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课件(25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中国同盟会课件(25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农民阶级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列强的入侵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不同阶级作了哪些探索和抗争,结果如何?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技术
学习制度
失败
中国出路在何方?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岁
10岁
14岁
18岁
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香港学医
归国在香港学医
1.个人简介
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思想转变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结合教材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有何重要认识?促使他的道路抉择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思想转变
材料一:“……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变法自强
遭拒
第二次转变:改良→革命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先行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先行
(1)成立兴中会
发起人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满清统治者
兴中会誓词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地位: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先行
(2)发动广州起义
1895年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1868-1895)
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而发行的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
时间:
结果: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价陆皓东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先行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教训:必须成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集中革命力量。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1895年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 。
——孙中山自述
对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民众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转变?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1.建立革命政党
(1)成立条件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材料一: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二: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 ——《革命军》
材料三: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警世钟》
阅读材料,思考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建立革命政党
(1)成立条件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从1894年到1905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1.建立革命政党
(1)成立条件
③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颠覆封建政权、创建
共和国家的一面旗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全有进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时代先锋。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
1.建立革命政党
(1)成立条件
④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目的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1905年8月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建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同盟会成员合照
(2)概况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建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3)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革命原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
明确的革命纲领——十六字纲领
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提出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地位: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内涵
没有彻底反帝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地位:
1906年冬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挽刘道一》
刘道一
(1884—1906)
意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 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失败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孙中山写给徐锡麟的挽联
徐锡麟
(1873—1907)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周恩来
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
3.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11年4月
广州
孙中山、黄兴等
失败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
林觉民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分析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材料研读
3.黄花岗起义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合作探究:这些革命志士有何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武装起义先后遭遇失败,为何革命者屡败屡试?又何作用?
刘道一
22岁就义
徐锡麟
35岁就义
秋瑾
32岁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平均年龄29岁
精神: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失败原因:①群众基础薄弱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
作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识,让更多人投身到反清斗争。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习近平
课堂练习
1.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A
A
课堂练习
4.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徐锡麟、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反映出同盟会的建立(  )
A.使近代化探索由变法转为革命 B.大大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彻底终结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使三民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3.1903年,湖南新化有一位革命志士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公开号召推翻“洋人的朝廷”、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其文笔和斗志参与《民报》创刊并担任编辑。他是(  )
A.黄兴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