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普氏野马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野外绝迹,仅有少量散布于国外的动物园里。为挽救这一物种,我国从1985年起,陆续从国外接回24匹普氏野马,送到位于准噶尔盆地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圈养、繁育扩群。从2001年起,该中心分批将部分普氏野马放归野外。起初,研究人员十分担心:这些普氏野马喝惯了自来水,在荒漠上能找到水喝吗?会辨认哪些草能吃吗?……可喜的是,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这些普氏野马渐渐适应了野外环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并且在野外成功繁殖。第一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普氏野马放归成功绝非易事,它们适应野外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放归前,它们吃的是人工投放的优质饲料—苜蓿;放归伊始,它们只能尝试着采食荒漠上的针茅、芨芨草等野草,有时需要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才能找到草多的地点。冬季天气极度寒冷,取食更加困难,工作人员密切监测着它们的生存状况,必要时人工补充饲料,甚至把它们引回围栏内饲养。夏季高温干旱,野外大多数水源干涸,找水喝是一大挑战,它们有时也要靠工作人员帮助解决饮水问题。它们还面临着狼群的威胁,还可能与家马群发生争斗。根据上述资料,思考以下问题。1.在野外环境中,影响普氏野马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2.在放归野外的初期,普氏野马为什么需要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什么是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拿普氏野马来说,在同一个放归区域,不同时期水源的多少、气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可见,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周围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小麦的生活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因素小麦田示意图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小麦的生活受到光、温度、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如,在山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是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会出现绿洲,这是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光对植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麦喜阳植物三七喜阴植物耐热植物分布在高温多雨地区耐寒植物分布在低温少雨地区温度能影响植物的分布。项目链接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项目中,你准备在生态瓶中放入哪些植物?它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非生物因素是不是也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 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下面介绍四种常见的动物,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来进行探究。鼠妇 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它们。那么,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 黄粉虫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黄粉虫常用作鱼类的饵料。你也可以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金鱼 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过观察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它们生活的影响。蚯蚓 夏天的雨后,在农田、庭院或公园的地面上经常有一些蚯蚓在蠕动。蚯蚓平时是在潮湿的土壤中活动的。你可以探究土壤干燥或潮湿的程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提出问题你想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订计划如果你要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可以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如右图所示)。各放入同等数量的鼠妇,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你要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可以参照上述思路制订计划。实验装置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按照制订的计划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如果你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的结论不一致,请分析原因。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讨论1.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支持假设吗?如果不支持,应当怎样做?2. 对你们小组所探究的动物来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生活或分布?项目链接你设计生态瓶时,如何控制光照、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能否让鼠妇、黄粉虫或蚯蚓成为生态瓶中的“主角”?你打算放入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或竟争关系?你将如何设计它们的数量和比例 长江江豚生活在淡水中海豚生活在海水中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的分布,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生活和分布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些吗 黑熊在寒冷的冬天会冬眠候鸟每年随季节迁徙温度对动物习性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蛇、鼬、鹰等捕食田鼠,异色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例如,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分工合作。捕食关系——最常见异色瓢虫捕食蚜虫合作关系象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竞争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狮子与鬣狗争夺食物河马争夺领地寄生关系菟丝子依靠其他生物获取营养蚜虫寄生植物叶片共生关系犀牛与犀牛鸟海葵和小丑鱼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分析·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示例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0.7℃时它才会出汗仙人掌的肉质茎酸枣的枝条蒺藜的果实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它们的表面都长满了尖刺讨论1.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防止体温流失。骆驼驼峰能储存脂肪,脂肪分解时能产生水分。骆驼刺根系深入地下或广泛分布,快速吸收少量雨水。2. 许多植物的茎或果实表面长有尖刺,这有什么适应意义?可以显著减少水分流失,抵御干旱;尖刺可以防止部分食草动物啃食,提高种子成熟和传播的机会;尖刺易钩住动物毛发等,通过附着帮助果实远距离传播。3. 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棱皮树蛙:体色与环境高度相似,利于隐蔽。荇菜:叶柄柔软、叶片漂浮,适应水流。沙漠甲虫:特殊的背部结构收集晨雾中的水分。调查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气温和湿度选择裸地、草地和树林三种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地块。准备一个湿度计。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这三个地块的气温和湿度,探究植物对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开展活动时,每次每个地块应多采集几组数据。例如,早晨在裸地分三处测量气温和湿度并记录下来,取平均值。某种湿度计不同植被条件下气温和湿度的差别,说明植物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你还能说出几个例子吗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蚯蚓疏松土壤1. 基于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2) 非生物因素只有光、温度和水。 ( )(3)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 )(4)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平地春天的花已经凋谢了,但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却刚刚开放。”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寺所在位置比平地海拔更高,温度较低。桃花的开放受气温影响,山上的温度上升得比平地慢,所以山寺的桃花比人间(平地)开得晚。3. 你见过右图中的蝴蝶吗?这种蝴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枯叶蝶的体色通过拟态枯叶,帮助它隐蔽自己,避免被天敌发现,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性伪装。4. “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结籽儿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是达尔文(C. Darwin)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请画出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解,并分析:假如猫少了,对三叶草有什么影响?传粉三叶草牛土蜂田鼠猫被捕食被捕食↓变少↑变多↓变少↓变少假如猫少了,三叶草也会变少。5. 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为什么夏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冬天大气中的高?在高原,夏季气温升高,光照充足,草原、灌木、农作物、藻类等生物旺盛生长,植物大量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整体生物产氧量大幅提升。冬天气温低,植物活动减弱,许多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光合作用极弱甚至停止,氧气释放量显著减少。6. 山羊绒又细又柔软,制成的产品比较昂贵。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野外散养的山羊啃食树枝、嫩叶,连草根都啃食,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植被退化:山羊不仅吃草,还吃树枝、嫩叶,甚至草根,导致植物无法恢复生长,草地和灌木迅速减少。土地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植被减少,根系无法有效固定土壤,导致雨水冲刷时水土流失严重,加速土地贫瘠化,最终甚至可能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植物减少,连带影响依赖这些植物生活的昆虫、鸟类、其他动物,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环境生物影响适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