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新教材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五彩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新教材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五彩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五彩树》教学设计
课题 五彩树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树”为主题,教材先介绍看艺术家们常用的抽象手法引入了本课知识点,通过介绍大自然中树木的色彩和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色彩来认识物体的外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再逐步介绍三原色三间色等基础色彩以及色彩搭配组合,引导学生认识更多颜色与颜色之间奇妙的反应,最后用吹画的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精神。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教材整体有趣新颖。学习任务:观察认识自然色彩,尝试用自然色彩造型表现。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多彩的树木、花草等,以此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创意实践:通过吹气将颜料在纸上扩散,形成独特的色彩效果和五彩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体验不同色彩的组合,如三原色、三间色等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4、文化理解:完成并欣赏艺术家对于大自然生命力和色彩感的创作作品,以此更好的尝试用色彩进行形状表现。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色彩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进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大树的不同部位及其色彩变化。教授如何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大树的外形和结构。
难点 学会借助色彩反差完成大树的抽象化创作。
材料准备 植物的实物照片、各种色卡、笔、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瞧,多彩的大自然把花草树木装扮得五彩斑斓!观察图片,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红、黄、蓝、橙、绿、紫这些颜色 艺术家是怎样运用它们表现花草树木的 (出示图片)答:我在图中的树木上可以找到这些绚丽多彩的颜色。2、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艺术家用色彩表达感受和想法。他们画的树与大自然中的树色彩经常不是一样的。他们可能会使用夸张的色彩、对比色或是抽象的表现手法,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意境。(出示图片)出示绘画作品与实际树木对比图片小技巧抽象手法在绘画中指的是不再真实描绘自然界的物体,而是通过形状、线条、色彩和纹理来表达情感、思想或概念。(出示图片)树木的结构想一想大自然中哪些花草树木具有红、黄、蓝三原色。用三原色画一画、涂一涂。(出示图片)学生A:红色的花朵如玫瑰、郁金香、山茶花。学生B:黄色的花朵如向日葵、金盏花、秋天的银杏树叶。学生C:蓝色的花朵如蓝色风铃草、蓝色鸢尾花、某些蓝色的树木果实(如蓝莓)。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三原色是指红色、黄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是其他所有颜色的基础,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混合,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色彩。(出示图片)三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包括橙色(红+黄)、绿色(黄+蓝)和紫色(红+蓝)。(出示图片)小贴士三原色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而成却可以调配出其他颜色。红、黄、蓝中两者相混调和产生橙、绿、紫色,我们把这些颜色称为间色。为什么有的树叶春夏季是绿色,到了秋天就变黄色了?(出示图片)答:树叶在春夏季节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的存在,它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下降,日照时间缩短,植物开始减少叶绿素的生产,叶子中的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开始显现,导致叶子变成黄色、橙色或红色。
吹画成树使用吸管吸取颜料液体,然后轻轻吹出,形成随风飘动的颜色轨迹。可以通过控制吹气的力度来改变颜色的扩散方式。注意用嘴巴吹时,不能接触到颜料,更不能进嘴。使用吸管吹画时,切记不要将吸管尖头对准其他同学,只能对准绘画纸张。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用三原色颜料,运用滴、流、弹、吹等方式,集体创作一幅多彩的花草树木的作品。 学习小贴士。学习小技巧。学习小贴士。完成思考。学习小知识。完成思考。学习小技巧。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图文结合,感知艺术家们的抽象化表达艺术。认识美术中的抽象绘画手法。认识树木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出现的 颜色,考察学生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回忆能力。进一步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植物学知识点小科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更多思路,完成小创作。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2-33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学习了如何用自然色彩以及吹画的方式表现大树的外形。大家积极参与,分享了各自的观察体验和创作过程。通过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自然的美,创造出更多精彩的艺术作品。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创作一幅以树为主题的抽象画,可以选用任何你喜欢的媒介,着重表达树的内在情感。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五彩树一、认识抽象画二、学习大树的结构三、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四、进行作品欣赏五、完成吹画成树实践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大自然的色彩大自然中的色彩丰富多彩,包括各种植物的花朵、树叶、果实以及动物的皮毛等。色彩的变化与季节、气候、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春天的花朵色彩鲜艳,夏天的绿叶生机勃勃,秋天的树叶则呈现出温暖的金黄和红色,冬天则是白色的雪景。色彩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也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吸引授粉者和传播种子。 (出示图片)2、一起认识颜色调色盘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本次课堂中引入了抽象化的绘画方式,结合艺术作品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抽象手法描绘自然物体,并且通过介绍学习色轮、色彩对比、三原色三间色等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渐变色、色块组合等方式,构建树木外形的色彩层次感,同时在学习树木的外形时,还简单结合生态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三级目标,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学生能够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不足:对某些学生来说,掌握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