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泥巴罐》教学设计课题 泥巴罐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 本课以“泥巴罐”为主题,该课程从基础的泥巴材料介绍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捏制技巧,并结合实际生活需求进行设计。教材结合大量的插图和视频步骤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制作过程,并且附有实际制作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去理解和掌握技法。最后在知识拓展板块融入了我国的陶艺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美术课程的深度。学习任务:体验用自然材料制作器物来满足生活需求。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用泥巴制作器物,体验用自然材料制作器物来满足生活需求。2、创意实践: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新的器物,并用泥巴制作体验手工艺术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创造力。3、审美感知:通过观察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理解泥塑作品色彩、形状和质感的美学。4、文化理解:捏泥巴的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器物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色彩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紧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重点 学习如何通过捏泥巴来形成基本的形状,如圆、柱、盘等基础形式。难点 介绍相关的小技巧帮助学生让泥巴能够立体呈现,捏出器物。材料准备 实物照片、泥土、卫生纸、水、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大自然中不起眼的泥巴,到聪明的劳动人民手中可是个宝贝。它可以被搓成条,盘成各种各样的容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他们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也来试试吧!(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小贴士小泥巴泥巴在湿润状态下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捏制和成型。还具有一定的黏性,能够黏合不同的材料。(出示图片)搓一根长而均匀的泥条,并试着将搓好的泥条拼接成自己喜欢的图样。(出示图片)小知识泥条盘筑法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出示图片)如何将一根根的泥条盘成一个立体容器呢?(出示图片)学生A:螺旋盘筑法:将泥条一圈一圈地盘绕起来,每一圈都轻轻压实,逐渐向上堆积,直到形成所需的形状。学生B: 叠加法:将泥条逐层叠加,每一层泥条与下层相互交错,逐步塑造容器的外形。小技巧我们也可以让泥巴作品穿上靓丽的“花衣”!在泥塑完成后,使用颜料进行上色,就可以变成彩色的小罐啦。(出示图片)还有哪些简单的可以让陶艺成型的方法?捏制法:用手指和手掌捏制出陶器的形状,适用于小型作品,如杯子、碗等。 模具法:使用现成的模具将泥料压制成形,适用于量产或者复杂的形状。跟着视频一起学一学。(出示视频)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尝试用泥条盘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容器。1.绘制设计草图。2.根据设计图制作底部。3.将水和泥进行混合,制成泥浆做黏合剂。4.开始逐层盘筑泥条。5.泥条连接处轻捏压,黏合加固。6.添加装饰部分,静置晾干,制作完成。四、单元小结(1)欣赏评述1.描述:仔细观察右侧作品,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来自大自然的艺术材料?(出示图片)答:画面中可以看到树干、树根、地面上的落叶、泥土等来自大自然的基本物质材料。2.分析: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纯天然的材料创作作品的?答:利用了树林的形态,树根本身的纹理和造型以及地面上的落叶、泥土等自然材料构成了作品的大地背景。3.解释: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作者是以大自然中的哪些元素为灵感来进行创作的?答: 树根元素和火焰元素。4.评价: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最好的老师,通过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其他收获?答:通过这件作品可以深刻认识到大自然蕴含着无尽的创作灵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细致地观察自然,不仅仅关注那些显眼的美景,还要留意像树根、落叶等容易被忽视的自然细节,从中发现独特的美和创作的可能。(2)评价要点1.能从大自然中找到线条、颜色、肌理。2.能将从观察大自然得到的启发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3.能运用线条、色彩、媒材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感情。4.有作品意识,能将平常习作及相关图片收集整理,放入个人美术评价档案袋中。(3)学习屋环境艺术,是一种介于建筑和雕塑之间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利用自然界的生态条件,比如土地、岩石、沙丘等创作大型项目。这种创作与20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密切相关。(出示图片) 认识泥土。学习小知识。完成思考。学习小技巧。完成思考。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完成单元小结内容。 认识泥土的属性特点,初步引入本课所学内容。介绍捏泥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通过一根泥条盘成立体容器,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所学知识内容。结合视频学习更多陶艺成型的办法,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完成问答互动并在一次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强化所学知识点。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0-31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泥巴捏制技巧,能够设计和制作一些简易的日常器物。通过实践,学生逐渐掌握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捏泥技巧,制作出立体的器物,希望学生能将今天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实际生活中,不仅制作出美观的器物,还能体验到陶艺的魅力。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你想制作的泥巴器物的草图,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用途,并写下你的感受。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板书 泥巴罐一、认识泥土的特点二、搓泥巴实践体验三、学习泥条盘筑法四、进行作品欣赏五、完成课堂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古代泥人古代泥人是一种用泥土制作的小型雕塑,通常用于民间艺术和宗教祭祀中。泥人形象多为动物或人类,富有生动的表情和生活气息,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 泥人张是中国传统的泥人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泥人以塑造生动、形象丰满的农民、儿童等形象著称,极具民间风情。(出示图片)2、泥土的用途陶艺制作:用于制作陶器、雕塑等艺术作品。 建筑材料:泥土可以用作砖、瓦等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尤其在古代建筑中常见。农业用途:泥土是种植作物的基础土壤,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支持植物生长。化学用途:泥土中的矿物成分有时可以用作化学原料,或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过滤作用。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课堂通过介绍泥土的特点,并出示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泥塑作品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还通过网络上的陶艺课程视频、教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技术,还能接触到丰富的陶艺文化背景,了解各地区的传统手工艺风格和历史。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三级目标,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通过捏泥巴,学生可以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和制作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器物,同时捏泥巴制作器物有助于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理解物体的立体感。不足:泥巴的材料容易受天气影响,干燥过程中易出现裂缝,需要不断调整与修复,同时泥土较脏,容易弄花学生的衣物,存在一定卫生安全隐患。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