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期末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2.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建造高层住宅时,以下结构类型最适合的是( )A.砖木结构(木框架+ 砖墙填充)B.砖混结构(砖墙承重+ 钢筋混凝土楼板)C.钢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D.纯钢结构(钢框架+ 轻质墙体)3.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1 169 246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色光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 B.红、绿、蓝 C.蓝、绿、紫 D.红、黄、绿5.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46.图中是一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则这个玻璃体( )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7.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类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8.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A. B. C. D.9.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的活动。设计电路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反映发热体功率高低的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B.C. D.10.某同学洗水果时发现:有些水果浮在水面上,而有些水果却沉在底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这四个水果密度最小的是( )A.苹果 B.梨 C.橙子 D.番石榴1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响度是 145dB以上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2.小明利用小石块、溢水杯及水、弹簧测力计、小烧杯、细线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甲、乙、丙、丁B.若物体漂浮在水面,就一定不满足阿基米德原理C.若图乙中的石块没有完全浸入水中,就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D.若实验中出现F1﹣F2>F4﹣F3的现象,则可能是由于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1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条件 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D.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14.如图,两束平行白光A、B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玻璃球与空气界面处发生一次或两次反射后射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形成 MN 和 PQ 两条彩色光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束A、B在玻璃球内均发生一次全反射;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紫、红、紫、红B.光束A、B在玻璃球内均发生两次全反射;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紫、红、紫、红C.A 在玻璃球内发生两次反射,光束 B 为一次;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红、紫、紫、红D.A 在玻璃球内发生一次反射,光束 B 为两次;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紫、红、红、紫15. 如图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 kg/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安全帽之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利用的原理是 (“拱形”或“圆顶形”),其优点在于 。17.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手机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图中甲、乙是小明去花果山游玩时用手机拍下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雕像的两张照片,在摄像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比拍摄甲照片摄像头离雕像 (选填“远”或“近“)些。然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危害,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很容易导致近视,近视眼应该佩戴 镜来矫正视力。18.(1)小江将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放在电子秤的塑料盘内,称得的质量如图甲,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玻璃棒的正上方(未接触),称得的质量如图乙,该现象可以说明异种电荷相互 。(2)小江往热熔枪中(如图丙)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等待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逐渐变软变稀。可见,塑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小江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丁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19.雨后晴朗的夜晚,月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 反射,月光在地面上发生 反射,迎着月光走,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明显多于经地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所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同理,背着月光走, (填“地面”或“水面”)较亮,月光在地面上发生的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0.小金为制备硫酸铜晶体,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并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甲所示。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生长,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的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2)根据图甲和图乙推断,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想要获得更大块的硫酸铜晶体,接下来的操作是 。(写出一种即可)21.小东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该小组同学按图2进行实验,则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2)小东配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A.溶解前,烧杯先用水洗涤 B.将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C.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有杂质22.常见的桥梁一般由三部分等组成。 直接承受自身重力以及车辆等的重力, 承受主梁向下的力并将力传到基座, 指桥的两端起支撑作用的部分。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23.“天气瓶”和“彩球温度计”是两款不同的现代居家饰品,都可以获知天气冷暖变化。(1)图甲为“天气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2)图乙为“彩球温度计”,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某时,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3)图乙中漂浮的“24℃”小球重5克,则其所受浮力为 牛。(g取10牛/千克)24.某同学欲配制70g5%的NaCl(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g,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而不选用2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4)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____。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25.如图甲所示是小科自制的弹簧测力计。(1)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为 N;(2)为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否均匀,小科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用表格分别记录了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 。根据下表中数据可知,小科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相邻刻度线的距离为 cm;拉力F/N 0 1 2 3 4 5弹簧的长度L/cm 6.0 9.0 12.0 15.0 18.0 21.0弹簧的伸长量x/cm 0 3.0 6.0 9.0 12.0 15.0(3)为了比较不同弹簧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小科准备了三根规格不同的弹簧如下表所示,根据测得的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数据,绘出拉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制作弹簧测力让的面板刻度线已画好,数值未标注,则选用弹簧 (选填“A”“B”或“C”)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最高。弹簧A 弹簧B 弹簧C弹簧原长 L0 L0 2L0弹簧材料和形状 与C相同 与A、C不同 与A相同26.小科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的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15Ω2A”的滑动变阻器,5Ω、10Ω、15Ω、30Ω四个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若干导线等。如图是小科连接的实物图:实验次数 1 2 3电压/V 1.0 1.5 2.0电流/A 0.2 0.3 0.4(1)小科用10Ω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此次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电阻R (填”短路”或”断路”)。(2)小科之后选用30Ω电阻并预设了电阻两端“1V”、“1.5V”、“2V”三个电压值进行实验,但计算后发现:若要达到这三个预设的电压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 Ω,小科仍想按这三个预设的电压进行实验,利用现有的这些器材,无需改变电源电压和更换滑动变阻器,小科只要 ,就能顺利完成实验。(3)小科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7.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1)将空桶A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空桶A 受到的浮力为 N(2)测出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A排开水的重力为 N(3)接着小芳同学往桶A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得到4组数据,表格如下,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次数 1 2 3 4桶A 与沙子的总重量/N 2.4 2.8 3.2 3.4桶B与水的总重量/N 4.0 4.4 4.6 5.0(4)小芳同学进一步探究,她将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分别放入水中和另一未知液体中,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浸入另一液体中的深度为h2,(均未浸没) 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另一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字母表示)四、解答题(共35分)28.(8分)近年来“低头族”越来越多,颈部热敷仪(如图甲)逐渐风靡起来。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它的原理,查看说明书后发现:该热敷仪由6伏电源供电, 为发热电阻 欧, 欧) ,实际电路如图乙所示。通过三个开关来控制低、中、高三挡温度。 (已知通过发热电阻的电流越大,温度越高)(1) 当 断开, 闭合时,热敷仪处于中温挡,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安。(2) 当 (填开关状态)时,热敷仪处于低温挡,此时 两端的电压为 伏。(3)计算当热敷仪处于高温挡时,电路的总电流为多大 (写出计算过程)29.(7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② 。(2) 图中 (填序号) 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30.(6分)一立方体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把它放入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多大 (2)用一根细绳拉住木块,把它固定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则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多大 (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若合金块的密度为,则合金块的体积是多少 31.(8分)如图为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1)图1中物像A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 、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 上形成物像B。(2)图2表示视觉异常中的 。(3)进行矫正应当佩戴 。32.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 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 表中 = ;(2)在这四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需有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理解判断。【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其中包括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答案】C【知识点】建筑结构的功能【解析】【分析】 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对墙体结构的承重刚性和韧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解答】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建造高层住宅时,选择结构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抗震性、抗风性能和空间灵活性,钢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类型最适合。故答案为:C。3.【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两种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并且,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A、由图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正确;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因此此温度下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故说法正确;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故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80℃时,100g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都小于此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因此降温到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析出的晶体分别小于2.4g和137.4g,故说法错误。故选D。4.【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颜色【解析】【分析】根据色光的三原色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C【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来解答此题。【解答】A、由图可知,∠1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A错误;B、∠2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故B错误;C、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3,则反射角是∠3,故C正确;D、∠4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D错误。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形状确定透镜的种类,并确定它们对光线的作用。【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左右两侧的玻璃体中间薄而周围厚,那么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则它们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7.【答案】D【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依据皮肤结构和皮肤中感受器进行分析作答。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解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布着多种感受器,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引起的不同感觉,分为痛、温、冷、触(压)四种基本感觉。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故选D。8.【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解答】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蔗糖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9.【答案】C【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变阻器与电热丝串联,由触片的移动得出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显示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Q=I2Rt可知产生热量的变化。【解答】A、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不变,根据Q=I2Rt可知产热不变,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显示仪(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小,根据Q=I2Rt可知产热减慢,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小,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C、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大,根据Q=I2Rt可知产热加快,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D、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分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上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下沉,则物体的密度越大,越往下沉。【解答】由图知道,梨在水中是下沉的,说明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橙子、番石榴、苹果漂浮,橙子、番石榴、苹果的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即则由图可知,苹果排开的水的体积与苹果体积的比值最小,所以苹果的密度最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1.【答案】A【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解:A、“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次声波,故A不正确;B、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说明该声波的强度是145dB以上,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A。【分析】 (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12.【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据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先测空桶的重力,再测物体的重力,接下来将物体进入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量空桶和排开水的重力,则合理顺序为丙、甲、乙、丁,故A错误;B.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任何浮沉状态,漂浮也满足阿基米德原理,故B错误;C.未完全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都会偏小,但是浮力依然等于排开液体重力,能够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故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力=F1-F2,排开液体重力为G排=F4-F3。如果水未满,则会造成溢出水较少,则排开液体重力小于浮力,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A【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选A。14.【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可得出对两光对应的折射角;只分析两光的入射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七色光中白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图可知光束A在玻璃球内发生一次全反射,光束B为两次,如图所示:故经玻璃球折射后红光的折射角较大;由玻璃球出来后将形成光带,而两端分别是红光和紫光;根据光路图可知说明M、Q点为紫光;N、P点为红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5.【答案】D【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A.注意分析水未装满对排出水的重力的影响;B.当深度增大时,根据排开水的体积变化确定浮力变化,再根据F拉=G-F浮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变化;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化;D.首先根据F浮力=G-F拉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计算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解答】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则浸入物体后不会离开有水排出,从而导致排开水的重力偏小,故A错误;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后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根据F拉=G-F浮可知,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故B错误;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但是水面高度不变,根据p=ρ液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D.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2N-1N=1N;则物体的体积:;那么物体的密度为:,故D正确。故选D。16.【答案】圆顶形;它利用的原理是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知识点】结构受力与形变。【解析】安全帽之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利用的原理是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17.【答案】凸透;近;凹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图甲和乙,乙图的像比甲图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摄乙照片比拍摄甲照片摄像头离雕像近些。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18.【答案】(1)吸引(2)非晶体(3)10.0【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透镜的光路图;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示数变化确定橡胶棒和玻璃棒之间力的作用;(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3)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天平的示数减小,说明橡胶棒对玻璃棒有向上的吸引力,即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接通电源,等待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逐渐变软变稀,说明它没有熔点,则塑料是非晶体。(3)焦距是从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根据图丁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60cm-50cm=10cm。19.【答案】镜面;漫;地面;遵循【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在某一范围;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水面比较平滑,月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地面比较凹凸不平,月光在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背着月光走,射向水面的月光不能反射到人眼,而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因此较亮的是地面,较暗的是水面;不管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0.【答案】(1)是(2)变大(3)更换新的热饱和溶液,重新实验。(或放入温度更低的地方,进一步降温)(合理即可)【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乙中有晶体析出,可知为饱和溶液。(2)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溶解度减小。(3)得到更大的晶体,只需重复题中步骤即可。【解答】(1)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生长,有晶体析出,说明图乙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根据图甲和图乙推断,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3)若想要获得更大块的硫酸铜晶体,就是要析出更多的晶体,接下来的操作是更换新的热饱和溶液,重新实验。(或放入温度更低的地方,进一步降温)。(1)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生长,有晶体析出,说明图乙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根据图甲和图乙推断,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3)若想要获得更大块的硫酸铜晶体,就是要析出更多的晶体,接下来的操作是更换新的热饱和溶液,重新实验。(或放入温度更低的地方,进一步降温)。21.【答案】(1)玻璃棒;12(2)B【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小组同学按图2进行实验,则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5g-3g=12g;(2)A.溶解前,烧杯先用水洗涤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大,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将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小,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C.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玻璃棒;12;(2)B。22.【答案】主梁、桥墩、桥台【知识点】桥梁的结构。常见的桥梁一般由主梁、桥墩、桥台等组成。主梁直接承受自身重力以及车辆等的重力,桥墩承受主梁向下的力并将力传到基座,桥台指桥的两端起支撑作用的部分。23.【答案】减小;20℃-22℃;0.05【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4.【答案】(1)3.5;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2)减小误差(3)加快溶解速率(4)A;B;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右盘略低,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药品的质量分析。(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3)根据C是溶解操作分析。(4)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70g,需氯化钠的质量=70g×5%=3.5g;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药品的质量,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2)需要水的质量=70g-3.5g=66.5g,即66.5mL,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而不选用2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减小误差。(3)C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4)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B、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C、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25.【答案】0.2;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0.6;C【知识点】弹力;力的测量【解析】【分析】(1)分度值即为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值,分度值也是最小刻度值;(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科自制的弹簧测力计1N之间有5个小格,1N之间距离3cm;(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确定测力范围;根据受同样的力(在测量范围内)伸长量大的,测量精确高。【解答】(1)如图,该测力计的4到5之间是1N,有5格,则最小刻度值为0.2N;(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的伸长量越长,拉力越大,且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比值是定值,所以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下表中数据可知,0N到1N之间是3cm,分成5格,所以小科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相邻刻度线的距离为;(3)如图可知,弹簧材料和形状相同时,拉出相同的拉力,C的长度变化最明显,由此可以表示更多更精确的刻度,所以选用弹簧C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最高。故答案为:(1)0.2;(2)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0.6;(3)C。26.【答案】(1)断路(2)60;将30Ω电阻替换为5Ω电阻(3)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电压表【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如果电阻R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将串联在电路中,此时测电源电压。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2) 先设出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表达式,然后把“1V”、“1.5V”、“2V”三个电压值代入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后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然后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进一步得出实验的改进方法;(3)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中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然后比较比值大小,从而得到结论;(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压相同,只改变电阻即可。【解答】(1) 小科用10Ω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此次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电阻R断路;(2) 设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U1,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得到:;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把“1V”、“1.5V”、“2V”三个电压值代入可得,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分别为60Ω、30Ω、15Ω,故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得小于60Ω;若仍想按预设电压进行实验,即滑动变阻器分担电压仍分别为“1V”、“1.5V”、“2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当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V时,电阻两端电压为变阻器两端电压倍,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阻阻值为,则电阻阻值只需小于7.5Ω,故符合条件的电阻阻值为5Ω的电阻,即将30Ω电阻替换为5Ω电阻;(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组数据中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都是5,即比值相等,那么得到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小科想到用此电路连接图来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只需要多次改变电阻的大小,且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27.【答案】(1)2(2)2(3)3(4)【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指针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物体重力大小; 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可求木块A受的浮力;(2)桶A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桶和水的总重力与空桶的重力差:(3)根据每次增加的沙子的重力与增加的水的重力比较即可得出结论;(4)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即可求出该液体的密度。【解答】 (1)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即桶A重为2N,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即桶B重为1.6N。如图丙,小桶A处于漂浮状态,由物体漂浮的条件可知,小桶A受到的浮力与小桶的重力相同,即F浮=GA=2N;(2)由图丁可知,小桶B和排开的水的总重力为G总=3.6N,所以,小桶A排开的水重:G排=G总-G桶=3.6N-1.6N=2N;(3)由表格数据可知,桶A与沙子的总重量从2.4N增加到2.8N,增加量ΔG沙=2.8N-2.4N=0.4N;桶A与水的总重量从4N增加到4.4N,增加量ΔG水=4.4N-4N=0.4N;即ΔG沙=ΔG水,而第3次实验中桶A与沙子的总重量从2.8N增加到3.2N,增加量ΔG沙=3.2N-2.8N=0.4N;桶A与水的总重量从4.4N增加到4.6N,增加量ΔG水=4.6N-4.4N=0.2N;即ΔG沙≠ΔG水,故错误的是第3次,(4)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F浮水=F浮液=G,由于V排水=SH,V排液=Sh.根据F浮=ρ液gV排得:ρ水gSh1=ρ液gSh2,所以。28【答案】(1)1(2)和 断开, 闭合;3.6(3)当 、闭合, 断开时, 和 并联, 电路的总电阻最小, 电流最大, 为高温挡,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则两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R 欧,高温挡时电路的总电流 安。【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当S1、S2断开,S3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2)根据分析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总功率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热敷仪处于低温挡,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热敷仪处于低温挡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U=IR计算此时R1两端的电压;(3)根据并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两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热敷仪处于高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解答】 (1)当S1、S2断开,S3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2)当S1、S3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当S1、S3断开,S2闭合时,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根据可知当S1、S3闭合,S2断开时热敷仪处于高温挡,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热敷仪处于低温挡,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IR1=0.6A×6Ω=3.6V。29.【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2)③①④⑤(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解答】(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水汽输送;②降水;(2) 图中 ③蒸腾;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 地表径流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地表径流D;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降水(2) ③①④⑤ (3)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D30.【答案】(1)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2)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块的重力为G=F浮=6N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则绳子对木块的拉力为F拉=F'浮-G=10N-6N=4N(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合金块对木块的拉力与绳子的拉力相同,即F=4N。合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则,代入数据得解得。【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在水下的体积,结合F浮=ρ水gV排计算浮力。(2)物体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计算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可知拉力=浮力-重力。(3)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总重力,合金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结合受力分析进行计算。(1)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2)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块的重力为G=F浮=6N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则绳子对木块的拉力为F拉=F'浮-G=10N-6N=4N(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合金块对木块的拉力与绳子的拉力相同,即F=4N合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则代入数据得解得31.【答案】晶状体;视网膜;近视眼;凹透镜【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结合题图1可知,图中物像A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B。(2)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见,图2的光线焦点在视网膜前方,故表示视觉异常中的近视眼。(3)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32.【答案】(1)27.2(2)③④(3)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7.2/27.2×100%=26.5%(4)解:100g×20%=(100g+m水)×5%【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数据来分析;(2)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3)溶质质量分数=;(4)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1)由实验③可知,在该温度下的20g水中,最多能溶解7.2g氯化钠,所以实验④中,在该温度下的2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最多能溶解7.2g氯化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7.2g;(2)由实验③可知,在该温度下的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最多能溶解7.2g氯化钠,所以实验③和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