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公交车上》教学设计课题 公交车上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教材分析 本课以“公交车上”为主题,重在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观察分析公交车的特点结构,帮助学生能够用美术符号表达记忆中的情景,再引出夸张手法引导学生根据夸张的特点完成公交车绘画创作,最后拓展介绍了更多出行工具以及乘坐公交车时的安全准则,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还有安全提示,教材整体有趣新颖。学习任务:观察交通工具的细节,描绘公交车。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以及实物绘画举例,理解如何通过线条和细节以及夸张手法传达个人情感。2、创意实践: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绘画公交车,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和动态。3、通审美感知:通过回忆坐公交时的经历和感受,提升对城市交通工具的感知,明确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4、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不同的交通工具,促进学生对不同城市文化的理解,例如不同地区的公交车可能有不同的外观、功能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色彩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紧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重点 公交车作为一个具体的物体,学生需要掌握其外形的特点,包括车身的线条、窗户的布局等。难点 1、如何通过夸张手法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化的抽象转化是本课教学难点。2、如何表现出公交车的动感和速度也是一大难点。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笔、纸张、参考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公交车,载乘客,椅子整齐排排坐。守秩序,讲礼貌,汽车就要出发了。2、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每天上学时,你的出行工具是什么呢?是公交车?还是小轿车?还是校车呢?(出示图片)3、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初步了解出行工具。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小贴士1、什么是出行工具?出行工具是指帮助人们在不同地点之间移动的交通工具。它们通过提供便利的运输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日常的出行需求。2、出行工具有哪些?跟老师一起看一看这些出行工具吧!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摩托车 小轿车、三轮车、邮轮 小知识校车是专门为接送学生上下学而设计的交通工具。它通常具有鲜明的黄色外观和标识,确保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校车内部分隔和座椅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看一看:图上的公交车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学生A:这是公交车的侧面,总共有三层,有坐着的人和站着的人,只有一个司机。观察生活中的公交车,我们除了表现它的侧面,还可以怎么去表现? 出示公交车的结构图片学生A:通过抽象化的手法表现公交车的形态,用几何形状、线条等形式来诠释它的功能和动态。学生B:还可以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车轮、车身的流动感。(出示图片)观察下图公交车内部的物体,请和你的同学说一说它们可以用什么形状来表现,试着画一画。(出示图片)小技巧适当地夸张公交车的特征,可以让画面主体更突出。(出示图片)小知识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实际物体的形态、比例、颜色等进行强调或放大的方式,使其在视觉上更加引人注目。例如将公交车车身画得比实际更长、更大,或者将车轮画得特别大。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公交车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出示图片)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请结合回忆与想象,用夸张的方法画一画公交车,并添画车内或车外的人物。 学习小贴士。观看出行工具的图片。思考公交车的特点。学习小技巧。学习小知识。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认识出行工具,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具体多样的出行工具图片,强化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观察公交车的特点,以便帮助学生运用到创作中,表达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夸张手法。进一步详细讲述什么是夸张手法以及如何使用夸张手法完成公交车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1-32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回忆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结合具体的画幅作品进行回忆的重塑,并介绍美术中的夸张手法进行公交车抽象化绘画实操,帮助学生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最后进行绘画实操,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用美术语言表达感受还认识了生活中的出行工具。课堂过程中,学生们在分组活动中交流合作,互相启发,收获了很多关于人物表现的创意和技巧。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选择一个常乘坐的出行工具,画出从不同角度(如正面、侧面、斜上方等)的形态,注意透视和细节表现。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板书 公交车上一、认识出行工具二、分析公交车的特点三、学习夸张手法并完成公交车绘画四、进行作品欣赏五、作品绘画实操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公交车上有什么?如何绘画公交车上的细节?挂环、扶手、车窗、标志牌、座椅(出示图片)2、安全坐公交等车时要站在站台上,远离车道。上车前要等车辆完全停稳,不要在车门前后走动。站着时要抓紧扶手或挂环,防止车辆启动时失去平衡。在车内坐好或站稳,尤其是在车辆转弯或刹车时要小心。在到站前,可以提前准备好下车,不要慌张。3、乘坐公交准则乘客应在站牌处排队等候,避免争抢上车。进入公交车时,应按顺序上车,不要推搡。不在车内大声喧哗,避免影响其他乘客。为老弱病残孕等乘客让座。在车内站立时要紧握扶手,避免摔倒。4、不同国家的公交车观看视频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在本次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同伴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共享创作经验和技巧,强化乘坐公交车时的回忆,增加学习的乐趣;同时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表达感受,最后通过绘图来进行更现代的艺术创作。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学生通过观察公交车及其周围环境,提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强化了对出行工具的认识,同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一些学生可能不太记得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和感受,且结合夸张手法绘制抽象化的公交车及其环境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细节的表现上。影响学生创作内容,美术课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完成作品,对于时间有限的学生可能是一种挑战。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