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均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基可能导致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B.衰老细胞逐渐失去分裂能力,癌细胞能无限增殖C.正常的细胞衰老对人类一般有利,细胞癌变对人体一般有害D.衰老细胞内基因的碱基序列不会改变,癌细胞的会改变2.CDK1周期蛋白被激活后推动细胞从G2期(DNA合成后期)进入M期(分裂期),而CDK1的活性受CyclinB周期蛋白的调控,二者关系如图1所示(①表示磷酸化)。有活性的CDK1-CyclinB复合物主要在G2末期发挥作用,可通过一系列底物蛋白的磷酸化来推动细胞周期进程。图2是根据核DNA相对含量对某培养液中的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K1的活性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节,从而推动细胞周期B.若添加CDK1与CyclinB结合的抑制剂,则图2中的丙组细胞数量会增大C.CDK1、CyclinB等在细胞周期中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调控的D.CDK1周期蛋白上位点1和位点2的磷酸化反应所需的磷酸基团可能来自于ATP水解3.衣藻(N=17)是一种单细胞低等植物,其生活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子与厚壁合子的根本区别是遗传物质不同B.推测合子特化为厚壁合子有利于其渡过不良环境C.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的衣藻D.当环境条件不利时,衣藻产生配子的过程与中心体有关4.人工种植的香蕉大多为三倍体,通过无性繁殖后代。目前;香蕉的种植面临着香蕉枯萎病的威胁,感染了病菌的香蕉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香蕉一定无法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B.三倍体香蕉的后代和母体的基因型基本一致C.可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D.三倍体香蕉的果实中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种类比二倍体的多5.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DDee与ddEE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对F1的花粉粒进行荧光标记,D基因被标记为黄色,E基因被标记为蓝色,黄色和蓝色荧光叠加显示为绿色荧光,d和e基因不显示荧光,并统计F1中有荧光的花粉粒。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1中基因重组型花粉粒约占1/16B.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D/d、E/e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F1在自然状态下得到的F2中有4种比例相等的纯合子6.在mRNA的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在mRNA上扫描,寻找第一个起始密码子AUG(甲硫氨酸),这是翻译的起始信号,只有当核糖体识别并结合到AUG时,翻译才会开始,并继续沿着mRNA读取密码子,直到遇到终止密码子(如UAG,UGA或UAA)为止。由于基因突变仅使得mRNA的5'端原本的UAC变为UAG,对翻译形成的多肽链最可能产生影响的是( )A.不合成蛋白质 B.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C.合成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D.合成的蛋白质不发生变化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两种不同的遗传变异机制,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改变基因碱基序列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8.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胞嘧啶,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2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拟核DNA分子中的腺嘌呤有m/2-a/2个B.拟核DNA第n次复制需要胞嘧啶a(2n-1)个C.该拟核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D.复制n次形成的含放射性的拟核DNA数目为(2n-2)个9.玉米籽粒的深紫色对浅色是显性性状,受染色体上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Rst是由基因R突变形成,RstRst籽粒表现为深紫色。RstRst与rr正反交,F1籽粒均为浅色,F1自交,F2籽粒均为浅色。已知基因r会使Rst发生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R、Rst、r互为等位基因B.F1与RstRst回交,子代籽粒均为深紫色C.基因R突变为基因Rst后碱基序列一定改变D.基因Rst发生甲基化后,可能会抑制其基因的转录过程10.精氨酸有6种密码子,当核糖体读取其中的密码子CGG、CGA或AGG时,识别这些密码子的tRNA会与物质X结合,从而启动mRNA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是3'→5'B.物质X可能具有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的作用C.识别密码子CGG的tRNA含有的反密码子为5'-CCG-3'D.阻断物质X与tRNA结合会增强含密码子CGA的mRNA稳定性11.PDCD4基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PDCD4基因的功能,研究者从大鼠肺组织中提取了所有的RNA,经逆转录获得cCDNA。研究者还检测了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3~6cmi处)和正常组织中PDCD4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PDCD4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B.逆转录反应体系中加入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可防止子链降解C.提高肿瘤细胞中PDCD4基因的表达量会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D.PDCD4cDNA片段长约1410个bp,则PDCD4基因至多编码469个氨基酸12.TFE3肾细胞癌的关键变异是由X染色体上的TFE3区段与其他基因片段相连形成融合基因导致,每条X染色体发生变异概率相同,一条变异就会出现TFE3肾细胞癌,具体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TFE3肾细胞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机制Ⅲ中发生了2次染色体片段之间的易位C.机制I的发生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判断D.TFE3肾细胞癌的发生与X染色体有关,因此是伴性遗传病13.某兴趣小组在完成“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低温(4℃)诱导后进行常温(20℃)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影响,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低温诱导时长 常温处理时长4h 12h 24h 48h48h + + + +72h + + ++ ++96h + + ++ ++注:加号表示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细胞多少,“+”表示很少,“++”表示较多。A.低温会抑制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发生分裂B.建议低温诱导时长最少为72h,常温处理时长最少为24hC.低温诱导后不进行常温处理,依然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细胞D.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和处理时长,因变量为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细胞的数量14.S型细菌的DNA片段会与R型细菌表面的某些酶结合并被其切割。某些酶能使S型细菌DNA片段的双链打开,另一些酶能降解DNA片段中的一条链。未被降解的DNA单链可与R型细菌的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以置换的方式整合(形成杂合DNA区段)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内,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中仅一条单链含有S基因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感受态特异蛋白的作用下,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B.S基因通过控制荚膜的合成来直接控制S型细菌的性状C.刚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分裂一次后可产生R型和S型两种细菌D.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R型细菌含有解旋酶和DNA酶15.某研究小组在对野生家蚕调查时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如表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甲 灰卵 a 12号乙 多星纹 b 12号丙 抗浓核病 d 15号丁 幼蚕巧克力色 c ZA.乙(♀)和丁(♂)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B.幼蚕巧克力色突变体在雌蚕中的比例高于雄蚕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相互杂交,F2野生型中没有纯合子D.控制灰卵和多星纹的这二个隐性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16.已知甲病和乙病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下图为某家族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I-1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Ⅱ-4同时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B.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I-3和I-4再生一个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16D.若Ⅲ-1为正常女性,其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1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下列对高等动物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来自卵细胞的DNA数量比精子多B.性成熟后,睾丸中一部分精原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C.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后只有部分线粒体被保留并集中在尾的基部D.受精作用并未改变雌、雄配子内的基因组合,因此不是基因重组1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常存在下图所示的“费城染色体”变异情况,其上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患者除造血干细胞外其他细胞染色体都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ML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育的后代一般不患病B.促进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是治疗CML的思路之一C.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造血干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D.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抑制了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二、解答题19.某植物正常花色为白色。现有一株花色为红色的该植株,研究人员对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部分氨基酸对应密码子为:甲硫氨酸(Met)—AUG;亮氨酸(Leu)—CUG、CUA;谷氨酰胺(GIn)-CAA:CAG;缬氨酸(Val)—GUU、GUC、GUA。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正常基因突变为异常基因,发生了 (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图中给出的基因序列为转录时的 (填“模板链”或“非模板链”),“ ”对应的是 (填氨基酸中文名称)。(2)科研人员在检测某白花基因时发现图示正常基因中的第6个碱基突变为“T”,该白花性状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现有若干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让其互相授粉,F1中白花:红花=5:1,则亲代的白花植株中DD:Dd的比例为 ,F1中含红花基因的植株占 ,让F1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20.某动物(2n=36)群体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源区段正常配对),同时含有两条则是重接纯合子,重接杂合子该异常染色体与正常的13号和17号染色体这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其中两条染色体分别分到两极,另外一条随机去往一极,并且概率相等。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填“有”或“没有”)改变,该种动物重接杂合子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2)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可以形成 个正常的四分体,若不考虑其他变异,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组合可能是 。A16和19 B.17和18 C.16和18 D.17和19(3)该动物重接杂合子个体只考虑该异常染色体种类,其他同源染色体种类不考虑,产生的配子有 种,两个雌雄杂合子个体相互交配, (填“能”或“不能”)产生正常染色体组成的子代,正常染色体组成子代概率为 。21.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二种类型,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种植物甲与乙杂交,F1的雌株中红花:白花=1: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及致死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可能来看,该植物性别决定有 二种方式。(2)若甲开红花,乙开白花, (填“能”或“不能”)判断花色的显隐性关系。(3)若F1中白花雄株占1/4,则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 ,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 。(4)若F1中雄株均为红花,则F1雌株中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F1雄株的基因型为 。22.“卵母细胞死亡”是由编码P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引起的不孕症,该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图1为某不育女性家族系谱图,图2为家族部分成员该对等位基因的两条编码链部分测序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不孕症的遗传方式为 ,患该病的根本原因是 。(2)Ⅱ4与Ⅱ5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Ⅱ5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种遗传病。可供选择的措施如下:A.性别检测 B.基因检测C.B超检查 D.染色体数目检测Ⅱ5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原因是 。(3)Ⅱ1的基因型为 ,Ⅱ1、Ⅱ2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A B D D B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B A A B A D C B19.(1) 隐性突变 非模板链 亮氨酸(2)该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使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因此性状无变化(3) 2:1 100% 白花:红花=3:120.(1) (染色体)易位 有 70(2) 16 B(3) 6 能 1/3621.(1)XY型和ZW型(2)不能(3) XAXa或ZaW XaY或ZAZa(4) ZAW ZAZa和ZAZA22.(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碱基发生了替换(2) 1/8 A和B Ⅱ4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Ⅱ5的基因型为aa,所生男孩均正常,女孩可能患病(3) Aa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