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新教材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草丛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新教材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草丛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草丛中》教学设计
课题 草丛中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该课程以小草为例着重讲述如何通过线条表现生物姿态,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和表达,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对自然的关注和感悟。在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去理解和掌握技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安排了丰富的示范环节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技巧上的难关。并在讲述过程中拓展小草的象征意义和坚强精神,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教材整体有趣新颖。学习任务:观察身边的生物,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其姿态。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观察线条的变化和草的姿态,能够理解如何表现出草的生命力与生动的自然状态。2、创意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草丛场景和小故事创编。3、审美感知:通过学习草的线条表现,提高对自然界的审美敏感度,并感受线条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形式美。4、文化理解:草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坚韧不拔的精神等。通过绘画,学生能够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理解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色彩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强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学习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强调观察生物的细节,如何用线条表达生物的形状、轮廓以及生长方式。
难点 如何通过线条的变化传达生物的不同质感和生动感也是课程中的难点。
材料准备 植物的实物照片、各种线条描绘技巧的范例作品、笔、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轻风拂过草地,小草们随风摇曳起来,像在跳舞,像在歌唱。快来瞧,快来听,草丛中的故事可真不少。在草丛中,你看到了什么?如何用线条表现草的不同姿态?(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认识小草。小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它通常生长迅速,耐旱、耐寒、耐贫瘠土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小贴士草的特点是细长、柔软,叶片通常细而长,形态单纯。小草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小型动物。(出示图片)观察草的形状,留意叶的转折和叶与叶之间的穿插、遮挡关系。(出示图片)学生A:草的叶子通常呈线状,细长且弯曲。草的转折往往是在中部或尖端位置,形态变化较大。学生B: 有些叶子在前,其他则在后,遮挡了部分叶片的轮廓,造成一种层次感。草的整体构造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无规则性。小知识为什么小草总是呈现出向上的状态?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光向性)。它们会朝向光源生长,以便最大程度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出示图片)参考一株草的画法示意图,试着画一丛小草。(出示图片)转折的草叶能看到正反两个面。(出示图片)画的时候注意疏密对比哦。(出示图片)稀疏的草往往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展示了大自然的开阔和自由。密集的草形成复杂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丰富和紧张的感觉。小知识线描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状、轮廓、纹理和细节的一种绘画手法,通常为黑白色。线描可以简单、直白,也可以极其复杂,依靠不同的线条粗细、曲直、虚实、疏密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空间感。(出示图片)同学们,你在草丛中玩耍时,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呢?你是否看见过以下的小动物隐藏在草丛中?将在草丛中观察到的动物或花朵添画到草丛中,让画面更生动有趣!(出示图片) 小技巧除了昆虫和小草还可以画哪些呢?天气现象:阳光、雨滴、云雾、风等。自然景物:露珠、花朵、蘑菇、石块等。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运用线描方式大胆表现复杂而神秘的草丛,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进行创编,讲述故事。答:在茂密的草丛中,一条小蛇悄无声息地穿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草尖上,形成一圈圈温暖的光斑。一只小兔子在远处草丛里轻轻跳跃,耳朵警觉地竖起,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一只蝴蝶飞舞而过,飞进了那片草丛深处,吸引了小兔子的目光。 认识小草。学习小贴士。完成观察。学习小知识。完成小草绘画。学习小知识。学习小技巧。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认识小草的属性特点,初步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图文结合,认识小草的形状特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叶与叶之间交叉转折的形状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小草的坚韧向上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认识美术课程中常见的线描手法。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更多思路,完成小草丛创作。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2-33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特别是小草、树叶等元素,学习了如何通过线条来表达其形态、质感和生长状态。通过实践,学生逐渐掌握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技巧,表现生物的生动性和自然美。课堂强调了观察力、创造力以及表达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了线条的流畅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美术基础能力。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户外观察草的生长状态,并用水彩或者彩铅画出草的形态和穿插遮挡关系。要求注意草叶的弯曲、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四句描述小草的诗句,了解文人笔下的小草具备哪些精神?思考如何将其精神特点用绘画的方式完成表达。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草丛中一、认识小草的特点二、观察小草的形态三、学习线描绘画创作四、进行作品欣赏五、完成课堂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中国水墨画中国水墨画是一种以水墨为主要表现媒介的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写意”而非写实,追求“笔墨”之美。工具:毛笔和水墨特色:融入浓淡、干湿、浓墨和淡墨的变化,注重气韵、笔触和墨色的变化。(出示图片)2、中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梅花:象征着坚韧、清高、傲骨,因其在寒冬中盛开,常被用来象征坚强的精神。 兰花:兰花的花姿优美,香气扑鼻,代表了高洁、优雅和纯净。竹子:象征着节节高升、刚毅、清廉,其挺拔的姿态象征着正直与坚韧。 菊花: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高洁、坚强、长寿。(出示图片)3、百变的小草(观看图片)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课堂通过利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草木、花卉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之美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除了实物观察外,还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在课堂中教师将绘制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线条的使用技巧和绘制方式。使用数字化绘画软件或线条创作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精确地理解线条表现技巧,并进一步提升作品表现力。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三级目标,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生物的细节,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从而提高观察力,并且通过线条表现生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发展自己的艺术创意和表现风格。不足:仅用线条进行表现可能无法充分展现生物的丰富色彩和复杂性,容易局限表现效果。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