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全国通用)(第01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全国通用)(第01期)(含答案)【好题汇编】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概览 考点01 植物的生殖 考点0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0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04 鸟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1 植物的生殖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科研工作者将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进而培育出吐红色荧光丝的蜘蛛。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2.(2025·广东·中考真题)园艺师使一株三角梅长出多种颜色的“花”(花苞片),所用技术最可能是(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剪取绿萝的一段枝条,插入盛水的花瓶,能长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4.(2025·贵州·中考真题)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桂花的压条 B.月季的嫁接
C.大豆的种子繁殖 D.草莓的组织培养
5.(2025·内蒙古·中考真题)明代《二如亭群芳谱》记载:“凡接梅花于杏树者,用劈枝法。三月取梅嫩枝长二寸许,削去半边皮,插入杏木裂口内。以麻缠紧,泥封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月环境适宜,在此时操作梅枝成活率较高
B.削半边皮的梅枝、杏木裂口均需露出形成层
C.要确保接口处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D.接口愈合后,梅枝上既可开梅花又可开杏花
6.(2025·湖南·中考真题)培育一株开出多个品种花的树状月季,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 B.杂交技术 C.扦插 D.组织培养
7.(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百合的种球是它的鳞茎,种球能长成新的百合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球是百合的营养器官 B.新的百合植株与母本极其相似
C.上述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D.葡萄扦插与这种繁殖方式相同
8.(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小艺将南瓜作为砧木嫁接了西瓜的接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获的将是西瓜果实
B.可产生西瓜新品种
C.缩短了西瓜培育的时间
D.该培育方法属于无性生殖
9.(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凤眼蓝(俗称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被子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长,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下图是凤眼蓝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是有性生殖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只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可
C.凤眼蓝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D.大量繁殖的凤眼蓝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考点0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王安石根据养蚕的情景写出了“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的诗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蚕与桑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11.蚕吐丝结茧后进入的发育时期是(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2.(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吐丝的时期是______期。(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3.(2025·辽宁·中考真题)益蝽是生物防治常用的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下列昆虫中,与益蝽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蜜蜂 B.蟋蟀 C.蝴蝶 D.家蚕
14.(2025·重庆·中考真题)每年5~6月,云南红河蝴蝶谷的箭环蝶破蛹而出,枯黄色的翅极像落叶,貌似“一夜入秋”,其发育过程如图。下列有关箭环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不完全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 D.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2025·陕西·中考真题)蝗虫是一种典型的农业害虫,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造成严重的粮食和经济损失。了解蝗虫的发育周期,有助于科学家和农业专家预测和控制蝗灾的发生和发展;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可以在发生蝗灾的地区,释放毒烟或毒气进行灭蝗。请完成下面小题。
15.如图表示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育过程会经历蛹期 B.发育过程中会定期蜕皮
C.①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 D.②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16.蝗虫等昆虫呼吸时,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氧气穿过微气管壁进入细胞内。人体内与昆虫微气管功能类似的器官是( )
A.鼻 B.喉 C.肺 D.气管
17.(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家蚕与灿烂的丝绸文化紧密相连,它发育经过的时期依次是( )
A.卵→蛹→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考点0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8.(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葫芦藓和图二蘑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B.图三中M可表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C.图四中的④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嫁接时,应使图五中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19.(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描绘了生动有趣的乡村夏夜,关于诗句中动物的生殖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蛙为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蝉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C.鹊、蝉、蛙三种动物均为卵生
D.鹊卵的胚盘含细胞核,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20.(2025·云南·中考真题)“饲养并观察家蚕”的实践活动中,当家蚕作茧之后,选取一只蚕茧,用剪刀剪开,可观察内部的(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1.(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用摄像机记录了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幼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22.(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苏州丝绸是传统丝织业产品,由家蚕吐出的蚕丝作为原料加工而成。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3.(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2025年2月16日,中国首次正式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海珠微瓢虫属于脊椎动物
B.海珠微瓢虫体表有外骨骼
C.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海珠微瓢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24.(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心插柳柳成荫”与“种豆得豆”的生殖方式相同
B.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鸟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是胎盘
25.(2025·江西·中考真题)江西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生活于江西境内的珍稀两栖动物,其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A.体外受精 无性生殖 B.体内受精 有性生殖
C.体外受精 有性生殖 D.体内受精 无性生殖
考点04鸟的生殖和发育
26.(2025·安徽·中考真题)比较青蛙和家鸽的生殖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关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的形态和结构都相同
B.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
C.受精过程都在母体内进行
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27.(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鸟类通过产带硬壳的卵进行生殖。不同鸟的卵大小不同,蜂鸟的卵只有1克重,鸵鸟的卵重达1500克。无论鸟卵大小,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都是(  )
A.卵黄 B.卵白 C.卵黄膜 D.胚盘
28.(2025·湖南·中考真题)彩鹬雄鸟独自孵化、抚养后代。彩鹬雄鸟没有参与的繁殖行为是(  )
A.交配 B.育雏 C.孵卵 D.产卵
29.(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30.(2025·河北·中考真题)《诗经·关雎》中提到的荇菜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荇菜既可食用,又可点缀水景,还能净化水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荇菜茎叶可食,营养丰富。植株中的有机物最初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填细胞质中的结构)中合成的。
(2)荇菜花色艳丽,开花后,经过 和受精,结出果实。果实成熟后开裂,散出的种子随水流传播。通过解剖观察,发现种子有两片子叶,据此判断荇菜属于 植物。荇菜也能用茎进行 (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3)荇菜根的生长主要依赖根尖 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底泥中的根具有固定和 的作用,能使水体中含氮和含磷的 减少,抑制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31.(2025·云南·中考真题)云南鲜花享誉全国,全国10支鲜花中,有7支来自云南。2025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图1为园区种植玫瑰的基地,图2字母表示植株的部分生理过程,图3序号表示叶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地中玫瑰排列整齐,且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可提高图2中 (填字母)的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图3中的 (填序号)。
(2)玫瑰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 ,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由图3中的 (填序号)散失。
(3)玫瑰常采用扦插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列举一项生产生活中利用其他无性繁殖方式进行植物繁育的实例: 。
32.(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养蚕缫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在蚕月(农历三月)修剪桑树的劳动场面。同学们开展了饲养家蚕综合实践活动。
(1)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等文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先民就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这一陈述是 (“事实”或“观点”)。
(2)在养蚕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蚕喜欢吃桑叶,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蚕喜食桑叶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属于 行为。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家蚕与蝗虫个体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3)如何让蚕吐出更多的丝?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常喷洒保幼激素来增加蚕丝的产量,保幼激素具有抑制变态的作用,能使昆虫保持幼虫性状。保幼激素能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吗?请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材料用具:80只五龄蚕(生理状况良好且大小相似)、一定浓度的保幼激素溶液、蒸馏水、喷壶
实验步骤:
① 。
② ,其他生存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
③ 把即将吐丝的蚕放到蚕蔟上待其吐丝结茧。
④ 5日后剪出蚕茧,称重并记录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
(4)蚕吐丝量的多少还会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至少答出两条)
33.(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演奏着延绵不绝、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鸟卵的基本结构与鸡卵相同。下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鸡卵结构中,卵壳和③ 起保护和减少水分丢失的作用。(填名称)
(2)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 ,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3)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① 。(填名称)
(4)在受精的鸡卵结构中,可以发育成雏鸡的是② 。(填名称)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鸟类行为中的 。(选填“繁殖行为”或“社会行为”)
34.(2025·福建·中考真题)某校开展主题为“用微型盆景装饰我的生活”项目式学习。以下为部分活动任务。
(1)任务一:微型盆景植物的扦插
①裁去叶片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 。
②扦插前对插条进行消毒,目的是 。
③植物扦插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 。
(2)任务二:探究空气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将插条分别置于不同空气湿度的环境中进行扦插,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指标组别 空气湿度/% 插条数量/枝 生根的插条数量/枝
第 1 组 50
第 2 组 70
第 3 组 90
①小福设计以上实验记录表,一段时间后,需观察并记录的指标是 。
②影响插条生根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
(3)任务三:微型盆景的展示与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水平 小福的得分
植株长势 旺盛较旺盛稀疏 4分
配盆 协调较协调杂乱 2分
造型 美观较美观普通 3分
注:8~10分为优秀;6~7分为良好;其余为合格。
从评价维度与评价水平分析,小福的作品被评为优秀的依据是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概览 考点01 植物的生殖 考点0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0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04 鸟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1 植物的生殖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科研工作者将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进而培育出吐红色荧光丝的蜘蛛。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嫁接技术是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属于无性繁殖,与基因转移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通过不同个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而题目中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故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新性状。题目中“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正是此技术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技术指利用细胞全能性培养新个体,未涉及基因改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5·广东·中考真题)园艺师使一株三角梅长出多种颜色的“花”(花苞片),所用技术最可能是(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同一植株出现不同颜色的花苞片,需将不同品种的植株进行结合,保持各自遗传特性。
【详解】A.扦插繁殖的植株与母体基因一致,花色单一,A不符合题意。
B.嫁接可将不同品种的接穗接到同一砧木上,实现一株多花色,B符合题意。
C.种子繁殖后代性状可能变异,但无法使同一植株呈现多色,C不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与母体性状一致,无法产生多色花,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剪取绿萝的一段枝条,插入盛水的花瓶,能长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均为无性繁殖方法。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甘薯、葡萄、菊花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
【详解】A.扦插是将植物的茎、叶或根插入土壤或水中,使其生根形成新个体。因此剪取绿萝的一段枝条,插入盛水的花瓶,能长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是扦插,故A符合题意。
B.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题干未涉及此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
C.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题干未体现两种植物的结合,故C不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题干仅为简单插水繁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贵州·中考真题)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桂花的压条 B.月季的嫁接
C.大豆的种子繁殖 D.草莓的组织培养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有性生殖需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繁殖新个体。
【详解】A.桂花的压条属于无性生殖,通过母体枝条生根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结合,故A不符合题意。
B.月季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通过营养器官的融合繁殖,未经历两性细胞结合,故B不符合题意。
C.大豆的种子繁殖需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种子中的胚,属于有性生殖,故C符合题意。
D.草莓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直接生成新个体,无生殖细胞结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内蒙古·中考真题)明代《二如亭群芳谱》记载:“凡接梅花于杏树者,用劈枝法。三月取梅嫩枝长二寸许,削去半边皮,插入杏木裂口内。以麻缠紧,泥封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月环境适宜,在此时操作梅枝成活率较高
B.削半边皮的梅枝、杏木裂口均需露出形成层
C.要确保接口处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D.接口愈合后,梅枝上既可开梅花又可开杏花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根据记载可知描述的是嫁接,嫁接是将一株植物的枝或芽(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砧木)上,使两者形成层紧密结合,最终长成新植株。接穗的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因此开花结果由接穗决定。
【详解】A.三月气温适宜,植物处于生长期,形成层细胞分裂活跃,利于伤口愈合,故成活率高,A正确。
B.嫁接需将接穗(梅枝)和砧木(杏木)的形成层对齐,两者分裂的细胞才能愈合,B正确。
C.接口处形成层为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接穗与砧木愈合,C正确。
D.接穗(梅枝)的遗传物质未改变,开花由接穗决定,因此只能开梅花,不会开杏花,D错误。
故选D。
6.(2025·湖南·中考真题)培育一株开出多个品种花的树状月季,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 B.杂交技术 C.扦插 D.组织培养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
【详解】A.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培育一株开出多个品种花的树状月季,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多个品种花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月季植株上即可,A正确。
B.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杂交技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新个体,无法直接使同一植株开不同品种的花,B错误。
C.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扦插属于无性繁殖,仅能复制母体特性,无法实现多品种共存,C错误。
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组织培养用于快速繁殖单一品种,无法在同一植株上培育多个品种,D错误。
故选A。
7.(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百合的种球是它的鳞茎,种球能长成新的百合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球是百合的营养器官 B.新的百合植株与母本极其相似
C.上述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D.葡萄扦插与这种繁殖方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分析】百合通过鳞茎(种球)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
【详解】A.鳞茎是植物的茎(营养器官),故种球是营养器官,A正确。
B.无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与母体一致,性状相似,B正确。
C.鳞茎繁殖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葡萄扦插与鳞茎繁殖均为无性生殖,方式相同,D正确。
故选C
8.(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小艺将南瓜作为砧木嫁接了西瓜的接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获的将是西瓜果实
B.可产生西瓜新品种
C.缩短了西瓜培育的时间
D.该培育方法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植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法;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而是直接从母体里面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法。无性生殖的方法有:嫁接,扦插,压条,植物组织培养等。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详解】A.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接穗为西瓜,果实由接穗的遗传物质决定,故收获西瓜果实,故A正确。
B.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不改变接穗(母体)的遗传物质,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无法产生新品种,故B错误。
C.嫁接属于无性生殖,直接利用成熟接穗,无需从种子萌发开始,缩短了西瓜培育的时间,故C正确。
D.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而是直接从母体里面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法。嫁接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D正确。
故选B。
9.(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凤眼蓝(俗称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被子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长,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下图是凤眼蓝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是有性生殖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只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可
C.凤眼蓝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D.大量繁殖的凤眼蓝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
【分析】(1)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自身条件(完整且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等)和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4)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
【详解】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不是有性生殖,A错误。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以及自身具备完整且有活力的胚等条件,B错误。
C.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凤眼蓝也不例外,C正确。
D.凤眼蓝在我国部分地区疯长,属于生物入侵现象,会导致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而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考点0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王安石根据养蚕的情景写出了“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的诗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蚕与桑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11.蚕吐丝结茧后进入的发育时期是(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10.A 11.C
【知识点】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10.A.蚕以桑叶为食,属于典型的捕食关系,故A正确。
B.竞争指两种生物争夺相同资源,故B错误。
C.共生指双方互利,但桑树未从蚕获益,故C错误。
D.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养分,维持生活,蚕未长期依附桑树且未直接危害桑树生存,故D错误。
故选A。
11.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成虫显著不同,这种发育方式叫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吐丝的时期是______期。(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B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
【详解】A.受精卵是发育的起点,尚未孵化,不会吐丝,故A不符合题意。
B.幼虫阶段取食桑叶生长,成熟后吐丝结茧,故B符合题意。
C.蛹期不进食也不活动,包裹在茧中,不会吐丝,故C不符合题意。
D.成虫(蚕蛾)破茧后主要进行交配产卵,不再吐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5·辽宁·中考真题)益蝽是生物防治常用的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下列昆虫中,与益蝽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蜜蜂 B.蟋蟀 C.蝴蝶 D.家蚕
【答案】B
【知识点】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时期。益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需选择与其发育类型相同的昆虫。
【详解】ACD.蜜蜂、蝴蝶、 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ACD不符合题意。
B.蟋蟀与益蝽发育过程相同,属于不完全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时期,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相似,B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5·重庆·中考真题)每年5~6月,云南红河蝴蝶谷的箭环蝶破蛹而出,枯黄色的翅极像落叶,貌似“一夜入秋”,其发育过程如图。下列有关箭环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不完全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 D.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的体表一般有外骨骼,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多数昆虫是体内受精。一些昆虫在取食花蜜等过程中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详解】A.箭环蝶属于昆虫,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箭环蝶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箭环蝶是昆虫,昆虫一般进行体内受精,C正确
D.箭环蝶在吸食花蜜等过程中能够帮助植物传粉,D正确。
故选B。
(2025·陕西·中考真题)蝗虫是一种典型的农业害虫,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造成严重的粮食和经济损失。了解蝗虫的发育周期,有助于科学家和农业专家预测和控制蝗灾的发生和发展;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可以在发生蝗灾的地区,释放毒烟或毒气进行灭蝗。请完成下面小题。
15.如图表示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育过程会经历蛹期 B.发育过程中会定期蜕皮
C.①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 D.②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16.蝗虫等昆虫呼吸时,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氧气穿过微气管壁进入细胞内。人体内与昆虫微气管功能类似的器官是( )
A.鼻 B.喉 C.肺 D.气管
【答案】15.B 16.C
【知识点】节肢动物、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家蚕等昆虫的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蝗虫等昆虫的发育。
根据题干“蝗虫等昆虫呼吸时,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氧气穿过微气管壁进入细胞内”可知,昆虫的微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5.A.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而蛹期是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蜜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才有的阶段,蝗虫发育过程中不会经历蛹期,A错误。
B.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即会定期蜕皮,B正确。
C.图中①是若虫,若虫没有翅,不能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蝗虫的成虫有翅,能飞行,可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C错误。
D.图中②是若虫,蝗虫的成虫食量大,活动范围广,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若虫食量相对较小,活动范围也较小,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对成虫来说较小,D错误。
故选B。
16.A.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主要功能是过滤、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不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喉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不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不进行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D.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然后通过扩散作用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排出体外。由于昆虫的微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而人体的肺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人体内与昆虫微气管功能类似的器官是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家蚕与灿烂的丝绸文化紧密相连,它发育经过的时期依次是( )
A.卵→蛹→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答案】C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详解】A.完全变态发育包含蛹期,但选项中缺少幼虫阶段,直接由卵到蛹,不符合实际发育过程,故A错误。
B.卵→若虫→成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典型过程(如蝗虫),而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B错误。
C.卵→幼虫→蛹→成虫是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正确顺序,幼虫阶段取食生长,蛹期进行变态,最终羽化为成虫,故C正确。
D.蛹期应在幼虫之后、成虫之前,选项中蛹出现在幼虫之前,顺序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0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8.(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葫芦藓和图二蘑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B.图三中M可表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C.图四中的④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嫁接时,应使图五中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两栖动物的发育、鸟卵的结构
【分析】图一为葫芦藓,属于苔藓;图二为蘑菇,属于真菌;图三中M为昆虫和青蛙的共同点;图四中①卵黄,②系带,③卵白,④胚盘;①接穗,②砧木。
【详解】A.图一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图二蘑菇属于真菌,它们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A正确。
B.图三中M表示昆虫和青蛙共有的特点。昆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发育方式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等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所以昆虫和青蛙都进行有性生殖,而不是无性生殖,B错误。
C.图四中④是胚盘,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C正确。
D.图五表示嫁接,嫁接时应当使接穗(①)和砧木(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D正确。
故选B。
19.(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描绘了生动有趣的乡村夏夜,关于诗句中动物的生殖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蛙为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蝉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C.鹊、蝉、蛙三种动物均为卵生
D.鹊卵的胚盘含细胞核,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两栖动物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分析】(1)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和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2)蛙的发育为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鸟类为卵生,胚盘是胚胎发育的结构。
【详解】A.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发育经历蝌蚪到成蛙的变态过程,A正确。
B.蝉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而非完全变态,B错误。
C.鹊(鸟类)、蝉(昆虫)、蛙(两栖类)均为卵生动物,C正确。
D.鸟卵的胚盘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起点,D正确。
故选B。
20.(2025·云南·中考真题)“饲养并观察家蚕”的实践活动中,当家蚕作茧之后,选取一只蚕茧,用剪刀剪开,可观察内部的(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C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吐丝结茧后,会在茧内化蛹,蛹发育完成后羽化为成虫。
【详解】A.卵是家蚕发育的初始阶段,此时尚未形成茧,故A不符合题意。
B.幼虫阶段会吐丝结茧,但结茧后幼虫已停止取食并开始化蛹,茧内为蛹而非幼虫,故B不符合题意。
C.结茧后,幼虫在茧内蜕皮化蛹,此时剪开蚕茧可观察到蛹,故C符合题意。
D.成虫(蚕蛾)需蛹发育完成后破茧而出,茧内尚未形成成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用摄像机记录了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幼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答案】B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详解】A.卵→幼虫→成虫,缺少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不符合题意。
B.卵→幼虫→蛹→成虫,包含完全变态发育的四个阶段,B符合题意。
C.卵→蛹→成虫,缺少幼虫期且顺序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卵→蛹→幼虫→成虫,蛹出现在幼虫之后,顺序颠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苏州丝绸是传统丝织业产品,由家蚕吐出的蚕丝作为原料加工而成。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B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详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因此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幼虫期,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2025年2月16日,中国首次正式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海珠微瓢虫属于脊椎动物
B.海珠微瓢虫体表有外骨骼
C.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海珠微瓢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尝试对动物分类、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
(2)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昆虫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详解】A.“海珠微瓢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不是脊椎动物,A错误。
B.“海珠微瓢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起到保护、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B正确。
C.对生物进行分类时,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对“海珠微瓢虫”分类也不例外,C正确。
D.“海珠微瓢虫”和家蚕都属于昆虫,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A。
24.(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心插柳柳成荫”与“种豆得豆”的生殖方式相同
B.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鸟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是胎盘
【答案】C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两栖动物的生殖、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1)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详解】A.“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种豆得豆”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故两者生殖方式不同,A不符合题意。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若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中的阶段,B不符合题意。
C.大鲵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又名“娃娃鱼”,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是常见的两栖动物,C符合题意。
D.鸟卵中发育成雏鸟的关键结构是胚盘,胚盘中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起点,而非胎盘(哺乳动物特有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2025·江西·中考真题)江西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生活于江西境内的珍稀两栖动物,其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A.体外受精 无性生殖 B.体内受精 有性生殖
C.体外受精 有性生殖 D.体内受精 无性生殖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
【分析】江西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的特点是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有性生殖需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为新个体。
【详解】在繁殖季节,雌雄江西大鲵会进行抱对,抱对并不是交配,而是为了提高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的机会。雌性将卵细胞产在水中,雄性随即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江西大鲵在繁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符合有性生殖的定义,所以其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由此可见,江西大鲵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体外受精、有性生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4鸟的生殖和发育
26.(2025·安徽·中考真题)比较青蛙和家鸽的生殖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关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的形态和结构都相同
B.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
C.受精过程都在母体内进行
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B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依赖水环境,体外受精,卵无硬壳,幼体在水中发育;家鸽是鸟类,体内受精,卵有坚硬卵壳,胚胎在卵内发育,完全脱离水环境。
【详解】A.青蛙卵无硬壳,结构简单,家鸽卵有坚硬卵壳且结构复杂,故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蝌蚪和家鸽的胚胎均在母体外发育,故B符合题意。
C.青蛙为体外受精,家鸽为体内受精,故C不符合题意。
D.青蛙生殖依赖水,家鸽完全脱离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鸟类通过产带硬壳的卵进行生殖。不同鸟的卵大小不同,蜂鸟的卵只有1克重,鸵鸟的卵重达1500克。无论鸟卵大小,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都是(  )
A.卵黄 B.卵白 C.卵黄膜 D.胚盘
【答案】D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分析】鸟卵中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他结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或保护。
【详解】A.卵黄储存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不直接发育成雏鸟,故A不符合题意。
B.卵白含有水分和部分营养物质,起保护作用,不参与发育成雏鸟,故B不符合题意。
C.卵黄膜包裹卵黄,起保护作用,并非发育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
D.胚盘含细胞核,是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的场所,直接发育成雏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2025·湖南·中考真题)彩鹬雄鸟独自孵化、抚养后代。彩鹬雄鸟没有参与的繁殖行为是(  )
A.交配 B.育雏 C.孵卵 D.产卵
【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分析】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详解】A.交配是雄鸟必须参与的行为,否则无法形成受精卵,A错误。
B.题目明确说明雄鸟“抚养后代”,即参与育雏,B错误。
C.题目指出雄鸟“独自孵化”,即参与孵卵,C错误。
D.产卵是雌鸟的生理行为,雄鸟无法参与,D正确。
故选D。
29.(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迎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如刺梨。科研人员将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进行培育,基本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梨幼苗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分不开的。
(2)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 运输来的。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3)528株刺梨幼苗中,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填“遗传”或“变异”)。
(4)通过扦插繁育刺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答案】(1)分化
(2) 导管 叶绿体
(3)变异
(4)无性
【知识点】细胞分化、导管的特点及功能、植物的无性生殖、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分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详解】(1)植物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构成器官和植物体。所以刺梨幼苗由小长大,也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密切相关。
(2)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刺梨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由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因此幼苗细胞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528株刺梨幼苗都是由神舟十五号飞船带回的28.2克刺梨种子培育而来,首次出现2株全株无刺的个体,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变异。
(4)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通过扦插繁育刺梨,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0.(2025·河北·中考真题)《诗经·关雎》中提到的荇菜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荇菜既可食用,又可点缀水景,还能净化水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荇菜茎叶可食,营养丰富。植株中的有机物最初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填细胞质中的结构)中合成的。
(2)荇菜花色艳丽,开花后,经过 和受精,结出果实。果实成熟后开裂,散出的种子随水流传播。通过解剖观察,发现种子有两片子叶,据此判断荇菜属于 植物。荇菜也能用茎进行 (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3)荇菜根的生长主要依赖根尖 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底泥中的根具有固定和 的作用,能使水体中含氮和含磷的 减少,抑制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答案】(1)叶绿体
(2) 传粉 双子叶 无性
(3) 分生 吸收 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根尖的结构、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1)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2)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荇菜花色艳丽,开花后,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通过解剖观察,发现荇菜的种子有两片子叶,且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据此判断荇菜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荇菜用种子繁殖,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但荇菜也能用茎进行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3)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所以荇菜根的生长主要依赖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生长在底泥中的根具有固定和吸收的作用,能吸收水体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能使水体中含氮和含磷的无机盐减少,抑制藻类过度繁殖,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31.(2025·云南·中考真题)云南鲜花享誉全国,全国10支鲜花中,有7支来自云南。2025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图1为园区种植玫瑰的基地,图2字母表示植株的部分生理过程,图3序号表示叶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地中玫瑰排列整齐,且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可提高图2中 (填字母)的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图3中的 (填序号)。
(2)玫瑰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 ,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由图3中的 (填序号)散失。
(3)玫瑰常采用扦插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列举一项生产生活中利用其他无性繁殖方式进行植物繁育的实例: 。
【答案】(1) A ③
(2) 成熟区 ④
(3)马铃薯块茎繁殖;果树嫁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卉幼苗等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尖的结构
【分析】图2中,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图3中,①上表皮,②叶脉,③叶肉,④气孔。
【详解】(1)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图1基地中玫瑰排列整齐,且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这样可以使玫瑰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图2中A光合作用的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3中③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图3中④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无性繁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例如,马铃薯块茎繁殖;果树嫁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卉幼苗等。
32.(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养蚕缫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在蚕月(农历三月)修剪桑树的劳动场面。同学们开展了饲养家蚕综合实践活动。
(1)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等文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先民就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这一陈述是 (“事实”或“观点”)。
(2)在养蚕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蚕喜欢吃桑叶,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蚕喜食桑叶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属于 行为。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家蚕与蝗虫个体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3)如何让蚕吐出更多的丝?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常喷洒保幼激素来增加蚕丝的产量,保幼激素具有抑制变态的作用,能使昆虫保持幼虫性状。保幼激素能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吗?请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材料用具:80只五龄蚕(生理状况良好且大小相似)、一定浓度的保幼激素溶液、蒸馏水、喷壶
实验步骤:
① 。
② ,其他生存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
③ 把即将吐丝的蚕放到蚕蔟上待其吐丝结茧。
④ 5日后剪出蚕茧,称重并记录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
(4)蚕吐丝量的多少还会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至少答出两条)
【答案】(1)观点
(2) 遗传物质 先天性 都有变态发育
(3) 将80只五龄蚕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用喷壶喷洒保幼激素溶液,乙组喷洒等量蒸馏水 甲组蚕茧重量大于乙组
(4)温度影、光照时长、桑叶营养(合理即可)
【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
【详解】(1)“据此判断:生活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先民就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是基于发现文物的推断,不是客观事实,属于观点。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蚕喜食桑叶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物体生来就有的行为,这些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需要后天学习。
昆虫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卵、若虫、成虫等阶段,有些昆虫(如蝴蝶)还会经历蛹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这种发育方式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而有些昆虫(如蝗虫)则不经历蛹阶段,直接由若虫发育为成虫,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家蚕(完全变态)和蝗虫(不完全变态)都有变态发育。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基于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科学原则的要求:
①将80只五龄蚕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保证甲乙两组五龄蚕的数量相等且随机,避免偶然性;
②甲组用喷壶喷洒保幼激素溶液,乙组喷洒等量蒸馏水,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④预期结果:甲组蚕茧重量大于乙组,说明保幼激素能使昆虫保持幼虫性状,从而提高吐丝量。
(4)环境因素如温度影响蚕的代谢,光照时长、桑叶营养等也会影响吐丝量。(合理即可)
对于蚕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吐丝过程。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蚕的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吐丝量。
蚕作为变温动物,其生理活动可能受到光照时长的调节。适宜的光照时长有助于维持蚕的正常生理节律,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对蚕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桑叶营养充足时,蚕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和吐丝过程。桑叶营养不足或不平衡可能导致蚕生长迟缓、吐丝量减少或丝质下降。
33.(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演奏着延绵不绝、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鸟卵的基本结构与鸡卵相同。下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鸡卵结构中,卵壳和③ 起保护和减少水分丢失的作用。(填名称)
(2)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 ,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3)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① 。(填名称)
(4)在受精的鸡卵结构中,可以发育成雏鸡的是② 。(填名称)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鸟类行为中的 。(选填“繁殖行为”或“社会行为”)
【答案】(1)卵壳膜
(2)气孔
(3)卵黄
(4)胚盘
(5)繁殖行为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类型与特点
【分析】图中①卵黄,②胚盘,③卵壳膜。
【详解】(1)鸡卵结构中,卵壳和③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起保护和减少水分丢失的作用。
(2)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卵内的通道,保证胚胎发育时有足够的氧气,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3)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①卵黄,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4)②是胚盘,其中具有细胞核,是发育成雏鸡的部位。
(5)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在说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描述了燕子的筑巢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所以属于繁殖行为的一种。
34.(2025·福建·中考真题)某校开展主题为“用微型盆景装饰我的生活”项目式学习。以下为部分活动任务。
(1)任务一:微型盆景植物的扦插
①裁去叶片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 。
②扦插前对插条进行消毒,目的是 。
③植物扦插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 。
(2)任务二:探究空气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将插条分别置于不同空气湿度的环境中进行扦插,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指标组别 空气湿度/% 插条数量/枝 生根的插条数量/枝
第 1 组 50
第 2 组 70
第 3 组 90
①小福设计以上实验记录表,一段时间后,需观察并记录的指标是 。
②影响插条生根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
(3)任务三:微型盆景的展示与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水平 小福的得分
植株长势 旺盛较旺盛稀疏 4分
配盆 协调较协调杂乱 2分
造型 美观较美观普通 3分
注:8~10分为优秀;6~7分为良好;其余为合格。
从评价维度与评价水平分析,小福的作品被评为优秀的依据是 。
【答案】(1) 减少蒸腾作用 杀死插条表面的微生物 无性生殖
(2) 生根的插条数量 温度
(3)植株长势旺盛、配盆较协调、造型美观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①植物通过叶片进行蒸腾作用,裁去叶片的一部分可以减少叶片的表面积,从而降低水分的散失,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故裁去叶片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②消毒可以杀死插条表面可能存在的病菌,避免插条在扦插过程中因病菌感染而腐烂,影响扦插的成活。故扦插前对插条进行消毒,目的是防止插条感染病菌。
③扦插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茎、叶等)进行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所以需要观察并记录不同空气湿度环境下生根的插条数量,以此来分析空气湿度与插条生根之间的关系。
②除了空气湿度外,温度、光照、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插条的生根。例如,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插条的生理活动,促进生根;适当的光照可以提供能量,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布,从而影响生根。
(3)从评价维度与评价水平分析,小福的作品被评为优秀的依据是:植株长势得4分(旺盛),配盆得2分(较协调),造型得3分(较美观),总得分是4+2+3=9分,8 10分为优秀,所以小福的作品被评为优秀。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