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 10.1 天气和气候 ”的第②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观测记录 ”中重要的记录数据。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以“ 出行前关注是否下雨,便于准备合适的衣物和雨具 ”这样的生活情境,聚焦问题“下了一场雨,这是小雨还是大雨?怎么测量呢? ”, 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探索板块,包括制作简易雨量器、模拟降雨并练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确定降水量等级等活动。研讨板块,主要是对测量降水量活动的回顾,以及探讨“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拓展板块,认识暴雨预警,进行面对恶劣天气的安全教育,也体现了单元目标中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目标。【学生分析】降雨是比较常见的天气现象,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凭感觉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并不准确。学生一般没有使用雨量器测降水量的经历,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能根据降水量的大小区分不同的降水等级。科学思维目标能从雨量器的功能出发,分析雨量器的结构特点与作用。理解测量降水量的意义。探究实践目标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态度责任目标1激发对天气现象的研究兴趣,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记录数据,发展应对暴雨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难点:用自制的雨量器进行 24 小时降水量的测量。【教学思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杯子、刻度条、胶带、铁架台、喷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判断雨的大小(预设 3 分钟)1. 出示视频,判断雨的大小。播放几个下雨的视频,组织学生讨论:这几场雨是大雨还是小雨?大家的判断结果一致吗?如何判定呢?2.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如何判断两场看似差不多大的降雨,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即如何科学地判断降水量的大小?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制作一个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二、分组探索:制作雨量器并测量降水量(预设 25 分钟)活动一: 自制雨量器1.什么是降水量?通过资料阅读后讨论揭示: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被统称为“ 降水2现象 ”。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2.提问:气象部门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降水量的大小?(出示雨量器图片)3.提问:这节课我们能否自制雨量器呢?(1)PPT 呈现不同容器:你认为这些容器哪个适合做雨量器?为什么?(2)刻度条该如何贴?(3)分组活动, 自制雨量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达成共识: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②刻度条从杯子底部贴起,0 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垂直贴上刻度条;③在刻度条上贴上透明的胶带,用于防水。特别强调雨量器的单位是毫米。设计意图: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累积起来的高度。很多三年级的学生不清楚这一点,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降水量,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在自制雨量器时,需要哪些器材?教师出示以往学生的作品或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制作效率。活动二: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1.揭示任务:模拟 24 小时降水,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2.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模拟降雨?你需要哪些工具?测量后我们要如何读数?——把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洒出的水面积应该大于杯口,“雨 ”停后,读出雨量器中“雨水 ”的数据。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持平,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3.学生模拟活动:分小组模拟降雨三次,并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要求:(1)喷壶洒水,模拟 24 小时降水;(2)平视液面进行读数;(3)确定降水等级。4.做个小小气象播报员播报降水情况。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一个模拟 24 小时降水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制雨量器进行测量,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测水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并掌握雨量器的使用与读数方法。三、交流研讨:如何科学测量降水量(预设 7 分钟)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时,需要注意什么?32.下雪和冰雹也属于降水,该怎样测量下雪与下冰雹时的降水量?设计意图:这里的研讨 1 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和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的巩固与内化。而研讨 2 则强调了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现象。这样的研讨,不仅完善了“ 降水概念 ”,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还丰富了降水量测定的方法。测量下雪时的降水量,可以用自制雨量器接雪,待雨量器中的雪化成水后再进行读数。可以让学生保存好自制雨量器,等冬天遇见下雪天气,全班再来测量。四、拓展延伸:认识各种暴雨预警符号(预设 5 分钟)1. 阅读资料,认识各种暴雨预警符号。2. 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与本课课首背景图和聚焦进行前后呼应。降水量的大小决定了暴雨预警的级别,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教学时需要将降水量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联系的时候,建议从事物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思考,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当讲到暴雨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出示暴雨预警标志,提高学生对图标的认识,教育学生遇见暴雨预警时,需要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科学方法。最后,强调降水量观测的重要性。【板书设计】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