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2.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概况,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2.教学难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图片和材料导入 展示“五口通商后的上海港”、设问列强是如何制造“纠纷”的?它们又夺取了哪些侵略权益? 以图片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知识讲解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教师设问,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华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展示两段材料。 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英国商品与中国民众消费习惯不符;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在华销售不畅。 通过材料,解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展示材料,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先后两次提出“修约”的要求……并提出设问面对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清政府又是怎样的态度。 学生通过材料并结合课本得出结论:清政府拒绝修约并固守“天朝上国”心态。教师展示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提问如果没有这两个事件的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不会发生?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依然会发生,这两个事件只是战争的导火索。2.战争过程 教师展示第二次鸦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通过地图了解这次战争第一阶段的情况。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便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教师直接讲解战争第一阶段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让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这两个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知识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过渡:《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得到满足。那么,侵略者们接下来又采取了什么行动?知识讲解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教师展示第二次鸦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通过地图了解这次战争第二阶段的情况,进而引出火烧圆明园。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便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教师展示材料和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学生直观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 通过图片和材料等方式呈现火烧圆明园,学生更直观了解。2.《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讲述《北京条约》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北京条约》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知识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过渡:英法联军的暴行已经让人愤怒不止。但当时,却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不费一兵一卒,获取我国大片领土。这是哪个国家?又是如何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呢?知识讲解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展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示意图,逐一讲解沙俄侵占领土的大致情况。最后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表明沙俄行经的侵略性。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便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合作探究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原因、侵略者、开放的通商口岸等方面来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学生结合所学和书本知识进行回答。 通过表格进行比较,清晰明了,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随堂练习1.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C )A.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C.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赔偿巨额赔款 ④都使中国的国力大大削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B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4.屈辱的近代史记录了中国一幕幕的灾难,其中首都的沦陷更是反映了国家的贫弱。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沦陷是在什么时候( D )A.靖康之变 B.雅克萨之战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时至今日,复建圆明园依旧是很多中国民众的心声,国际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部分专家认为复建圆明园不符合这些原则,会改变遗址的历史原真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 / 4(共19张PPT)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2.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概况,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目标本课重点五口通商后的上海港课程引入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工业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列强要求中国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英国驻华外交官甚至提出,要制造那些足以改变现状的“纠纷”,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列强是如何制造“纠纷”的?它们又夺取了哪些侵略权益?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材料二 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华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状:英国商品在华销售不畅;原因:英国商品与中国民众消费习惯不符;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材料 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先后两次提出“修约”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实际上是要订立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新的不平等条约。为使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许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修约”的要求。于是,英法两国就蓄谋发动新的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即通过战争手段来达到“修约”的目的。——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1840-1919)》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面对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清政府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拒绝修约;固守“天朝上国”心态。“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chēn)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名马赖,是法国天主教神父。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传教,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并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相关史事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请说出你的理由。会,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想一想2.战争过程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856年10月1857年1858年4月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联合法国,攻陷广州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订不平等条约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8年6月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损害内河航运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课堂讨论阅读课本,自主梳理条约的内容,并思考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危害巨额赔款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跑,奕 留守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恭亲王奕 1860年10月1859年6月英、法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反击,重创英法舰队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火烧圆明园相关史事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原藏圆明园,后被法国掠夺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现已失窃。金曼扎,原藏圆明园,后被法国掠夺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现已失窃。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英国伦敦博物馆藏。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861年11月25日)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2.《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根据所学,说一说《北京条约》的签订有哪些危害?《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约40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千米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马克思:“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共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表格,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原因侵略者开放通商口岸领土主权外交1840—18421856—1860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中国打开市场英国主凶:英法;帮凶:美俄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割占香港岛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合作探究1.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C.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赔偿巨额赔款 ④都使中国的国力大大削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CC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DB4.屈辱的近代史记录了中国一幕幕的灾难,其中首都的沦陷更是反映了国家的贫弱。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沦陷是在什么时候( )A.靖康之变 B.雅克萨之战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战争经过: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火烧圆明园: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背景:英国产品在华滞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课后作业时至今日,复建圆明园依旧是很多中国民众的心声,国际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部分专家认为复建圆明园不符合这些原则,会改变遗址的历史原真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