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 10.1 天气和气候 ”的第①点“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本课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了解学生关于天气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对天气观测和记录的兴趣。本课以多变的天气为情景导入,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提出“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梳理关于天气的知识,并让学生试着观察、记录天气。探索板块,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研讨板块,讨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记录天气? ”以及“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 ”,是对探索部分内容的梳理。拓展板块,提出在单元学习中,每节课做一次天气观测记录,是前面研讨内容的学以致用,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与记录方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通过对资料的研讨,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圈内。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与分析,能从雨雪、阴晴、风、冷暖这四个方面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探究实践目标1通过感官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发生在大气圈内的天气现象进行观测,收集、记录天气信息。态度责任目标通过观察和如实记录天气,感受天气的多样性,养成关心天气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天气现象的观测,能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从雨雪、阴晴、风、冷暖这四方面对天气进行描述与记录。难点:通过阅读、研讨,描述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教学思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天气分类卡、大气圈资料卡、天气记录单、天气日历观测记录单。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板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预设 2 分钟)1.提问导入:天气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今天,你观测天气了吗?2.【板书:天气】设计意图:通过聚焦天气和我们的关系密切,提问学生是否进行了天气观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并为之后感受观测天气的重要性埋下伏笔。二、探索 1 :我们常用哪些词或句来描述天气(预设 10 分钟)1.说说你知道的天气提问:关于天气,你了解多少?平时的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2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天气。引导:除了刚刚大家说到的天气,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天气?(板书:雷雨、晴、小雨、多云、阴、小雪、微风、大雨、大雪、中雪、中雨、大风、雨夹雪、冷、热、温暖)设计意图:通过聊天式的问答,有效拉近课堂与生活的关联。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天气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天气对生活的意义重大。2.按类型对天气情况进行记录(1)思考提问:面对这么多天气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研究吗?(2)提示:科学家在面对这么多信息的时候通常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3)出示气象学家的分类方式:冷暖、刮风、阴晴、雨雪。(4)提问:你能根据这四种类型,来给天气分类吗?(5)学生小组合作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并做补充。(6)学生汇报。雨雪:雷雨、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阴晴:阴、晴、多云刮风:微风、大风冷暖:冷、热、温暖(7)追问: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从冷热、刮风、阴晴、雨雪这四方面找找相关的词或句吗?3设计意图:通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与分析,意识到能从雨雪、阴晴、刮风、冷热这四个方面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三、探索 2 :天气现象发生在哪里?(预设 7 分钟)1.提问:天气是多样的,是在变化的。这么多的天气现象发生在哪里呢?2.播放关于大气圈的科普视频,学生分享从视频中获得的有关于大气圈的信息。3.大气圈里的大气在怎样运动?产生了哪些天气现象?4.学生阅读资料,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单。45.学生汇报:大气圈里的大气在水平和升降运动。在大气圈里发生了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6.教师补充:实际上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雨天、闪电、刮风的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板书:大气圈)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单的出示能有效降低大气圈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初步感受大气圈的情况下,通过对文字和图片的分析,理解大气圈这个地球的基本系统,逐步建构大气圈的概念。另外,通过问题“你是从资料 中知道的 ”,能训练学生的实证意识,让结论有迹可循。四、探索 3 :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预设 17 分钟)1.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天气有了更多的了解,你能记录今天的天气了吗?2.讲述:真正的气象学家也正是通过真实的观察来记录天气的。3. 出示任务:走出教室,观察今天的天气状况,用简单的图画或词句记录下来。4.学生观测天气并记录。5.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请其他同学评价有没有达到上述的要求。设计意图:任务要求相当于室外观测活动的温馨提示,也是之后天气记录单的评价标准。在限制条件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对天气进行观测,让活动更有针对性。五、拓展:连续观测天气并记录(预设 4 分钟)1.(播放视频)讲述:竺可桢爷爷坚持观察并记录天气长达 38 年零 37 天,完成了近千万字的日记,为气象事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2.在各种天气现象中,有一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你能举例说说吗?(预设:雷暴、台风、龙卷风等)3 展示天气记录单和天气小锦囊,方便同学们记录。54.教师:在本单元之后的课中,我们会学习更多有关天气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观测天气。希望从今天起,大家对天气变化进行连续的观测,记录在天气记录单中,做一个关心天气的人。5. 自我评价:请同学们针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给自己打分。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 ”观察、记录 认真观察今天的天气并完成记录表达、交流 积极参与对天气现象的交流兴趣、态度 乐于完成后续天气观测并实事求是地记录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人物竺可桢爷爷的事迹,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天气观测的兴趣。天气观测记录单、其他天气现象和天气锦囊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天气记录的支架,能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天气记录。6【板书设计】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