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本试卷共6页,19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试时间:2025年8月22日上午1030一11:45★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拔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战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表明,最初楚人来到江汉大地,使用的是从中原带来的“股式鬲()”。由于南方地区地面潮湿不易点火且饮食多汤汁,养秋时期的楚人加高了鼎足,制作出了三足中空、足部高耸的“楚式鬲”,与中原地区的矮足鬲形成鲜明对比(下为考古绘图)。战国晚期,部分“楚式鬲”又出现矮足化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式鬲(湖北出土)华北袋足鬲A.南北文化持续交流与碰撞B.区域文明发展路径迥异C.南北方饮食习惯逐渐趋同D.经济发展推动观念变迁2.“赐脯”是秦汉时期的宴饮制度,主要表现为君主通过“赐大酮”形式特许民间连续几日聚饮。下表为秦汉时期赐醋情况表(节选)。由此可见,“赐谢“制度时问内容原固出处秦始皇二十六年大硝统一六国,设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文帝即位初酺五日汉文帝登基《史记·文帝纪》武帝元朔三年令民大铺五日秋,罢西南夷,城朔方城《汉书·式帝纪》章帝元和二年令天下大脯五日凤乌现,祖宗旧事,或班恩施《后汉书·章帝纪》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①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②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③体现了民本的政治内涵④显示皇权至上的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三国志》中记载了不少“异姓拜母”的行为,即意气相投的武人或士人群体通过尊敬“共同的母亲”维护和加强彼此间信任与情感关系等。如“孙嵩义救赵岐,拜母结交”、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等。据此推知,这一现象A.根本目的在于消解彼此矛盾B.反映了门阀政治对血缘的重视C.有利于凝聚和壮大宗族力量D.体现了儒家伦理的政治化运用4.北宋末年至南宋前期,武学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武学生员学习的内容包含了诸多儒家经典内容及诸家兵法、武艺、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事及阵队演习。据此可知,当时A.崇文抑武国策逐步改变B.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多元化C.疆防压力影响教育取向D.理学思想促进军事专业化5.明初反映自然灾异的辞赋的数量相对较少,从洪武至成化年间仅有三篇;中期的灾异辞斌数量剧增,且多是骚体,充满情绪感,明末的灾异辞赋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这表明A.自然环境变迁决定灾异辞赋风格B.当时自然灾害愈发频繁C.政治经济态势影响文学作品内涵D.社会主流思想逐渐变化6.下表为祥务运动时期开办的部分民用企业。据此可知开办年份企业名称创办人经营形式工人数经费(银元)》1873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官督商办不详27800001876年台湾基隆煤矿沈葆祯官办10001958041878年直求开平烘矿李鸿章、唐廷枢官督商办3500-450020559441878年兰州机器织呢局左宗棠官办不详13900001890年湖北汉阳铁厂3000官办55600001890年湖北大治铁矿张之洞1500-17001894年湖北缣丝局官督商办300111200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李鸿章、盛宣怀官督商办40001118900A.清政府不再限制民间投资设厂B.民用企业都重视利用民间资本C.民族工业整体布局得到了调整D.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得到了发展7.1912年7月,北洋政府极力推崇印花税,称其“取之于民甚微,而其收入乃甚巨”,并强调“诸文明国莫不争相仿办”。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北洋政府A.准备通过税制改革强化中央集权B.试图开辟新税源以缓解财政危机C.积极效仿西方建立现代税收体制D.借助新税征收缓解贫富悬殊现象8.抗日战争时期,“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国”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组织和领导南洋华侨从各个方面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国际医疗队奔赴中国战场支极中国人民的斗争。他们的举动A.说明了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岸力量B.诠释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深层缘由C.体现出海外侨胞浓郁的家国情怀D.反映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协作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28答案ACCCB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CBAC1.【答案】A【解析】楚式鬲的演化进程,折射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A:区域文明发展路径有相似性,并非完全不同,排除B:地域饮食习惯日益趋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未体现思想观念变迁,排除D。2.【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赐醋”发生的时间,大都是国家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如国家统一、新帝登基、军事胜利或出现祥瑞之时,但未必是社会盛世景象。①错误;赐醋是一种政治性宴饮,体现王者布德和与民同乐的民本政治内涵,也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②③正确:赐酺本质是皇权对民间活动的特许与控制,具有皇权至上的特征,④正确:综合以上分析,选择C项。3.【答案】D【解析】一般而言,“异姓拜母”现象是指非血亲关系间朋友相访、礼拜对方母亲,深化交谊的行为。曹丕和孙策的行为,也体现了君主通过礼敬功臣母亲来强化主臣关系的政治考量,其不是为消解彼此矛盾。故A错误。在汉末三国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希望凝聚更为广泛的力量以保存家族实力或建功立业,除了加强宗族间紧密关系外,非血亲间的交结活动势必会更加频繁。但从“异姓拜母”的内涵看,B、C理解错误。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后,人们对于孝道和儒家传统伦理关系卜分重视,“异姓”通过“拜母”而加强联系、君主通过拜母而笼络臣子,可见孝道成为服务政治统治的工具,故D正确。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在宋代由于民族政权间的并立所带来的边疆压力在客观上对军事人才需要增加,从而促使武学教育的发展,故C项正确。尽管武学教育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前期有所发展,但这仅是军事需求下的局部调整,并未动摇“崇文抑武”的根本国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武学教育在专业化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多元化”和“军事专业化”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第1页(共5页)5.【答案】C【解析】明代各时期反映自然灾异的辞赋各具特点,明初重农耕、自然气候相对较好,文学方面又受到钳制,因此明初的自然灾异辞赋数量相对较少,从洪武至成化期间仅有三篇;明代中期国力逐渐衰弱,气温开始降低,灾害频发,君主昏庸,作者们敢于书写时政,抨击朝堂,加之复古思潮涌起,这一时期的灾异辞赋数量剧增,且多是骚体,充满情绪感:明末则正式迈入世界气象学上的小冰河期,灾异频频,战乱四起,朝廷上奸佞横行,民不聊生,这时期的灾异辞赋通过极端自然灾害的描写,影射社会矛盾与政治腐败,呈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A项“决定”过于绝对,错误。辞赋特点变化与自然灾害有关,但并不能说明灾害越来越频繁,B错误。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明代文人的思想变化,但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反映自然灾异的辞赋的多少和风格与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故C正确。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可知,洋务运动通过官督商办企业引人了商人资本,促进了私人投资和市场化经营:工人数也表明劳动力商品化趋势,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滋长,故选择D项。材料没有体现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官督商办本身体现的是一种监管和限制,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故排除A项。表格中的企业既有“官办”,也有“官督商办”,不能反映民用企业都重视利用民间资本,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刚刚兴起而非民族工业整体布局调整,习惯上民族工业主要指民办,排除C项。7.【答案】B【解析北洋政府成立初期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库空虚,外货沉重,传统的税收难以满足需求。印花税作为一种税源广泛、征收成本较低的新税种,被袁世凯视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题干中“收入乃甚巨”也直接反映了希望通过开辟新税源以增加财政收人的目的。故选择B项。印花税的推行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的单一的税制改革,不涉及权力分割或集中,排除A项。题干提到“诸文明国莫不争相仿办”,确实体现了效仿西方国家的意图,但非系统性地建立现代税制,故排除C项。推行印花税无从反映缓解贫富悬殊现象的意图,排除D项。8.【答案】B【解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层动力包括民族凝聚力、人民动员和国际授助等多方而因素。陈嘉庚的举动体现了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是抗战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求恩的举动则彰显了国际人道主义报助,为抗战提供了外部支持。两者共同诠释抗战胜利的“深层因素”一即得道多助,故选择B项。白求恩的行动(率领国际医疗队)更多体现国际主义精神,不属于民族统一战线范畴,也与家国情怀无关,排除A、C项。陈嘉庚的行为不属于官方范畴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排除D项。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阅兵仪式中领袖的发言主题及关键词本身是宜传党的执政理念的方式之一,这就为大众提供了了解党执政理念的窗口,①正确。“人民”一词高频出现,凸显党与人民的紧密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第2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参考答案.pdf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