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荆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暑期8月月考政治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资本家占据的社会财富份额不断增加,而工人占有的财富份额日益下降,由此造成了发达社会中的“相对贫困”现象。在劳动报酬、福利保障等形式的掩盖下贫富问题表现为因劳动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实际就是收入分配差异问题③阶级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社会贫困的基础A.①②B.①4C.②③D.③④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佣。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②雇佣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③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追随者众多的原因是①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②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④它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帝国是如此衰弱,如此摇摇欲坠,它甚至没有力量来度过人民革命的危机,因为连激烈爆发的起义也会在这个帝国内变成慢性的而且显然是不治的病症:这个帝国是如此腐化,它己经既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够抵抗外国的侵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②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③马恩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给以冷峻的批判④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中国这一社会现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军工产业、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等都获得较快的发展。可见,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①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实现了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阅读右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20-2020年中类两国UDP占世界比重变化趋势图①中美两国GDP规模在200年间始终存在负相关关系●中曰占比量一美回占比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触底回升35%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更强劲动力30%25%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出现拐点2015%A.①②B.②③C.①④10%5%7.某校高一学生以“寻访红色印迹、感受红色精神”为主题182年1952年1978年1992年2020年试卷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