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观测风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观测风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5 观测风
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动风旗的状态来观测风力,把风力分为 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能力。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需要教师 进行详细指导: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蒲福风力等级表”比 较复杂,只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风力等级。
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 *知道风可以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 科学思维 *在户外观测活动中,能借助多种观测方式分析并推断出风向和风力。 *认识到先进的、专业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观测风向和风力。 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力,并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制作风旗,并利用风旗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难点 能够借助工具来观测风向和风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
学生准备 小红布、订书机、硬纸板、硬吸管、剪刀、大头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一、聚焦 (3分钟) 1.播放一段台风肆虐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 这些现象是什么引起的吗 预设:是台风引起的。 2.追问:那我们是怎么知道风的存在的呢 (可以通过看大树在 摇摆、小旗在飘展、树叶在飞扬等自然现象知道风的存在) 3.提问:既然我们能通过自然现象看到风的存在,那我们可以怎 样描述风呢 说一说你的想法。 4.聚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出教室,观测一下风的特征吧! (板书课题)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关于 风的前概念,便于开展后 面的教学过程。学生们 根据已有的知识,已经能 够大致说出风有大小和 方向等特征。
二、探索 (25分钟) 活动一:根据物体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1.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测量和描述呢 我们可以用地面的物体,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出示“风力等级 表”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活动二:制作一面小风旗。 1.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力的简 单装置。 2.用课件展示制作小风旗的实验材料,谈话:这些都是制作小风 旗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自制一个简易的工具来测 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3.学生观看制作指导视频。 4.分发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面简易小风旗。 活动三:用小风旗观测风力和风向。 1.介绍测量风向的方法以及8个方位图。强调:风向是风吹来的 方向。 2.介绍测量风力等级的方法。风旗不动:无风,0级;风旗微动: 微风,1级;风旗展开飘动:大风,2级。 3.到操场上观察风旗2分钟,记录风向和风力。 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 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 (因为风力和风向通常不 稳定),教师需要细心地 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 任务。
三、研讨 (8分钟) 1.借助不同的物体,使用不同方法观测风,结果相同吗 回答:借助不同的物体,使用不同方法观测风,结果不一定相 同,可能会有偏差。 2.在观测风的过程中,风力和风向有变化吗 遇到有变化的情 况,我们怎么判定风力和风向 回答:风力和风向无时无刻都是在变化的。遇到有变化的情 况,我们可以使用专业工具(如风旗)观测时,以箭头或织物飘 动的稳定指向作为风向,需等待10秒以上消除阵风干扰。自 然参照物(如烟雾、树木摆动)可作为辅助,但需注意烟雾可能 受热对流垂直上升的干扰。持续观测至少2分钟,记录平均风 力和主导风向以消除瞬时波动影响。选择开阔区域安装工具, 避免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导致数据失真。 知道观测风的方法有多 种,感受风的方向和大小 无时无刻都是在变化的。
四、拓展 (4分钟) 1.了解蒲福风力等级表。 2.给出不同的风力等级的生活场景图,依据蒲福风力等级表判 断风力等级。 让学生增强对自然现象 的观察力,理解风力对自 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 响,增强学生在极端天气 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向 风力 (风吹来的方向) (风的大小) 8个方向 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测量和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台风现象来引入, 激发学生们继续探究风的热情和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们从地面的物体现象来观测风,了解课 外知识,加深对风的认识。还有在观测风的活动中,强调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提出想要更精确地测量风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借助专业的工具来进行。同时气象学家已经为我们把风力分为13个等级,我们可以 依据蒲福风力等级表来判断风力等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