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2分×25=50分)1.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 作图能力较强 B.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C. 争取祖国统一 D. 积极巩固新生政权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A. 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B. 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C.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3.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表述最准确的是( )图一:《建国70周年纪念币》 图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A.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障B.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前提C.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统一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4.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断取得战斗胜利的事实清除了一部分人头脑中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心理。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 )A. 提升了国防硬实力 B. 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C. 树立了民族自信心 D.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5.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这次改革使农民获得的最重要权利是(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使用权 C. 土地经营权 D. 土地管理权6. 方寸间铭记历史。邮票《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7. 下图为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加情况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 实施“一五”计划C. 颁布“八字方针” D.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8. “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A.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9. 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三大改造10. “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新方针和新设想,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1.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经济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A.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影响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12. 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C. 国际共产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13.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某些旧报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 B. 阶级斗争 C. 国民经济调整 D. “文化大革命”14.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 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 作出转移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决定D.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5. 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于改革开放后的是( )A. 保家卫国 B. 上山下乡C. 红卫兵 D. 网上购物16.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17. 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C.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成果 B. 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9. 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A.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 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C. 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 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 2022年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国务院发言人马晓光指出:“九二共识”不是一个名词符号,更不是文字游戏,……不容任意扭曲。因为该共识( )A. 有利于香港社会繁荣稳定 B. 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C. 助力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 D. 由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制定21.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北海舰队22.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 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23.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千克。这表明我国( )A. 成为了世界粮食第一出口国 B. 粮食安全得到极大提升C. 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D. 生物科技居于世界第一24.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有专家提醒,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没有控制好疫情,病毒就会向全世界蔓延。这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共同应对A. 环境污染问题, B. 卫生健康问题 C. 世界粮食问题 D. 男女平等问题25. 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A. 海峡两岸的交往 B. 航天事业的发展C. 新时代强军之路 D. 社会生活的变迁二、综合题(50分)26. 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二 1992—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起春潮澎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材料三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余玮《大国脚印一带一路:惠及世界的经济大走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中A代表经济特区的名称及它在对外开放实践中的地位。(2)图二中1992—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怎样的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另举一例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史实。(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27.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农村政策篇】(1)请在示意图“?”处填写适当的内容。(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外交成就篇】(3)将表格中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类别 内容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____。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方针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的合法席位。【政治制度篇】(4)1949年后,我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获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28.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复兴之路”主题项目学习,请你参加他们的小组,一起完成探究任务。任务一 【农业组——史料收集】任务二 【对外开放组——历史解释】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任务三 【军事组——思维导图】任务四 【民生组——解读政策】(1)图一的法律文件在土地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图二中“大包干”指的是什么事?(2)比较任务一中两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异同点。(3)对比以上两则资料,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4)结合思维导图,归纳国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结合图片谈谈中国政府为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哪些努力?29. 根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可选择两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成就、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时间 事件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1992年 “九二共识”。20世纪末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2022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2023年 第15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三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2分×25=50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D二、综合题(50分)【26题答案】【答案】(1)名称:深圳。地位: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趋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原因: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指明新的方向;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特点:涉及领域广;覆盖地理范围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史实:建立亚投行,建立自贸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4)启示: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要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等【27题答案】【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求同存异方针 ③. 联合国(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三点即可)(5)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本国产业,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28题答案】【答案】(1)作用: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和法律依据,推动土地改革顺利进行;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相同点: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同点: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给农户经营权;土地改革为废除封建剥削、巩固政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适应现代化建设改革农村经济体制。(3)变化:从侧重于“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4)关系: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强军,科技强军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经济发展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保障经济发展,三者相互促进、依存(5)努力:政府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推动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9题答案】【答案】示例:题目:海峡两岸必定统一。自1979年以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炮击金门,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对台方针的提出,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92年,“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在人员往来、经济、学术、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面对新形势,祖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两岸人民必定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不唯一)【30题答案】【答案】(1)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变化: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3)手段: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共同目的:建设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