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动物的“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的第一点“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 ”跨学科概念。本课为单元起始课,指向学科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 ”,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 ”的跨学科概念。本单元以《动物的“家 ”》为起点,认识生活中天然的材料——自然物,并利用自然物建家,为后续两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始于鸟类中的“建筑大师 ”——中华攀雀的巢穴,聚焦“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它们用哪些材料建造自己的家? ”这两个核心问题。探索环节,通过探究四种生活中常见且生活环境不同的动物的家,引导学生描述动物的家,并观察其建家材料的特点。研讨部分,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建家材料均为自然物(来源于大自然、无加工的材料),知道人类也可以像动物一样利用自然物来建家,并研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在拓展部分,了解远古人的家及不足之处,为后续对人造物的认识及利用人造物建家做铺垫。【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知晓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不同动物的家也各不相同。他们知道松鼠、野兔、蚂蚁、鸟等常见动物的家在哪里,但对动物建家的材料关注不多,对自然物的概念相对陌生。二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对自然界不同环境中不同动物的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观察动物的家也是兴趣盎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认识动物和早期的人类利用自然物筑巢、建家。科学思维目标能用口述的方式描述动物的家及建家材料的特点。探究实践目标观察动物的家及建家材料,总结出动物建家材料的共性,并评价用自然物建1家的优缺点。态度责任目标在观察动物的家活动中,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动物和人类建家的材料表现出兴趣,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动物的家及建家的材料。难点:总结动物利用自然物修建巢穴的共性并推测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学生:动物的家图卡和树枝、干草、泥土、羽毛、树叶等实物、观察记录单、评价表。教师:动物的巢穴(需提前观察校园环境,寻找合适的动物巢穴)、多媒体课件、班级评价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动物王国建家大赛的图片:中华攀雀获得鸟类“建筑大师 ”的称号。提问:你们知道中华攀雀是如何建家的吗?播放视频:中华攀雀建家。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的中华攀雀的家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预设:水滴形状,挂在树枝上;用树皮纤维(芦苇秆)、兽(羊)毛作为基础固定材料;用蒲绒、杨(柳)絮铺在内壁,填充与加固,可以遮风挡雨、保温。2.揭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不想了解其他动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家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中华攀雀的“建筑大师 ”称号和建家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鸟类巢穴的趣味性激发探究欲望,唤醒学生对动物家的已有认知。二、探索:了解常见动物的家及建家的材料1.出示燕子、蚂蚁、松鼠、螃蟹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 4 种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吗?预设:燕子的家是鸟巢,用泥土、干草、树枝等材料建在屋梁或房檐下;松鼠的家在树洞里;螃蟹、蚂蚁的家在地下泥土里。22.提问:关于这 4 种动物的家,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这 4 种动物的家的大小;它们用什么材料建家;它们怎么建家;它们喜欢在什么环境里建家居住。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4 种动物,降低认知难度,确保探究活动可操作。 “关于这 4 种动物的家,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一问题,拓展学生的研究思路。3.课件出示 4 种动物的家的资料卡。教师:请结合资料卡,进一步学习这 4 种动物的家的信息,完成探究任务。4.播放实验指导视频,明确任务要求。(1)学习4 种动物的资料卡,画一画:感兴趣的信息。(2)组内讨论,选择模拟其中的一种动物;勾一勾:完成 1 号记录单。(3)完成 1 号记录单后,举手示意老师,领取材料,用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折一折等方法观察这种动物建家材料的特点,完成 2 号记录单,并思考选择这些材料建家的好处。(4)整理材料。(5)根据记录单的内容,组内练习分工汇报。5.课件出示探究活动记录单,让学生了解记录单。6.温馨提醒:(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填写 1 张记录单;(2)活动时间:12 分钟,最后 4 分钟组内练习分工汇报。设计意图:提供图文资料和实验视频,帮助学生高效获取关键信息,弥补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动物建家)和材料观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合作学习。三、研讨1.交流研讨一:分别模拟燕子、蚂蚁、螃蟹和松鼠的小组成员依次上台戴上动物帽进行汇报,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通过班级评价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对于赞同的观点竖大拇指点赞,有异议的则举手发言。每组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及时补充板书,并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疑惑、补充,快速引导全班学生校对、修正记录单上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以动物视角汇报,增强代入感,鼓励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学会质疑与补充,培养科学交流能力。32.交流研讨二:提问:你认为这 4 种小动物谁最聪明?它聪明的地方在哪?预设:我认为蚂蚁最聪明,因为蚂蚁的家分为多个不同功能的小室;我认为燕子最聪明,因为燕子用自身分泌物可以把泥土、干草、树枝这些材料都粘在一起来建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建家的智慧(如蚂蚁分功能区、燕子巧用粘合剂),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科学思维。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 4 种动物的家,知道了它们建家的材料,像这些来源于大自然的、无加工的材料,科学上称为自然物。(板书)四、拓展1.提问:人类可以用这些自然物建家吗?汇报支架:我认为_____(稻草、泥巴、树枝、杂草)可以用来建造_______ (墙、屋顶、支柱),理由是________。预设:我认为稻草可以用来建造房顶,理由是稻草可以有效导流雨水;泥巴可以用来建造墙,理由是干泥巴比较坚硬;等等。2.出示图片:人类远古的、原始的房子。提问:这些房屋有什么不足?预设:容易倒塌、不安全、不牢固、不防野兽。3.教师总结:是的,用自然物建造的家仍然存在不牢固、不安全等不足,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选择更多的材料建家,建家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后续的课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4.拓展作业:通过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更多动物建家的信息;观察人类的家是什么样的?用了哪些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讨论“ 自然物能否用来建人类的家 ”,将动物建家经验迁移到人类早期房屋(如稻草屋顶、泥巴墙),体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物的优缺点(如不牢固、不防野兽),为人造物埋下伏笔,体现单元整体性。【相关练习】1.下列哪种动物的家是用树枝、树皮和干草在树上建造的? ( )A.燕子 B.松鼠 C.螃蟹 D.蚂蚁4答案:B解析:燕子的家是用泥土、树枝、干草和自身分泌物等材料建造的;螃蟹和蚂蚁的洞穴在土里,材料也不同;松鼠的家是用树枝、树皮和干草在树上建造的。因此本题选 B。2.燕子的家主要用哪些材料建造? ( )A.泥土、树枝、动物分泌物 B.树叶、石头、沙子C.塑料、玻璃、金属 D.稻草、木头、绳子答案:A解析:燕子的家使用泥土、树枝(干草)和动物分泌物(如唾液)粘合建造,这些材料属于自然物;选项 B 中的石头和沙子不常用于燕子筑巢;选项 C 和 D 中的材料是并不是自然物,不符合燕子建家的特点。因此本题选 A。3. 自然物是指人类加工后形成的材料,比如砖块和玻璃。 ( )答案: ×解析: 自然物是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得、未经加工的材料,如泥土、树枝等。因此本题是错误的。4.动物建家需要多种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可以从多个地点获得。 ( )答案: √解析:燕子建家需要泥土、树枝、干草等材料,这些材料分别从农田、山林等地方获得,其他动物的家也需多种材料,且来源多样。因此本题是正确的。【板书设计】5【相关表单】课堂学习评价单评价等级 评价内容 ☆ ☆☆ 获得☆数量会观察 o能观察资料卡、材料 o能观察资料卡、材料并获取信息 ( ) 颗☆会合作 o能达成一致意见选择一种动物来完成任务 o能合作完成任务,并分工进行汇报 ( ) 颗☆会交流 o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o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 ) 颗☆我一共获得 了( )颗☆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