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学练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学练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一、时空观念(时间轴)
二、知识建构
三、考点问答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代,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河姆渡居民的代表性生产工具是什么?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在房屋、粮食作物有什么不同?
3.哪一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哪一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中国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有哪些?
5.原始农业与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有何关系?
6.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新情境·思维导图】某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后,构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①②两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淮河流域 黍 B.黄河流域 水稻 C.珠江流域 黍 D.淮河流域 水稻
2.【新素养·史料实证】某班设计了以“探寻中华文明辉煌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图片用来探究半坡居民生活的是( )
①周口店出土的头盖骨化石 ②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④浙江余姚出土的猪纹陶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新素养·史料实证】下图所示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中国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 B.原始农耕发展具有多元性特点
C.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原始农耕兴起于我国北方地区
4.【新素养·历史解释】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人工取火的出现 B.定居生活的形成
C.磨制石器的使用 D.原始农耕的出现
5. 【新素养·史料实证】(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图中的文物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能够制作玉器 B.懂得饲养家畜
C.掌握了雕刻技术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6.【新情境·时政热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为海水稻等特色农业技术输出提供政策支撑。栽培稻起源于中国,这从下面哪一遗址可以证明(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7.【新素养·史料实证】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河南贾湖遗址刻符龟甲和骨笛
山东东海峪遗址蛋壳黑陶杯
陕西半坡遗址骨箭头、骨渔叉
D.浙江河姆渡遗址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8.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下列遗址不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C.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9.【新素养·史料实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三 在大汶口遗址,发现了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在墓葬中,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材料一中图二、三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选取其中一幅图片)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造成这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归纳出大汶口原始居民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相比,具有的最突出的不同点。
(4)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一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时空观念(时间轴)
知识建构
考点问答
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代,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河姆渡居民的代表性生产工具是什么?
时代:新石器时代 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工具:骨耜;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在房屋、粮食作物有什么不同?
半坡居民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种植稻,干栏式房屋。
3.哪一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哪一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根本原因是什么?
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中国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有哪些?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
5.原始农业与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有何关系?
关系:原始农业为私有制、阶级和早起国家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6.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多元一体
四、课堂练习
1.【新情境·思维导图】某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后,构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①②两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淮河流域 黍 B.黄河流域 水稻 C.珠江流域 黍 D.淮河流域 水稻
2.【新素养·史料实证】某班设计了以“探寻中华文明辉煌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图片用来探究半坡居民生活的是( )
①周口店出土的头盖骨化石 ②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④浙江余姚出土的猪纹陶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新素养·史料实证】下图所示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中国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 B.原始农耕发展具有多元性特点
C.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原始农耕兴起于我国北方地区
4.【新素养·历史解释】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人工取火的出现 B.定居生活的形成
C.磨制石器的使用 D.原始农耕的出现
5. 【新素养·史料实证】(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图中的文物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A.能够制作玉器 B.懂得饲养家畜 C.掌握了雕刻技术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6.【新情境·时政热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为海水稻等特色农业技术输出提供政策支撑。栽培稻起源于中国,这从下面哪一遗址可以证明(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7.【新素养·史料实证】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河南贾湖遗址刻符龟甲和骨笛
B.山东东海峪遗址蛋壳黑陶杯
陕西半坡遗址骨箭头、骨渔叉
D.浙江河姆渡遗址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8.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下列遗址不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C.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9.【新素养·史料实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三 在大汶口遗址,发现了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在墓葬中,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材料一中图二、三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选取其中一幅图片)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造成这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归纳出大汶口原始居民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相比,具有的最突出的不同点。
(4)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一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
【答案】(1)图二:河姆渡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可以印证河姆渡人懂得运用雕刻艺术(或掌握了雕刻艺术);图三半坡出土的纺轮可以印证半坡人会纺织。
(2)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
(3)不同点:出现了私有财产(或出现了贫富分化)。
(4)途径:查找资料,走进博物馆,考查历史遗迹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