马,这说明栗毛是隐性性状,黑毛是显性性状,A错误。
B.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为栗毛是隐性性状,所以栗毛马的基因组成是ee,而不是EE,B错误。
C.已知黑毛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E控制;栗毛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e控制。子代中出现了栗毛马(基因组成是ee),这两个隐性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e基因,又因为亲代黑毛马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都是Ee,C正确。
D.亲代黑毛马的基因组成是Ee,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所以亲代黑毛马能产生含E和含e的两种生殖细胞。当含E的生殖细胞与含E或e的生殖细胞结合时,后代可能会出现黑毛马,即亲代的黑毛性状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选C。
(2025·陕西·中考真题)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因其耐寒、耐旱和耐贫瘠,在我国西北广泛种植。“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这是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描写的胡麻果实(如图)。请完成下面小题。
7.胡麻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用来榨胡麻油。胡麻种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 ( )
A.胚 B.子房壁 C.胚珠 D.子叶
8.关于《天工开物》中描写的胡麻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小和子少说明基因减少
B.房大房小会受环境的影响
C.房大房小的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D.房大房小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7.C 8.B
【知识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遗传的概念及实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相关实验
【分析】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花的结构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7.A.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不是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而是种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不是种子,B不符合题意。
C.胚珠在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胡麻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C符合题意。
D.子叶是种子胚的一部分,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它不是发育成种子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房小和子少是胡麻果实的表现型,其基因数量并不会因为果实的大小和种子数量的多少而减少。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题干中明确提到“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肥瘠”指的是土壤肥沃或贫瘠,属于环境因素。这表明胡麻果实的房大房小会受到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房大房小可能只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表现型差异,而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例如,同一基因型的胡麻植株,在肥沃土壤中可能结出房大的果实,在贫瘠土壤中可能结出房小的果实,但它们的基因组成是一样的,C错误。
D.如果房大房小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不会遗传给后代。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B。
9.(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基因组测序表明,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利用了很好的基因组合,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DNA、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C.基因重组导致的水稻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不一定表现为高产性状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分析】基因的本质: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
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但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减半。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中通过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这些片段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A正确。
B.在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因此基因和DNA也不再是成对的。此外,某些特殊类型的细胞(如红细胞)也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B错误。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从而导致变异。由于基因重组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C正确。
D.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由其基因组合决定的,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个体。因此,即使父母代是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其后代也不一定都表现为高产性状,D正确。
故选B。
10.(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与纯种的矮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杂交,所获得的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d或dd
【答案】B
【知识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已知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纯种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当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时,父本产生的含D基因的生殖细胞与母本产生的含d基因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是Dd,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就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属于可遗传变异
B.山羊的直毛和绵羊的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或Y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水肥充足导致的小麦麦穗大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未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性状需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山羊和绵羊是不同物种,不属于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生殖细胞(精子)中性染色体为X或Y,故C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2 人的性别决定
12.(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图为人体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的是女性染色体排序图
B.图中显示的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
C.图中只有22对染色体
D.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
【答案】D
【知识点】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B.图中显示第23对染色体成对,且两条性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是异形的XY,故图中显示的是男性染色体排序图。精子中染色体不成对,故不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AB错误。
CD.图中显示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X和Y),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类型是( )
A.X B.Y C.XY D.XX
【答案】C
【知识点】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如图ab夫妇都是双眼皮,c为单眼皮,①②代表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的染色体数是23对
B.正常情况形成②及其开始分裂的场所都是输卵管
C.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
D.c的X染色体来自b,Y染色体来自a
【答案】C
【知识点】生殖细胞的产生及受精、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分析】题图中:①精子,②受精卵,c男孩。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体细胞:23对(46条),含成对基因。生殖细胞:23条(减半),基因成单存在。
【详解】A.①表示精子,它是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会经过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精子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表示受精卵,它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它含有精子和卵细胞各自的染色体,总共是23对,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形成②受精卵的过程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这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受精卵形成后继而进行分裂,B正确。
C.ab夫妇都是双眼皮,孩子c是单眼皮(假设基因型为bb),则ab夫妇的基因型都为Bb,遗传图解如图:
故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为3/4,又因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女孩的概率是1/2。故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
D.c为单眼皮男孩,他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b(因为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则来自父亲a(因为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D正确。
故选C。
15.(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疾病)的遗传图谱,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遗传图谱判断,高雪氏病是显性性状
B.4号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
C.2号个体基因组成为dd,5号个体基因组成为DD或Dd
D.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75%
【答案】B
【知识点】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1)生物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中的遗传规律,第二亲代,3正常、4正常,子代7出现患病,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患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所以,高血氏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而女性4号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高雪氏病是隐性性状,2号的基因组成是dd,产生一种基因d,而子二代没有患病,1号的基因组成是DD,产生一种基因D,第二代的基因组成是Dd,说明5号的基因组成是Dd,C错误。
D.分析可知,第三代7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3号和4号的个体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Dd,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可知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5%,D错误。
故选C。
16.(2025·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某人的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染色体为女性的性染色体
B.①为Y染色体,②为X染色体
C.①染色体来源于母亲
D.②染色体能遗传给女儿
【答案】C
【知识点】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型,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既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传给儿子。图中①为X染色体,②为Y染色体。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所以图中染色体为男性的性染色体,而不是女性的性染色体,A错误。
B.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较小,X染色体较大。图中②染色体较小,为Y染色体;①染色体较大,为X染色体,B错误。
C.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男性。所以图中①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C正确。
D.②染色体为Y染色体,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其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但女儿无法获得Y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7.(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其体细胞含有4对形态、大小易于区分的染色体。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其中X和Y代表性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雌果蝇与雄果蝇的常染色体数量不同
B.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形态相同
C.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一定有X染色体
D.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有X染色体
【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分析】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常染色体数量相同,都是3对,只是性染色体不同,A错误。
B.雌果蝇性染色体是XX,两条染色体形态相同;雄果蝇性染色体是XY,X和Y染色体形态不同,B错误。
C.雌果蝇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在形成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所以产生的卵细胞一定含有X染色体,C正确。
D.雄果蝇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产生精子时,X和Y染色体分离,会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不是一定有X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考点3 生物的变异
18.(2025·吉林·中考真题)将苏云金杆菌中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导入棉花细胞中,可以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抗虫特性可以遗传
B.采用的生物技术为克隆技术
C.培养苏云金杆菌需要适宜温度
D.苏云金杆菌可以通过分裂生殖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营养和生殖、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A.由于抗虫特性是由导入的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所决定的,这一特性是通过遗传物质改变而获得的,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或细胞群。而本题中描述的是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并通过遗传物质的重组来获得新性状的过程,这属于基因工程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B错误。
C.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以及营养物质等。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细菌,其生长和繁殖同样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通常为分裂生殖,即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苏云金杆菌作为细菌的一种,同样可以通过分裂生殖来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B。
19.(2025·吉林·中考真题)2024年秋,经中国空间站育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获的种子中葡萄糖含量比普通种子高出5~6倍,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的是(  )
A.生活环境 B.生物性状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空间站育种可能通过辐射等诱变因素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详解】A.虽然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表型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通常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不属于根本性的变异。在本题中,水稻种子葡萄糖含量的提高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的,A不符合题意。
B.生物性状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变异确实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但性状的变化是遗传物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变异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性状。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在本题中,经空间站育种的水稻种子葡萄糖含量的提高,正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导致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因此属于根本性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生活习性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和习性。生活习性的变化通常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无直接关系,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方法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太空漫游后培育太空椒 D.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遗传物质未改变;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导致。
【详解】A.化学药剂使染色体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遗传,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属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太空诱变导致基因突变,可遗传,C不符合题意。
D.水肥充足使麦穗大,是环境因素导致,遗传物质未变,不可遗传,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雁江柑橘新星“雁媛”在万众瞩目中成功“出道”,它是用爱媛作父本,耙耙柑作母本培育而来,既遗传了耙耙柑好剥皮的优点,也遗传了爱媛汁水多的优势,具有果香独特、酸甜适度等特点。这种生物育种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
C.克隆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工转移基因来改变生物性状,题干未涉及外源基因的导入,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育种技术是通过不同品种杂交,使后代继承双亲优良性状,题干中“父本”“母本”表明为有性杂交,故B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与母本基因一致,无法结合双亲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仅保留母本遗传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5·陕西·中考真题)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自然选择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自然选择学说,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
B.生物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答案】C
【知识点】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变异是随机且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
【详解】A.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的内部因素,故A正确。
B.生存斗争是生物为争夺有限资源(如食物、空间)而进行的竞争,故B正确。
C.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并非生物为适应环境主动产生,自然选择筛选出有利变异,故C错误。
D.自然选择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故D正确。
故选C。
23.(2025·河北·中考真题)宋代《荔枝谱》记载“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味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B.环境会影响荔枝的甘味
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荔枝的变异都可以遗传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相关实验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性状。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等性状就是由基因控制的。
(2)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肥沃土壤和贫瘠土壤中,产量和品质会有所不同。
(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差异。
(4)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荔枝的甘味作为一种性状,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
B.环境因素,像光照强度、温度、土壤的酸碱度等,都可能对荔枝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荔枝的甘味,B正确。
C.“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C正确。
D.荔枝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有的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如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生长的荔枝,其甘味可能不同,这种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D。
24.(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利用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培育新品种小麦丙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B.甲和乙杂交进行的是自花传粉
C.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D.丙具备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分析】1.杂交育种原理:利用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重新组合,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通过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使其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3.生物多样性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详解】A.利用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培育新品种小麦丙的过程,确实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杂交育种的基础。通过选择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组合出多种基因型,从而有可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A正确。
B.甲和乙杂交进行的是异花传粉,而不是自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相互传粉的过程,而异花传粉则是指不同花朵之间的传粉。在杂交育种中,为了实现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通常需要进行异花传粉,B错误。
C.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C正确。
D.由图可知,丙具备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即高产和抗倒伏这两个优良性状,D正确。
故选B。
25.(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与遗传学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每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两个DNA分子
C.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相关实验
【分析】(1)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A正确。
B.一般情况下,在未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即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但体细胞在大部分时间处于未复制状态,因此通常情况下,每个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B错误。
C.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光照影响植物叶色),D正确。
故选B。
26.(2025·内蒙古·中考真题)为研究一种蚊对某种杀虫剂的耐药性,研究者进行相关实验,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持续施用杀虫剂的时间 0个月 8个月 12个月
耐药蚊的比例 4% 45% 77%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施用杀虫剂前蚊群中无耐药性的个体
B.施用杀虫剂后耐药性是蚊的有利变异
C.耐药蚊比例增加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
D.随施用时间延长该杀虫剂的药效下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分析】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对蚊的耐药性进行选择,导致耐药蚊比例逐渐上升。
【详解】A.施用杀虫剂前蚊群中已有4%的耐药个体,说明存在耐药性个体,故A符合题意。
B.施用杀虫剂后,耐药性使蚊更易存活,属于有利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
C.耐药蚊比例增加是杀虫剂筛选的结果,符合自然选择理论,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耐药蚊比例增加,杀虫剂对蚊的灭杀效果会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4年10月,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着安岳柠檬种子与枝条,顺利完成太空之旅,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柠檬的( )
A.果实酸度 B.种子数量
C.遗传物质 D.果实大小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分析】太空育种利用特殊环境诱导植物遗传物质变异,导致性状改变。
【详解】AD.果实酸度、果实大小等属于柠檬的表型性状,这些性状是由柠檬的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然而,仅仅通过太空旅行,即使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不太可能直接改变这些表型性状,除非这种变化影响到了柠檬的遗传物质,AD不符合题意。
B.种子数量虽然与遗传物质有关,但它更多地受到繁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授粉情况、营养状况等。太空旅行对种子数量的直接影响有限,除非它导致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了繁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是生物体性状的根本决定因素。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能够诱发种子遗传物质的改变,即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正是这些突变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通过筛选和培育,我们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5·湖南·中考真题)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
B.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不容易被吹到大海而淹死
C.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生存,繁殖后代的机会见多
D.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详解】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A不符合题意。
BC.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BC不符合题意。
D.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在海岛上更容易生存,无翅和残翅属于有利变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升级,“科技赋能”让曾经的高价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蓝莓品种能够改良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 )
A.生活环境 B.遗传物质 C.生活习性 D.生物性状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分析】生物品种能够改良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遗传物质,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详解】A.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蓝莓品种改良主要是通过育种等手段实现的,改变生活环境可能会对蓝莓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蓝莓的品种特性,所以蓝莓品种改良成功不是因为改变了生活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蓝莓品种改良是通过育种技术,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使蓝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和品种。例如,通过基因工程将优良基因导入蓝莓细胞中,使其获得抗病虫害、高产等优良性状,从根本上改变了蓝莓的遗传物质,进而实现了品种的改良,B符合题意。
C.生活习性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和特征,如蓝莓的开花时间、结果习性等。生活习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改良蓝莓品种不是通过直接改变其生活习性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改变遗传物质,使蓝莓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更优良的性状,从而间接影响其生活习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征。蓝莓品种改良的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改良品种从根本上是通过改变遗传物质来实现的,而不是直接改变生物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能在紫外线下发光的转基因小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小鼠能发荧光说明生物性状受基因的控制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
C.荧光小鼠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相关实验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A.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作基因,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转基因小鼠能够发荧光是因为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这直接证明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故A正确。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虽然具体的位置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基因确实会整合到DNA的特定位置上,故B正确。
C.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生物的DNA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荧光小鼠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C错误。
D.转基因生物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未知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故D正确。
故选C。
31.(2025·辽宁·中考真题)芥蓝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营养物质丰富。芥蓝花色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量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表是芥蓝花色的遗传情况。结合此表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亲代表现性状 子代表现性状
1 白色 白色 白色,黄色
2 白色 黄色 白色,黄色
(1)芥蓝的花色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包含遗传信息)的 (填“DNA”或“蛋白质”)片段。
(2)在芥蓝的体细胞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填“成对”或“单个”)存在的。
(3)由第1组可推断,显性性状是 色。第2组花色为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4)亲代花色表现为白色,其子代花色也出现白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作 。
(5)若使用射线处理芥蓝种子,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从中选育出优质的新品种,则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1)DNA
(2)成对
(3) 白 aa
(4)遗传
(5)可遗传
【知识点】遗传的概念及实例、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在芥蓝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第1组的亲代全为白色,而子代出现了黄色,故黄色为隐性性状,白色为显性性状,第二组花色为黄色的基因组成为aa。
(4)遗传是亲代通过无性生殖或者有性生殖将性状特征传给后代,后代细胞或生物体获得亲代遗传信息的过程。亲代花色表现为白色,其子代花色也出现白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作遗传。
(5)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若使用射线处理芥蓝种子,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从中选育出优质的新品种,则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3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乳糖是乳汁中特有的糖,能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有些人因缺乏乳糖酶,从而无法分解乳糖,喝牛奶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即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有关。小文喝牛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小文调查发现父母均对乳糖耐受。
(1)相对于父母均对乳糖耐受,小文对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 改变引起的,因此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给后代。
(2)人的乳糖耐受和乳糖不耐受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母亲乳糖耐受的基因组成是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3)若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乳糖耐受,其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的概率为 ,该孩子从父亲获得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酸奶不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这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成乳酸。小文利用学到的发酵知识,尝试在家制作酸奶,她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锅中倒入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同时将玻璃瓶洗净并泡在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
②牛奶煮沸后,立即按比例倒入酸奶摇匀;
③将混合后的牛奶倒入敞口的玻璃瓶内,放置在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牛奶的变化。
按上述步骤操作,小文制作的酸奶 (填“能”或“不能”)成功,你判断的理由是 (答出1点)。
【答案】(1)
变异
遗传物质
可遗传
(2)
乳糖耐受
Aa
(3)
2/3
23
(4)
不能
高温灭菌后未冷却导致乳酸菌死亡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分析】(1)父母均为显性性状(乳糖耐受),子代出现隐性性状(乳糖不耐受),说明父母均为杂合体(Aa)。
(2)酸奶制作需在灭菌后冷却至适宜温度再接种乳酸菌,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
【详解】(1)在遗传学领域,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被称为变异。在本题中,小文的父母对乳糖耐受,而小文却对乳糖不耐受,这种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不同体现了变异现象。
已知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相关,这意味着小文乳糖不耐受这一性状的产生是源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当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发时,这种变异就能够传递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因为小文乳糖不耐受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所以可以遗传给后代。
(2)父母乳糖耐受,小文乳糖不耐受,“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乳糖不耐受是隐性性状,乳糖耐受是显性性状。小文乳糖不耐受,基因组成是aa,这两个a分别来自父母,父母乳糖耐受,所以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
(3)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再生一个孩子的遗传图解如下:
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乳糖耐受孩子(AA、Aa)中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Aa)的概率为2/3。
体细胞染色体成对,生殖细胞减半,人体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含23条,孩子从父亲获得23条染色体。
(4)制作酸奶的过程实际上是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同时,乳酸菌对温度等环境条件也有一定要求,高温会使其活性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小文不能成功制作酸奶。
制作酸奶时,乳酸菌需在无氧且适宜温度下发酵。牛奶煮沸后立即加酸奶,高温会杀死乳酸菌。
33.(2025·陕西·中考真题)小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头发卷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此,他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头发的卷曲情况,绘成了遗传图谱(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 (填序号)上。
(2)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一对 性状。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 。根据遗传图谱可判断出显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 。
(3)假设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秦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 (填“7”或“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是 。
【答案】(1)②
(2) 相对 变异 5号和6号个体均为头发正常,生了一个头发卷曲的孩子
(3) Aa 8
(4)1/4/25%
【知识点】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图中,①是蛋白质、②是DNA。
【详解】(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①蛋白质和②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DNA上,而DNA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位于染色体的②DNA上。因此,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②上。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头发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是一对相对性状。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小秦与父亲的性状表现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变异。
判断显隐性性状的依据是: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则亲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在图2中,6号和7号头发正常,而他们的子代10号头发卷曲,即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所以可判断出头发正常是5号和6号个体均为头发正常,生了一个头发卷曲的孩子。
(3)已知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头发正常是显性性状,头发卷曲是隐性性状。
从图2的遗传图谱可以看出,小秦头发卷曲,其基因组成是aa,因为小秦的这两个a基因分别来自父母,所以其头发正常的父亲(8号)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7号)头发卷曲,基因组成是aa。
7号(aa)和8号(Aa)的后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 = 1∶1,10号头发正常,所以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由遗传图解可知,小秦姐姐10号的基因一个来自父亲8号,一个来自母亲7号。母亲(7号)只能提供a基因,A基因由父亲(8号)提供。因此,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由上题遗传图解可知,小秦的父母生育一个头发卷曲孩子(aa)的概率是50%,又知生男生女的概率也是50%,因此,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50%×50%=25%。
34.(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答案】(1)分化
(2) 导管 叶绿体
(3)变异
(4)无性
【知识点】细胞分化、导管的特点及功能、植物的无性生殖、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详解】(1)植物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构成器官和植物体。所以刺梨幼苗由小长大,也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密切相关。
(2)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因此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528株刺梨幼苗都是由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培育而来,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变异。
(4)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通过扦插繁育刺梨,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概览 考点01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考点02 人的性别决定 考点03 生物的变异
考点1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1.(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耳和卷毛 B.小华的A型血和小丽的B型血
C.羊的长毛和卷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2.(2025·广东·中考真题)黄瓜叶中的苦味物质可抵御虫害,有苦味和无苦味分别由B、b基因控制。基因组成均为Bb的黄瓜杂交,子代中能防虫的黄瓜个体理论上占(  )
A.25% B.50% C.75% D.100%
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相对于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生单眼皮男孩儿的概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4.(2025·贵州·中考真题)下列能表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是(  )
A.染色体DNA基因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基因DNA
D.DNA基因染色体
5.(2025·贵州·中考真题)人的秃顶与非秃顶分别由基因H和h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基因型为Hh的丈夫和基因型为hh的妻子,生育的儿子和女儿表现型应为(  )
性别 男性 女性
基因型 HH Hh hh HH Hh hh
表现型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A.都可能秃顶
B.都不可能秃顶
C.女儿秃顶,儿子不可能秃顶
D.儿子可能秃顶,女儿不可能秃顶
6.(2025·广西·中考真题)马的黑毛和栗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根据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马的黑毛是隐性性状
B.子代栗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
C.亲代中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Ee
D.亲代的黑毛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025·陕西·中考真题)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因其耐寒、耐旱和耐贫瘠,在我国西北广泛种植。“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这是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描写的胡麻果实(如图)。请完成下面小题。
7.胡麻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用来榨胡麻油。胡麻种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 ( )
A.胚 B.子房壁 C.胚珠 D.子叶
8.关于《天工开物》中描写的胡麻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小和子少说明基因减少
B.房大房小会受环境的影响
C.房大房小的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D.房大房小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9.(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基因组测序表明,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利用了很好的基因组合,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DNA、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C.基因重组导致的水稻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超级杂交水稻的后代不一定表现为高产性状
10.(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与纯种的矮茎豌豆(基因组成为dd)杂交,所获得的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d或dd
1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属于可遗传变异
B.山羊的直毛和绵羊的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或Y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考点2 人的性别决定
12.(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图为人体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的是女性染色体排序图
B.图中显示的是精子染色体排序图
C.图中只有22对染色体
D.图中有两条性染色体
13.(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类型是( )
A.X B.Y C.XY D.XX
14.(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如图ab夫妇都是双眼皮,c为单眼皮,①②代表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染色体数是23条,②的染色体数是23对
B.正常情况形成②及其开始分裂的场所都是输卵管
C.ab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为3/4
D.c的X染色体来自b,Y染色体来自a
15.(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疾病)的遗传图谱,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遗传图谱判断,高雪氏病是显性性状
B.4号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
C.2号个体基因组成为dd,5号个体基因组成为DD或Dd
D.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75%
16.(2025·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某人的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染色体为女性的性染色体
B.①为Y染色体,②为X染色体
C.①染色体来源于母亲
D.②染色体能遗传给女儿
17.(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其体细胞含有4对形态、大小易于区分的染色体。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其中X和Y代表性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雌果蝇与雄果蝇的常染色体数量不同
B.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形态相同
C.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一定有X染色体
D.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有X染色体
考点3 生物的变异
18.(2025·吉林·中考真题)将苏云金杆菌中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导入棉花细胞中,可以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抗虫特性可以遗传
B.采用的生物技术为克隆技术
C.培养苏云金杆菌需要适宜温度
D.苏云金杆菌可以通过分裂生殖
19.(2025·吉林·中考真题)2024年秋,经中国空间站育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获的种子中葡萄糖含量比普通种子高出5~6倍,这种变异从根本上改变的是(  )
A.生活环境 B.生物性状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20.(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方法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太空漫游后培育太空椒 D.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麦穗大
21.(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雁江柑橘新星“雁媛”在万众瞩目中成功“出道”,它是用爱媛作父本,耙耙柑作母本培育而来,既遗传了耙耙柑好剥皮的优点,也遗传了爱媛汁水多的优势,具有果香独特、酸甜适度等特点。这种生物育种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
C.克隆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22.(2025·陕西·中考真题)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自然选择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自然选择学说,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
B.生物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23.(2025·河北·中考真题)宋代《荔枝谱》记载“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味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B.环境会影响荔枝的甘味
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荔枝的变异都可以遗传
24.(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利用甲、乙两个小麦品种培育新品种小麦丙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B.甲和乙杂交进行的是自花传粉
C.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D.丙具备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25.(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与遗传学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每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两个DNA分子
C.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26.(2025·内蒙古·中考真题)为研究一种蚊对某种杀虫剂的耐药性,研究者进行相关实验,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持续施用杀虫剂的时间 0个月 8个月 12个月
耐药蚊的比例 4% 45% 77%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施用杀虫剂前蚊群中无耐药性的个体
B.施用杀虫剂后耐药性是蚊的有利变异
C.耐药蚊比例增加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
D.随施用时间延长该杀虫剂的药效下降
27.(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4年10月,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着安岳柠檬种子与枝条,顺利完成太空之旅,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柠檬的( )
A.果实酸度 B.种子数量
C.遗传物质 D.果实大小
28.(2025·湖南·中考真题)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
B.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不容易被吹到大海而淹死
C.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生存,繁殖后代的机会见多
D.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9.(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升级,“科技赋能”让曾经的高价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蓝莓品种能够改良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 )
A.生活环境 B.遗传物质 C.生活习性 D.生物性状
30.(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能在紫外线下发光的转基因小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小鼠能发荧光说明生物性状受基因的控制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
C.荧光小鼠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
31.(2025·辽宁·中考真题)芥蓝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营养物质丰富。芥蓝花色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量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表是芥蓝花色的遗传情况。结合此表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亲代表现性状 子代表现性状
1 白色 白色 白色,黄色
2 白色 黄色 白色,黄色
(1)芥蓝的花色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包含遗传信息)的 (填“DNA”或“蛋白质”)片段。
(2)在芥蓝的体细胞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填“成对”或“单个”)存在的。
(3)由第1组可推断,显性性状是 色。第2组花色为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4)亲代花色表现为白色,其子代花色也出现白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作 。
(5)若使用射线处理芥蓝种子,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从中选育出优质的新品种,则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3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乳糖是乳汁中特有的糖,能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有些人因缺乏乳糖酶,从而无法分解乳糖,喝牛奶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即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失与遗传有关。小文喝牛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小文调查发现父母均对乳糖耐受。
(1)相对于父母均对乳糖耐受,小文对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 改变引起的,因此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给后代。
(2)人的乳糖耐受和乳糖不耐受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 ,母亲乳糖耐受的基因组成是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3)若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乳糖耐受,其基因组成与父母相同的概率为 ,该孩子从父亲获得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酸奶不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这是因为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成乳酸。小文利用学到的发酵知识,尝试在家制作酸奶,她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锅中倒入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同时将玻璃瓶洗净并泡在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
②牛奶煮沸后,立即按比例倒入酸奶摇匀;
③将混合后的牛奶倒入敞口的玻璃瓶内,放置在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牛奶的变化。
按上述步骤操作,小文制作的酸奶 (填“能”或“不能”)成功,你判断的理由是 (答出1点)。
33.(2025·陕西·中考真题)小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头发卷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此,他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头发的卷曲情况,绘成了遗传图谱(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小秦头发卷曲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 (填序号)上。
(2)人的头发正常和头发卷曲是一对 性状。图2中8号头发正常,小秦头发卷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 。根据遗传图谱可判断出显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 。
(3)假设控制头发卷曲情况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秦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头发正常的基因是 (填“7”或“8”)号个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小秦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头发卷曲女孩的概率是 。
34.(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