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 观察下图,你能得出最准确的解读是( )
A. 民族大交融 B. 从分裂到统一
C. 分封制盛行 D. 民族政权分立
2.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曾经见证了中华民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辉煌历史的城市是( )
A. 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北京
3. 盛唐气象表现在很多方面。以下属于描写民族关系的诗句是( )
A. 两度西域通丝路,天下唯此君一人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陆游
5. 宋太宗在位期间,开科8次,录取进士1457人,数倍于唐朝和宋太祖时。宋仁宗在位20多年,录取进士近万人,约为终唐一朝总数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B.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C. 国家经济的繁荣兴盛 D. 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6. 制作历史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体现时代特征。下列时间轴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B. 政权并立,战和并存
C. 商业繁荣,文化昌盛 D.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7. 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8. 对峙,即相对而立之意,是指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制衡状态。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金灭北宋 B. 南宋建立 C. 郾城大战 D. 宋金和议
9. “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自元末诗人戴良的《凉州行》。诗句反映了当时( )
A. 音乐艺术的进步 B. 文化生活的丰富 C. 边疆管理的强化 D. 民族交融的发展
10.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材料表明宋朝( )
A. 商业繁荣 B. 坊市分离 C. 文化昌盛 D. 交通便利
11. 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12. 关于“程朱理学”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理学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B. 程颢、程颐、朱熹成就最为突出
C.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D.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13.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苏轼词集》《窦娥冤》《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典籍。由此可知,他们共同反映的主旨是( )
A. 频繁的对外贸易 B. 发达的宋代经济 C. 和睦的民族关系 D. 繁荣的宋元文化
14. 明太祖敕谕:“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此举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完善监察体系 D. 削弱藩王权力
15. 明朝科举考试禁止发挥主观见解,对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言论进行惩罚,所选拔之贤能只是满脑子纲常名教,“不会犯上作乱”的读书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专制统治的加强 B. 统治危机的加深
C. 世界形势的剧变 D. 儒学地位的提高
16.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结合历史,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中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 葡萄牙攫取澳门租住权
C.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 D. 沙俄的势力侵入黑龙江
17. 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以为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而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这种现象最终引发了( )
A. 李自成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黄巢起义
18. 清政府曾要求出海商民登记领取船引(票、照)和腰牌,注明船只丈尺、出海情由、载何货物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回国。这反映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闭关锁国 D. 鼓励海外贸易
19. 在这本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矿业等技术的科学著作中,作者认为人类可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该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20.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轴线两边建筑均保持着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极富中正平衡之美。这一布局彰显了( )
A. 先进传统科技 B. 和谐均衡的理念
C. 繁荣的都市文化 D. 森严的等级秩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一方面,这得益于发达的交通……另一方面,经由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中华文明愈加丰富多彩。
——摘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材料二 唐朝时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波斯、埃及与欧洲,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朝开凿的莫高窟现存壁画约45000㎡,各种彩塑3000多身……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唐科技文化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3)综上所述,用几个恰当的词汇归纳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宋代瓷器 图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两个经济领域的成就
(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给以上探究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南宋持罗盘陶俑 图二 宋代火铳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编自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两幅图片所代表的科技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内容和材料一的科技发明有何关系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封建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发达,为明朝发展对外关系和远洋航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二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发展对外关系和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今发展对外关系有何启迪。
25.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2)据图二,指出清朝的疆域东南到哪里 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这一地区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对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原因:发达的交通;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符合题意表述正确两点即可)
(2)地位:隋唐科技文化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或隋唐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符合题意即可)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的完善等。(符合题意其它答案也可)
(3)特点:繁荣;富强;开放;安定;统一;接纳;包容;交流等。(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22题答案】
【答案】(1)领域:图一是手工业;图二是商业。
(2)变化: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相对安定等。(符合题意即可)
(3)主题:宋代经济的繁荣。(符合题意即可)
【23题答案】
【答案】(1)影响:图一: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图二:火药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关系:宋代统治者重视文教事业,促进了科技的发达。(关系表述清晰即可)
【24题答案】
【答案】(1)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实力的强大;科学技术的发达;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符合题意三点即可)
(2)影响: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和友好交流。(意思相近其他答案也可)
(3)启迪:发展对外关系需要国家统一和稳定;需要增强综合实力;需要大力发展科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和中外交流等。(符合题意即可)
【25题答案】
【答案】(1)措施: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哨所;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落。(任意两点即可)
(2)东南疆域: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机构: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