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思考一下,两者之间有何联系?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巩固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新朝(9年-23年)东汉(25年-220年)高祖建国文景之治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光武中兴王莽篡汉汉武一统从建立到稳定从稳定到强盛从衰落到中兴从强盛到衰落从中兴到动荡兴衰中巩固曲折中发展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现汉代纺织三道工序一、汉初安民的无为之道——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汉武有为的千秋自信——西汉的强盛三、东汉短暂兴盛与倾颓——东汉的兴衰四、昂扬进取的两汉文化——两汉的文化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四课一、汉初安民的无为之道西汉的建立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背 景措 施效 果继秦而起的汉王朝,面临怎样形势?如何避免重蹈亡秦的覆辙?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1)社会经济凋敝(2)吸取秦亡教训(1)统治思想:黄老无为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2)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有所损益: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预习检测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皆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孤立之败” 概念解析: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秦的统治意识: 以法为教 经济: 征发繁重 政治: 郡县制 外交: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惩亡秦之弊汉初政治黄老无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郡国并行和亲匈奴羁靡百越三公九卿制思考:汉初的政策带来了哪些问题?继承---损益文景之治匈奴入侵,边患严重诸侯强大,威胁中央豪强游侠,扰乱社会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思想混乱经济混乱,弃农从商二、汉武有为的千秋自信西汉的强盛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问题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匈奴犯境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诸侯势大二、西汉的强盛继续削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解决王国问题削弱相权①频繁换相②以布衣公孙弘为相,结束功臣子弟独占相位之局③创立中朝二、西汉的强盛制度建设:强化专制集权创立察举察举制以“孝”和“廉”为标准,由地方长官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察举制让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后期,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征辟制 政府机关直接征召有名望有才能的人来做官目的:广泛搜罗治国人才二、西汉的强盛地方监察社会秩序①分全国为13州郡,各设刺史负责监察 维护皇权,澄清吏治②刺史品役不高,但因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能“以卑临尊”③刺史制度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 ◆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 ◆监察官“位卑而权重”。①张汤、赵禹等负责立法 法律变得烦腻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③迁徙豪族强宗到关中,限制豪强聚族而居,利用酷吏诛杀豪强和游侠制度建设:强化专制集权二、西汉的强盛经济政策:国家统制改革币制用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西汉五铢钱铸币的范盐铁官营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国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汉代煮盐冶铁示意图二、西汉的强盛经济政策:国家统制均输平准算缗告缗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均输:调剂运输。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国家通过“贱买贵卖”,以衡物价均输、平准是国家运用其经济力量,干预乃至经营商业贸易的措施。为了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增加财富收入缗钱为货币和计税单位算缗:财产税,课税对象是商品和资产积极: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暂时解决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经济困难,增加了中央的财力;消极: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制约了工商业发展。二、西汉的强盛经济政策:国家统制重农抑商精耕细作 精细讲究天时:二十四节气 地利:代田法耕作方法:西汉耦犁(二牛抬杠-二牛三人-后期二牛一人)翻土的犁壁耕作技术:播种耧车,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兴修水利:西汉-漕渠、白渠、龙首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耕作方式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保证赋役征发,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二牛抬杠犁壁二、西汉的强盛思想政策:尊崇儒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以德为主,以刑辅政、三纲五常外儒内法,儒表法里班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二、西汉的强盛思想政策:尊崇儒术措施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②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在中央设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从此教育被儒学家垄断。在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得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影响①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②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大一统;③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①文化专制遏制了思想自由;②儒学“重义轻利”,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汉代讲经画砖太学概念图五经二、西汉的强盛开疆拓土:反击与开边秦朝全国疆域图霍去病卫青汉朝全国疆域图夺取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东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滇王之印南越王印二、西汉的强盛三、东汉短暂兴盛与倾颓东汉的兴衰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江河日下,东汉兴衰 奉天法古:王莽改制西汉后期统治危机①土地问题: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成风,赋税徭役沉重,大量小农破产流亡;②奴婢问题:统治阶级“多蓄奴婢,田宅无限”,奴婢流民数量恶性膨胀,社会动荡不安;③皇帝重用外戚和宦官,吏治腐败,政局混乱。王莽以外戚身份辅政。王莽像王莽新政托古改制,附会儒家经书,完全遵照儒家经典的记载,脱离社会实际情况。王莽改制是统治阶级的一次自救行动。新莽政权的货币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在陆续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后,东汉实现全国统一,在刘秀推行一系列措施的努力下,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汉光武帝 刘秀领域 措施 目的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剪官吏,节省开支 整治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 ,推动经济发展释放奴隶 文化 重视儒学 加强思想控制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三、东汉的兴衰“光武中兴”党锢之祸皇帝 即位 年龄 死亡年龄和帝 10 27殇帝 1 2安帝 13 31顺帝 11 30冲帝 2 3质帝 8 9桓帝 15 36灵帝 12 34少帝 14 14献帝 9 54皇帝早逝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幼主继位母后临朝任用外戚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过两次,均以士大夫的失败而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的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了汉朝的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党锢之祸三、东汉的兴衰黄巾起义(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豪强地主壮大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庞大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黄巾起义东汉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公元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此次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东汉的兴衰探究:两汉衰亡原因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祸流亡,外戚王莽篡汉改新。外戚宦官轮流专政,政治黑暗腐败,豪强地主状大,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动摇根基。西汉东汉政治黑暗民生不安选贤任能抑制兼并保障民生……三、东汉的兴衰四、昂扬进取的两汉文化两汉的文化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类 内容 影响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②东汉班固:《汉书》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 技 医学 ①《黄帝内经》②《神农本草经》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数学 《九章算术》其他 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周髀算经》;③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 农学 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医圣”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四、两汉的文化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