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场号
座号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然后将本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人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
皮擦干净,再选择填涂其他答案。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书写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缺考标记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
条形码,并用邓骨笔填

考生禁填】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选择题
A][B
C刚D
[A][B][C][D
11
A [B]CD
16 [A][B]C]LD
AB■CD
7 [A B C D
12ABJC D
17AIB四C9D
3
LA][B C]D
8 [A B C D
13 A [B C]D
18A四BCD

4
A [B
c][D]
9ABICD
14ABCD
19A四BC
D
5 A B]C]
D
10 [A]B]C]D
15 [A]B C][D]
20 [A[BC]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非选择题
21.(1)
(2)
(3)
22.(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2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1)
(2)
(3)
24.(1)
(2)
(3)
2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2页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 《隋书》记载,公元610年,隋炀帝派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由此可见( )
A. 隋朝重视对外交往 B. 台湾自隋朝开始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 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 D. 台湾自古就与大陆有密切联系
2. 据《旧唐书·丘行恭传》记载,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战马“飒露紫”不幸中箭阵亡。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唐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六骏是他南征北战骑乘的六匹战马。为彰显和纪念六骏的赫赫战功,唐太宗特命人以青石浮雕的工艺展现它们的英姿,置于陵前。材料说明( )
A. 李世民最爱的坐骑是“飒露紫” B. 唐太宗秉性正直,知恩图报
C. 《旧唐书》记载基本准确无误 D. 文物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证据
3. 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史实概括准确的是( )
莫高窟第445窟壁画《曲辕犁》 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俑 邢窑白釉瓷罐 唐朝长安平面图
A. 贞观之治的华章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初唐国力强盛,各族友好 D. 文教昌盛,社会安定的盛唐
4.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里说:节度使权重失控致中央集权崩解,叠加黄巢起义与军阀混战,形成五代十国分裂。由此可见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军阀混战
5. 唐朝时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曾掌握着唐朝的大权,对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朝的文学艺术中也有很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这些现象( )
A. 推动了中央集权强化 B. 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建立政权
C. 有利于巩固政权的统一 D. 体现了民族交往与交融
6. 下面表格说明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丽 拂箖
次数 37 26 26 25 13 8 7 7
A. 唐朝对天竺的影响最大
B. 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繁
C. 与唐交往的都是欧洲国家
D. 唐朝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7. 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
A 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 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
C. 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 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
8.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宰相权力
C. 丰富市民生活 D. 发展海外贸易
9. 《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王安石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B. 变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
C. 变法得到了所有社会阶层的支持
D. 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北宋的统治
10. 在纪录片《文物里的北京》第37集中,介绍了一座元世祖时期在北京修建的藏式佛塔建筑——妙应寺白塔(如图所示)。它( )
A. 最初修建于成吉思汗统治时期 B.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塔
C. 是当时汉、蒙、藏团结的见证 D. 受开封大相国寺风格的影响
11. “小钱币里有大历史”,货币的出现为我们认识历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下面所示货币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 中国古代铸币技术居世界最高水平 B. 辽、西夏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宋
C. 两种货币在当时的市场上广泛流通 D. 它们是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的见证
12.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宋朝海外贸易收入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B. 元朝时期陆路交通比海上交通更加发达
C.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繁荣的时期
D. 宋元时期对外交往可以到达阿拉伯、非洲
13. 诗歌内容丰富,不仅反映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映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下列诗句可以佐证南宋历史的是( )
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 南宋《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26秒,和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列历》)完全一致,但比后者早了4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精度也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
A.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 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D. 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15.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这一举措( )
A. 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B. 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
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 提高了选拔官员的实际能力
16. 如图是位于浙江台州某民族英雄的表功祠,祠内绘有“严治军”“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等画面。该民族英雄( )
A. 远航东南亚彰显了国威 B. “开辟荆榛逐荷夷”
C.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D. 守护海上丝绸之路
17. 明朝万历初年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政策都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这是因为( )
A. 由过去的实物纳税改为用银两纳税
B. 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人头税
C. 地主占有耕地多,承担的赋税相对增加了
D. 废除了农民长期以来的赋税负担
18. 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了( )
A. 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 B. 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 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 D. 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19. 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 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 手工工场形成规模
C. 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20.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北京城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② 明朝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③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促进中原地区人口快速增长,大量人口流向边疆开荒垦田,推动边疆繁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21.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贡献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生在世间,此路出常伦。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王建《送薛蔓应举》
材料二
司南(模型) 宋代火器示意图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有什么好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介绍一下材料二图片所示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3)如何认识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的发明创新?依据材料三,概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怀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改革决心,励精图治,致力于整顿吏治。他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清除了官场中的积弊,营造了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同时,他大力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产、促进商业繁荣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使得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但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逐渐沉迷享乐,不理朝政,还重用杨国忠等奸臣,任由他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导致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尖锐。这种巨变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国家陷入长期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摘编自胡戟等《二十世纪唐研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开元盛世”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唐玄宗前后期统治变化造成的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君主行为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
——黑格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列举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一个史实。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写出宋朝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所指是什么事件?黑格尔认为这批中国人主要目的是什么?
2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滋养。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长城的修建自春秋战国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明所修长城均长逾万里。明朝长城修筑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也最为坚固。明朝还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内外,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演绎了持久的碰撞与交融。长城既是一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1)写出材料一中“大运河”的中心,并结合所学说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25. 结合以下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依据隋唐至明清历史,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中国文化是在中国大陆上独立自发产生的,自源性文明具有深厚的环境根基、文化根基和生物根基,虽然可能因一时的起伏而兴衰,但在强大的“主根系”文明滋养下总能重焕生机,蓬勃发展。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是形成今天强大的中华文明的基础之一。中华文明“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摘编自王明辉《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强大的根基》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制度:科举制。
好处: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2)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3)认识:它们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做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22题答案】
【答案】(1)背景: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打击贪官腐败现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徭役赋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
(2)政治:前期:打击贪污腐败,有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后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前期:发展经济,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后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财政困难
社会:前期: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和藩镇割据。
(3)关系:君主的决策和行为对国家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贤明的君主能够制定合理的政策,为国家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治理需要君主具有长远的目光、坚定地决心和卓越的领导力,同时需要君主不断约束自我,保持勤勉和廉洁。
【23题答案】
【答案】(1)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史实: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
(2)机构:市舶司。
大商港:广州或泉州。 (3)事件:郑和下西洋。
目的:宣扬国威,皇帝“施恩于海外”。
【24题答案】
【答案】(1)中心:洛阳。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2)作用:军事防御功能;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流的纽带,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安全。
(3)认识: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滋养;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合理利用。
【25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论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国威,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的文化交流。在艺术领域,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红楼梦》等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文化融合的事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
例文二:观点:中华民族有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论述: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以和为贵,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和平性格。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国威,还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的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这些事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放与包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