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 天气预报课型 资料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 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收集、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 零散,不明确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与天气预报的差别。本课需要通过对比自己的观测和天 气预报的区别,发现规律。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气温、降水量、云、风等内容。 *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 *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 *通过天气记录与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对比,知道天气信息与天气预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探究实践 *能整理与分析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 *将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与天气预报中的信息作对比。 态度责任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保持对天气信息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分析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难点 将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与天气预报中的信息作对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学生准备 自己记录的天气观测记录单。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一、聚焦 (4分钟) 1.班级小调查:观看过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几位 看过手机 上的天气预报信息的同学有几位 2.教师:请学生来分享下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 答,教师在黑板记录天气信息) 3.聚焦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天气预报》。(板书 课题) 进行学生前概念的调查, 了解学生对天气预报的 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兴 趣,并聚焦课题。二、探索 (20分钟) 活动一:了解天气预报。 1.提问:天气预报里包含了哪些天气信息 视频播放一则天气预 报,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2.学生观看视频后交流。(预设1:晴转多云;预设2: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预设3:东风××级) 3.师生共同概括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气温、降水量、风力、风向、 云量等。(板书)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二、探索 4.过渡:为了更形象、方便表示天气信息,科学家会用不同的天气 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信息。 5.出示天气预报符号,对天气符号进行分类,理解图示的含义。 活动二:整理我们的天气观测记录。 1.我们已经观测了一段时间的天气,我们的天气观测记录中包 含了哪些信息呢 2.小组各成员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天气观测记录单,组内讨论:我 们的天气观测记录单中包含哪些信息 3.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想法,教师适时板书记录。 活动三:比一比。 1.根据黑板记录的信息,学生比较天气观测记录和天气预报,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派代表交流想法。 3.请根据自己所记录的信息,试着像天气预报做一做“天气晚 报”。此活动也可以尝试用AI技术生成。 让学生在了解了天气预 报包含信息的基础上,再 与自己的天气观测记录 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差 异,通过让学生做一做 “天气晚报”,切身体会到 天气观测记录和天气预 报的差别。三、研讨 (4分钟) 1.说一说:你觉得天气预报和自己的天气观测记录相比,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 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怎样 解释 2.说一说:我们有哪些查询未来天气的方法 四、拓展 (3分钟) 在天气预报中,同一天不同地方的天气一样吗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 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 课后继续探索的欲望。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气温、降水量、风力、风向、云量等【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一则天气预报,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信息,培养学生 们继续探究天气的兴趣。通过在探索环节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与自己 观察记录的信息有哪些不同。通过做一做“天气晚报”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转换成 天气预报的信息,能更深刻体会到两者的区别。在拓展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气预报发展 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天气预报方式进行合理猜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