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江一中2025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打错得0分)1.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或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的彩球总数必须相等,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彩球的大小和形状必须相同B.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若制作3对同源染色体,需要3种颜色的橡皮泥C.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中,先在低倍镜下找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D.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中,四种碱基材料的数量必须相等3.外显率是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果蝇的间断翅脉(aa)的外显率为90%,其余10%的aa与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野生型。两只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野生型∶间断翅脉=1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只亲本果蝇的表型相同 B.F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9/20C.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间断翅脉个体占9/16 D.利用间断翅脉个体可以鉴定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4.某植物花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表现型不一定为白色和最红色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占1/8或3/8D.用F1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每种表现型都占1/45.中国早在《诗经》中就有“田祖有神,秉男炎火”的记载(《诗·小雅·大田》),意思是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四种可能情况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6.布偶猫(XY型)的毛色有红色、黑色和巧克力色三种,分别受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1、R2、R3控制。为了解布偶猫的毛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XR1XR3×XR2Y B.F 巧克力色雄猫的R3基因来自亲本红色雌猫C.基因R1对R2、R3为显性,R3对R2为显性 D.F 中红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R1XR27.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如下,下列方法和结论的组合中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是(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方法1十结论①② B.方法1+结论③④ C.方法2+结论③④ D.方法2+结论①②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单独接种可证明烟草的遗传物质是RNAB.除RNA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在每个实验组中加入特定的酶,属于加法原理D.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9.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1 000个碱基对,其所含氮元素用15N标记,其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m个,再将其置于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该DNA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n代DNA分子中,含有15N的只有2个B.该过程消耗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C.第n代DNA分子中都含有14N标记的碱基D.第n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m)·(2n-1) 个10.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tRNA分子可以携带不同的氨基酸,其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一条链组成,其分子内部存在氢键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11.丙肝病毒(HCV)是一种正链RNA(+RNA)病毒,主要侵染肝细胞,引发肝炎,其增殖过程如图所示。核苷酸类似物PSI797能够抑制HCV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示过程①②③中所涉及的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HCV的“+RNA”中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和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相等D.核苷酸类似物PSI797可能通过抑制①或②达到治疗丙肝的目的12.某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H,在一些个体中可因甲基化而失活(不表达),又会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H基因在精子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在受精后被子代保留。该病的某系谱图如下,Ⅲ1的基因型为Hh,不考虑其他表观遗传效应和变异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I1和I2均含有甲基化的H基因 B.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2/3C.Ⅱ2和Ⅱ3再生育子女的患病概率是1/2 D.Ⅲ1的h基因只能来自父亲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相关实验,即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经过处理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加入的细胞提取液需要提前去除全部DNA和RNA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加入氨基酸的种类,各组试管之间相互对照C.实验结果说明了UUU是苯丙氨酸的唯一密码子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提取液经同样处理后也可以完成上述实验过程14.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15.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控制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a,控制乙病的相关基因为B、b)的系谱图,Ⅱ1和Ⅱ6家族均无乙病的患病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5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C.Ⅲ3中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为0D.若Ⅲ1与Ⅲ5近亲结婚,后代中男孩两病都患的概率为1/1216.某种鸟(ZW型)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B与b位于常染色体上B.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D与d位于Z染色体上C.实验二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中栗羽占D.实验一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的雄鸟中纯合子占三.填空题17(12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甲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的部分遗传系谱图,其中Ⅲ7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图中Ⅱ6的基因型是 。(2)乙图中细胞①的名称为 ,细胞②中有 条染色体。(3)甲图中Ⅲ7个体色觉正常,他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此遗传病且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的孩子,其妻子基因型是 。若该孩子是由乙图中的③与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推测乙图中的④的基因型是 。18(12分).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花色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基因a、b不能控制有关酶的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若同时存在红色和蓝色物质时,该植物的花色为紫色,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理论上讲,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的表型和比例为 。(2)基因的上位效应是指一对等位基因能掩盖另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若基因A能掩盖基因B/b所控制的性状,称为A显性上位;若aa能掩盖B/b所控制的性状,称为a隐性上位。同理,还存在B显性上位、b隐性上位的情况。若基因A/a和B/b之间也存在上位效应,则紫花的出现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肯定不是 上位效应。(3)为进一步确定该植物花色遗传时的基因上位效应,研究人员选取一紫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花,子一代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若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 ,则说明可能存在 上位;(4)经实验证实,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存在a隐性上位效应。第(3)问实验中子一代紫花植株与子二代一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19(12分).某XY型动物的体色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a控制有关色素的合成,基因B/b影响基因A/a的表达,且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表达,基因B无此效应。现让两个白色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全显性是指杂合子表现出与显性纯合予完全相同的表型;而不完全显性是指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表型之间。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基因A/a决定的该动物体色的遗传属于 (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依据是 。(2)两对基因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填“A/a”或“B/b”)亲本的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 。(3)随机选取一只F2黄色雌性个体,欲判断其基因型,让该只黄色雌性个体与F2红色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 。20(12分).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 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双链解开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1所示。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子链称为前导链,该链连续延伸;另一条子链称为后随链,该链逐段延伸,这些片段称为冈崎片段;体内DNA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无法从头合成DNA链,必须依赖游离的3'-OH末端作为延伸的起点,因此,子链合成时,由RNA引物先与模板链结合,为子链的延伸提供3'-OH末端,待DNA复制结束,RNA引物又会被酶剪切掉,体内DNA复制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信息,可知该种大肠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大约为 h。(2)从图2可看出, (填“甲链”或“乙链”)为后随链,其延伸的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3)图2中复制叉的形成是由 酶催化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形成的。子链合成时,首先需要RNA引物与模板链的 (填“5”或“3”)端结合,随后 酶结合上去催化子链的延伸。(4)若图2亲代DNA的一条单链中(A+T)/(G+C)=n,则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例为 ,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的值为 。若图2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21.油菜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我国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58%.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 ,过程③所需的酶是 。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图示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有 (填序号)。基因B的a链是自然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通过过程④诱导b链转录,形成双链mRNA,提高油菜出油率,该方法提高油菜产油量的原理是。(3)该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 。九江一中2025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1-12BCDDC CDBDA CB13ACD 14AD 15AC 16ABC17(12分,每空2分)(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2) 初级精母细胞 23或46(3) AaXBXb AXB18、(12分,每空2分)(1) 4 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2)A显性、B显性(或显性)(3) 9:3:4 a隐性(4)紫花:红花:白花=3:1:4或紫花:白花=1:1或紫花:红花:白花=1:1:219、(12分,每空2分)(1)不完全显性 F2雌性个体中出现红色、黄色、白色三种表型A/a aaXBXB、AAXbY(3)若子代不出现白色个体,则其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出现白色个体,则其基因型为AaXBXb20、(12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1) 8(2分)(2) 甲链(2分) 相反(2分)(3) 解旋 3′ DNA聚合(4) n 1 1/2(50%)21(12分,每空2分)核糖体 解旋酶、DNA聚合酶 基因中的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①②③④(2) 诱导形成的单链RNA,与基因B的mRNA形成双链,使该mRNA不能翻译形成酶b(不能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酶b),而细胞能正常合成酶a,因此植物体内的PEP更多通过酶a催化转化形成油脂,从而生成的油脂比例高(3)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参考答案(修改).docx 2025年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修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