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测量降水量课型 制作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官来判断降雨情况的,如毛毛雨、倾盆大雨等。 这节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并根据24小时降水量等级 标准判断降水量的等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加强指导。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雨量器,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学会使用雨量器。 科学思维 *用整理数据、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概括一段时间的雨量变化规律,推理天气特征。 *认识到借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测量降水量。 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完成“天气观测记录单”的记录,并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 态度责任 *培养持续研究天气的科学态度,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对测量降水量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制作雨量器,并能够利用自制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难点 模拟降雨的喷洒方式,读数时视线平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学生准备 直筒透明玻璃杯、纸条、透明胶带、喷壶、水槽、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一、聚焦 (4分钟) 1.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说一说视频中描述了什么 样的场景。(雨天) 2.讲解: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观测记录单中的 重要数据。 3.提问:视频中的是大雨还是小雨呢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水量 的大小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可以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疏密程度以及下雨的时间长 短来判断,还可以从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 中雨水的多少判断降水量的大小。 4.过渡: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凭借经验能大致判断出雨下得大 还是下得小,但这种判断一定可靠吗 有没有办法像测量气温 那样,能用数据描述降雨的多少呢 5.揭示课题:究竟用什么测量降水量 怎么测量 我们今天就来 探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从日常经历(下雨天)入 手,激发学生测量降水量 的兴趣。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二、探索 (25分钟) 活动一:自制简易雨量器。 1.用课件展示雨量器,介绍:这就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工具— 雨量器。利用它我们可以测量一场雨的降水量,并依据一定的 标准对降水量的等级进行判断。 2.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测量呢 (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结: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再进行测量。 4.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材料的用途。(学生自由讨 论并回答) 5.播放自制简易雨量器的实验指导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 注意事项并探讨: (1)为什么要选择直筒、透明的杯子 (2)刻度条应该从哪里贴起 (3)在贴刻度条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6.小组活动,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提示:教师应注意巡回指 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 动留足时间) 7.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 活动二:用喷壶做模拟降雨实验,练习使用雨量器。 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 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 2.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学生观看。 (1)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 (2)待液面稳定后读数,且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齐平。 3.探讨实验中应考虑的问题,总结出注意事项。 (1)模拟降雨时,喷壶的高度要不要一致 喷壶的大小是否要 一致 预设:每个小组的喷壶高度、大小都要一致。 (2)喷壶停止喷水后直接读数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要等雨量器中的水面稳定后再读数。 (3)实验需要分几次 为什么 预设:分3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5.用课件展示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讲解我们应该如何去根 据记录的数据来一一确定对应的等级。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 实验前需引导学生思 考制作雨量器的难点 并进行突破,尽量抓紧 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留 足时间。 2.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 测量降水量,不仅能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 且也为实际测量降水 量打好基础。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三、研讨 (8分钟) 1.观察气象站的雨量器照片,将自制雨量器与气象站的雨量器 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降水量时又要 注意什么。 2.展示装有雪(或冰)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学生想办法读出一场 雪的降水量。 3.师生小结:可以用雨量器把雪收集起来,等到雪完全熔化以后 再对雨量器内水的高度进行读数,这样就可以得出一场雪的 降水量了。 1.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 雨量器主要的构造及 其特点,掌握使用自制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 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冰雪熔 化成水之后用相同直 径的玻璃杯进行测量 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值。四、拓展 (3分钟) 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 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 培养连续观察记录的科 学习惯。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制作雨量器 放平,平视 (透明)模拟降雨 直筒 降水量等级 单位:毫米(mm)【作业设计】1. (山东 · 菏泽)丽丽用雨量器收集了24小时的降水,降水的高度是8毫米,用量筒测得体积是24毫升。 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B)。A.24 毫 升 B.8 毫米 C. 都可以2. (湖北 · 潜江)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的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大到暴雨,16到22摄氏度……”,其中暴 雨指的是24小时的降水量在( B )。A.25.0~49.9 毫 米 B.50.0~99.9 毫米 C.100.0~250.0 毫 米3. 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更多资料请登录www. 下 载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聚焦环节以观看一段下雨的视频入手,让学生描述视频中的雨有多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降 雨的兴趣。在后面的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由于操作不规范,步骤不熟悉等 因素,学生们完成雨量器的制作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预期,造成后面的研讨分析环节的深度不够。通 过出示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降水量的等级。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我们 常常会遇到的下雪和下冰雹等场景,探讨它们属于降水的一种吗 这个时候,学生们基本上都能理解降水 的形式包括雪和冰雹等。最后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