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9 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 割占中国领土C. 打开中国市场D. 保护鸦片贸易4.每年的 6 月 26 日是 “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国近代史上,被誉为 “中国禁毒第一人” 的是( )A. 关天培B. 林则徐C. 陈化成D. 邓世昌5.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 “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掘,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维护民族利益 ④坚决抗击英国侵略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842 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该岛屿是( )A. 香港岛B. 台湾岛C. 澎湖列岛D. 库页岛8.2023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26 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9.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 厦门B. 福州C. 上海D. 广州10.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谋求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等特权,使其利益 “最大化”,强迫清政府签订( )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望厦条约》D. 《黄埔条约》11.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 “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清政府武器落后B. 战备不足C. 清政府妥协退让D. 封建制度腐朽12.1854 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 等。这些要求旨在( )A.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B.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13.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 获得更多赔款14.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A. 八国联军B. 英法联军C. 英国军队D. 日本军队15.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国、法国B. 英国、美国C. 俄国、日本D. 英国、俄国16.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瑷珲条约》B. 《勘分西北界约记》C. 《北京条约》D. 《改订条约》17.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 “更多的好处” 是指(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D. 获取清政府大量赔款18.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B. 永安建制C. 定都天京D. 北伐和西征19.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A. 《资政新篇》B. 《天朝田亩制度》C. 《警世钟》D. 《变法通议》2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D. 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二、材料解析题(共 40 分)21.材料一(14 分)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材料二:鸦片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三: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 年讲话:“……150 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1)材料一中的 “本大臣” 指的是谁?代表清政府哪一皇帝进行禁烟?(4 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国的危害。(4 分)(3)材料三中 “光辉的一幕” 指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4 分)(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 “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 方面,你准备怎样做?(2 分)22.材料二(14 分)材料一: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 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1)材料一中的 “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指的是什么?(2 分)(2)材料二中 “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 分)(3)材料三中的 “两个强盗” 分别指谁?“夏宫” 指的是什么?(4 分)(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23.材料三(12 分)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少,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车马之利……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 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资政新篇》(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该方案的进步意义是什么?(4 分)(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主张?(4 分)(3)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4 分)答案一、选择题1A 2. D 3. C 4. B 5. A 6. B 7. A 8. A 9. C 10. B 11. D 12. B 13. B 14. B 15. D 16. A 17. C 18. A 19. A 20. A二、材料解析题21材料一(1)林则徐;道光帝。(2)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摧残人们的身体;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4)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不结交不良朋友;宣传毒品的危害,倡导人们珍惜生活。(言之有理即可)22材料二(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英国和法国;圆明园。(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3材料三(1)农民阶级;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洪仁玕;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资政新篇》;《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