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8《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 ”为研究主题,在第 1—5 课逐步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判断物体运动形式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在第 6 课中,了解运动物体与能量的关系;第 7 课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不仅要依据项目要求对“过山车 ”进行交流评估,还要借助自制的“过山车 ”开展探究活动,以此对本单元所学的科学概念进行系统的回顾。同时,本课也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进行优化改进。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评估:先对自制“过山车 ”进行评价,然后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 ”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活动,即描述小球的位置、运动形式,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和小球到达终点时能量的大小。第二部分为改进完善,向着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到达终点时能量更大而努力,在活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本课的学习是复习回顾,也是迎接挑战,是运用知识,也是体验成功。【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单元第 1—6 课中学会了描述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能量的大小以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第 7 课中设计、制作了一座“过山车 ”。本课需在高低不平的“过山车 ”轨道上描述小球的位置,在不同的“过山车 ”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不同办法测量出轨道的长度,这些都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小的挑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能运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小球在“过山车 ”上的运动。会比较运动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科学思维目标能根据测试结果和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过山车 ”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探究实践目标能借助自制的“过山车 ”,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形式,发现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1态度责任目标通过展示、交流,形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愿意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过山车 ”进行交流评估,巩固位置的描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及运动与能量的关系。难点:针对“过山车 ”的问题进行改进完善。【教学准备】学生:各组制作好的“过山车 ”轨道、小球、秒表、软尺、细绳、小木块等。教师:提前了解学生“过山车 ”的制作情况(确保学生完成制作)、教学课件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学生做好的“过山车 ”、评价记录单](1)作品介绍出示学生作品图片,谈话:同学们的“过山车 ”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才能,下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学生: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简要介绍。设计意图: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回顾设计要求并阐述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为完成评价表做准备。二、交流评估1.评价“过山车 ”[材料准备:“过山车 ”轨道、软尺、细绳、小球、评价记录单]教师:我们的作品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对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进行评价。(板书课题:测试“过山车 ”)教师:我们每个小组制作的“过山车 ”轨道都是不一样的,轨道总长达到 2米了吗?你有哪些办法测量轨道的长度?预设 1 :可以用软尺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终点位置,测量出长度。预设 2 :可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小球所在位置,再用直尺量出这段细绳长度。2学生分组测量轨道长度,并完成教科书第 80 页的评价表。2.位置及运动形式的描述[材料准备:“过山车 ”轨道、软尺、细绳、小球、评价记录单]提问:以起点为中心,你会描述终点的位置吗?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形式又是怎样的?学生分组测试。观察小球位置并说给小组成员听,同时完成测试记录。学生汇报后小结: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了轨道的长度,还准确地描述出了终点的位置以及小球的运动形式。(板书:运动形式)[说明:描述位置时,是否需要像第 1 课那样统一学生的观察角度,视学生水平而定。因为过山车的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鼓励学生用“左上 ” “右下 ”等方式描述方向。]设计意图: 测量“过山车 ”轨道长度,提升学生动手探究能力,为后续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做好准备;通过“说一说 ”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物体运动的形式 ”。3.测试小球运动的快慢及能量大小[材料准备:“过山车 ”轨道、小球、软尺、秒表、小木块、评价记录单等]提问:每组“过山车 ”轨道形状各异,小球在“过山车 ”轨道上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后小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时间长的运动慢。(板书:比较快慢)学生分组测试,记录小球在不同的“过山车 ”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情况。提问:因为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到达终点时的能量也有大有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一下?预设:在终点安放小木块,利用小木块移动的距离比较小球到达终点时的能量大小。学生活动:分组测试并完成记录。学生交流后小结: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板书:能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设计意图:借此活动回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引导学生选择更加3合适的方式,同时利用小木块移动的距离帮助判断能量大小,强化能量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三、改进完善1.总结前面测试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过山车 ”。提问: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到达终点时能量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呢?将你的想法说出来。学生交流。预设 1 :增加起点的高度。预设 2 :增加直道的长度。预设 3 :减少弯道。2.合作改进。教师:通过今天的测试活动,同学们对于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也有许多新的想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验证一下我们的新想法!设计意图:总结“过山车 ”制作过程中的得与失,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实践和探索的兴趣。【相关练习】1.为了让“过山车 ”运动得更快、更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 ”的( )。A.最高处 B. 中间处 C.最低处答案:A解析:起点越高,“过山车 ”具有的能量越多,运动得更快。2.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 ”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 )。A.运动距离 B.运动时间 C.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答案:C解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距离,或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运动的时间,因此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两个因素都要测量。所以本题选C。3. 同一个小球在两个“过山车 ”轨道上都运动 2 米,在甲“过山车 ”轨道上需要 10 秒,在乙“过山车 ”轨道上需要 9 秒。小球在哪个“过山车 ”轨道上运动得更快一些?( )。A. 甲 B. 乙 C.一样快4答案:B解析:小球运动距离相同,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因此本题选 B。 【板书设计】5运动形式比较快慢测试“过山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时间短——快相同的距离比时间时间长——慢(相同的时间比距离)距离长——快距离短——慢能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相关表单】“测试我们的过山车”评价表第 小组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会探索 完成“过山车 ”的制作并评价 会描述小球的位置 会描述小球的运动方式和快慢 会比较小球运动的能量大小 会合作 能根据小组分工,有序合作 会整理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