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设计小房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设计小房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4《设计小房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的第二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 1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的第二点“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 ”的第一点“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 ”和“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的第二点“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本节课衔接前 3 节课“家 ”的情境,学生首次以“工程师 ”的角色参与科学学习,要尝试像工程师一样经历工程设计的过程。学习内容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人类活动与环境 ”“工程设计与物化 ”,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 ” “系统与模型 ”跨学科概念。
本课情境呈现了两名小学生用废旧纸箱做一个小房子的生活情景,引出本课任务:用废旧物品(材料)造一座小房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明确任务板块,引导学生将任务拆解、分析、具象化。设计方案板块,指导学生根据已经积累的“造房材料研究 ”的科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所需实现的功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拓展板块,学生根据设计补充所需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建造活动做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对废旧物品很熟悉,他们也可能经历过处理家里废旧物品的活动,如作为垃圾处理、卖给废品收购站等,甚至也会改造后另作其他用途。但这些体验主要是把废旧物品仅作为物品进行处理,没有从材料的视角去思考在废旧物品再利用时“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
从课前调查来看,二年级学生对打造校园阅读用的小房子模型的兴趣度很高,他们是天生的“建筑师 ”。他们在生活中有过搭房子的经历,如用乐高、积木等,已经知道在搭建书屋时需要设计并安装门、窗户,他们还会想着在书屋内设计功能区、休闲区、阅读区等,他们对于房屋的设计与建造更多是停留在美观与使用需求上。当问到“如果要造一个小房子模型,你会选择用哪些材料? ”时,他们的想法也很多,会想到用纸箱、海绵纸、纸盒、雪糕棒、木头、砖块等,他们还
1
会考虑房子的坚固程度以及是否方便搭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造一座小房子需要考虑房子是否稳固、明亮、通风等因素,要实现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使用具备一定特点的材料来实现。
科学思维目标
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观察废旧物品(材料),初步完成小房子设计图。
态度责任目标
在整理废旧物品(材料)的活动中,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周围的物品,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出房子的设计图。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绘制房屋设计图。
【教学准备】
学生:分区材料回收箱(自主收集可再次利用的材料)、房屋设计图记录单。
教师:纸盒模型、教学板书、实物材料板贴、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一)了解书屋,明晰任务
1.出示信件,发布任务。
(
二年级的小设计师们:
你们好!我是校长。学校希望在校园建造一座小房子做同学们的课间阅读空间,想邀请你们设计建造一个小房子模型。
材料要求:收集到的废旧物品。
期待你们的作品!
校长室
X

X

X

)
2
2.出示小房子的地址。
3.讨论设计并建造模型的意义,并揭题:今天我们就先来设计小房子。(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根据学校的需求,建造一个阅读用的小房子。这样的情境更真实,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学生的设计稿可能被采用,更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更大兴趣和参与热情,会投入更多的关注,真实性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二)拆解任务,明确要求
1.整理收集的废旧物品,根据物品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出示活动视频:“你有我也有 ”活动。视频内容:每个人拿出自己所带的物品,一一向小组同学介绍这是什么物品,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你们有吗? ”将同样材料的废旧物品一起放进材料回收箱相应材料区。
过渡:同学们,你们学会整理了吗?给你们 3 分钟的时间,音乐响起,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整理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小组收集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由哪些材料组成。在前期材料特点认识的基础上,为后续有目的、有方向的设计活动提供准备。
2.明确任务标准:
观看图片,了解阅读书屋这类房子的特征。
(1)出示茅草屋和阅读书屋的图片,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通过追问,引出稳固的房屋特点。(板书:稳固)
课件出示稳固的评价标准。
提问:我们在设计模型时,关于墙体,会考虑些什么?
预设:选择稍微硬一些的盒子。
出示塑料盒子,这个盒子很硬,怎么样呢?
小结:稍微硬一点的盒子适合做房屋模型,但是选择时也要考虑是否容易裁剪、切割。
(2)出示无窗房屋和有窗房屋的图片,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通过追问,引出明亮的房屋特点。(板书:明亮)
课件出示明亮的评价标准。
3
提问:我们在设计模型时,关于窗户,会考虑些什么?
小结:窗户的大小、数量、位置和材料都很重要,都需要考虑。
(3)提问:设计的房子要让学生可以自由进出,所以设计时要注意什么?通过追问,引出门足够大的房屋特点(板书:门窗足够大)。
课件出示足够大的门窗的评价标准。
明确任务(板贴):我们要建一座比较稳固、明亮、通风、方便进出的小房子,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建议至少用到两种材料。
(4)课件出示至少 2 种材料的评价标准。
小结:优秀的工程师会先观察材料的特点,再进行选择。然后根据材料的特点对房屋结构进行详细的讨论与设计,画出设计图。
设计意图:讨论书屋这类房子的基本结构,是为学生设计“ 小房子 ”积累依据。通过认识对比书屋和其他房子(茅草屋和无窗房屋)的不同特点,以及用户的需求,学生了解“ 坚固、明亮、通风、方便进出 ”等特点,引出驱动性任务,并贯穿整个活动。
二、设计方案
1.画设计图。
(1)设计房子模型。
两人一组,先讨论用哪些材料来造房子的门、窗和屋顶,在设计单上连线房屋结构和选择的材料。材料可以重复,但是要保证至少选择了两种材料,最后再进行设计。时间为 10 分钟(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经历工程设计时,绘图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搭建脚手架,指导他们如何画出一张设计图。要求不能过高,只需画出房子的基本结构以及所需的材料即可。
(2)学生活动:10 分钟。
教师巡视并指导。
2.设计后的研讨。
(1)过渡:老师刚才看到我们每一个工程团队都非常积极地投入画设计图中,相信你们都会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每个工程团队是怎么设计房子的呢? (出示事先拍好的设计图,进行对比展示)
(2)讨论:哪一个窗户的设计,更容易满足明亮、通风的需求?
4
(3)讨论:哪一个门的设计,更容易满足方便出入?
小结:看来门的设计要考虑用户的需求。
(4)讨论:哪一个屋顶和墙体的设计更容易满足稳固的要求?
小结:无论哪一种屋顶,它们都能帮助我们遮风挡雨,设计很有想法。
设计意图:设计后的研讨环节,利用投影仪进行对比展示,结合分层问题链,从争议最小的屋顶→ 窗→ 门,逐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知道设计书屋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综合考虑结构与功能的多个因素,完善设计图。
三、拓展
下节课,我们将建造房子模型。如果你们课前收集的废旧材料不够,你可以根据小房子设计图, 再次收集,补充所需要的材料。
【评价设计】
本节班级评价维度说明:
(1)会交流:能倾听同学们的表达,能向同学们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2)会合作:在设计房子的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互相听取并尊重他人意见。
(3)会设计:能仔细观察物品的特征,说出材料的特点,并能以此为设计房子的依据。
5
小组评价表:我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
评价项目 我得到的☆
我会设计 我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画在设计图上。 我不仅会画设计图,还能在设计书屋时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特点,以此来选择不同的材料。
我会交流 我在小组内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能在小组、班级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会合作 我能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但遇到不同意见时,我不能决策。 我能和小伙伴合作,遇到不同意见时,我能很好地解决。
设计意图:小组评价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小组收集“印章 ”装在“小房子 ”里,不仅与学习的主题相呼应,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关练习】
1.大多数人们居住的房子和下列( )物品的外形相似。
A.圆柱形水桶 B. 方形纸盒 C. 足球
答案:B
解析:经过本节课的讨论并设计,学生会体会到,房屋的外形会影响房屋构造的设计,同时也会影响房屋的功能,现实生活中人们居住的房子大多数是方形的,方形的房子便于人们设计、建造和使用。因此本题选 B。
2.设计房子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可多选) ( )
A.选择一种材料 B.明亮 C.稳固
D.通风 E.方便进出
答案:BCDE
解析:房屋的设计需要结合使用人群的需求,才能住得舒服。所以房屋稳固是安全性的体现,明亮通风是居住人群的生存必备条件,房屋的适用人群需要进出房屋,方便进出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题选 BCDE。
【板书设计】
6
【相关表单】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