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5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5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开始游戏
游戏说明
1.帮助
汉武帝解决烦恼,
实现大一统的巩固。
2.完成任务并收集以下物品
游戏说明
汉武帝
朕承先帝之基业,欲光大汉室,扬威四方。然今国家之内忧外患,实令朕忧心忡忡!望卿与朕携手共除忧患,巩固大一统之江山社稷。
材料一:(汉初)既有制度疏阔导致中央权力削弱问题,也有思想混乱引起社会道德水平偏低问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
材料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思考一: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中央权力弱
思想混乱
国库财政空虚,地方个人财政雄厚
匈奴入侵
政治之忧
文化之忧
经济之忧
军事之忧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又分封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景帝时期,下令削夺王国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
何以解忧?
任务栏
任务一:
帮助汉武帝



解决政治之忧,获取
物品[令牌]
【汉武帝】
【主父偃】
自高祖开国,分封诸侯,本欲使其拱卫汉室,安定天下。然今诸侯国势日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实已危及朝廷。朕虽有削藩之意,然恐激起反抗,反而不利。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忧?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则稍弱矣。
政治之忧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封地嫡长子继承
诸侯王封嫡长子以外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政治之忧
皇帝
中央统辖的郡
管辖


赵俊《警惕历史图示中的错误信息——以“推恩令”的图示教学为例》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实行推恩令
削爵夺地除国
+
+
+
+
影响
豪强迁京师
建立刺史制度
政治统一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豪强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恭喜你成功解决了汉武帝的政治之忧,你获得了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溢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长信宫灯
④汉朝耧车

云纹漆盒
经济之忧
【史料实证】 将以上图片与展馆相匹配(只写图片序号)
①六辅渠&白渠
②四川新都画像砖《酿酒》
③纺织画像
展馆
图片
农业馆
手工业馆
①④
②③⑤⑥
农业: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进一步发展
任务栏
任务二:
帮助汉武帝



解决经济之忧,获取
物品[五铢钱]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经济之忧
烦恼
解决措施
长信宫灯
富商大贾唯利是图
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加强
经济统一
全国范围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恭喜你成功解决了汉武帝的经济之忧,你获得了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当时的社会思潮面临着什么问题?
材料研读
翻译:
如今,每个师者传授的理念不同,每个人的论述也不相同,诸子百家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学说的内容和意义也不相同,因此君主无法保持它们的统一。
翻译:
凡是不在儒学范围之内的学说,都要断绝其发展,不能任其与儒学一同发展。不正确的学说灭绝后,纲纪才能统一,法令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知道应该遵从什么。
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思考
思考
因汉初奉行“无为而治”,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诸子百家学说流行,思想不统一
尊崇儒术
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任务栏
任务三:
帮助汉武帝



解决文化之忧,获取
物品[儒家经典]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尊崇儒术
VS
文化之忧


为何两位史家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
材料一: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史记·龟策列传》
客观:所处时代不同
主观:作者个人立场
辩证看待史料,寻找多方面证据证实或补充
文化之忧
汉武帝时期是否禁止其它学术的发展?

“罢黜百家”以后,实际只是提高儒学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已。从许多资料都可看出,在“罢黜百家”以后,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教授、治学,而且有不少进入宫廷为官……”
——林剑鸣《秦汉史》
——改编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尊崇儒术
作用: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思想统一
恭喜你成功解决了汉武帝的文化之忧,你获得了
阅读教材,自主归纳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措施
西汉
匈奴
任务栏
任务四:
帮助汉武帝



解决军事之忧,获取
物品[将士雕像]
军事之忧
秦末汉初
汉高祖、文景时期
汉武帝时期
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


国力不足
经过“文景之治”




采取和亲政策,和亲、互市,都未解除匈奴袭扰的边患问题
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铜骑马俑
铜骑吏俑





战争进程
人物扫描
卫青墓
霍去病墓
卫青,他出身卑微,由于其姐姐受宠于汉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卫青曾七次北击匈奴,指挥作战时以骑兵为主,步兵、车兵配合;善于长途奔袭,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曾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率军分道北上。
经此战役,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开始西迁。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军事统一
恭喜你成功解决了汉武帝的军事之忧,你获得了
(学法指导:尝试从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短时段
中时段
长时段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大一统”理念古今一脉相成。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大一统”理念
任务栏
恭喜你成功帮助汉
武帝解决了巩固大一
统的烦恼!完成最终
任务后即可通关。
合作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第71页,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历史意义。
选择答题
景帝削藩,引发了诸侯国的“七国之乱”,景帝立刻派大军镇压;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纷纷上书奏请分封侯国、子弟。这说明当时( )
2024·深圳·17
D
A.社会秩序混乱
B.国力达到鼎盛
C.实现了大一统
D.中央权力扩大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现这一政策的是( )
2024·内蒙古通辽·2
D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有学者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实质是( )
2024·内蒙古通辽·2
C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文化专制
D.君权神授
汉武帝在设置河西四郡后,多次将中原地区的人民迁徙至河西地区,该地区变为“谷籴常贱”“畜为天下饶”的农牧业发达区。汉武帝这一举措( )
2024·中山七上期末·13
C
恭喜你成功通
关,获得最终奖励
当我们以纵横经纬回望历史,会发现“大一统”并非单一维度的征服,而是文明交响乐的精妙合奏。
横向观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表明:政治的统一离不开文化向心力、经济整合力和疆域的统一,真正的“大一统”从不是片面的发展,而是多维要素在统一框架下的共生共荣。
纵向观之, “大一统”理念从春秋战国延续至今,超越了王朝更迭,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让不同地域与族群始终保持着“分而不裂、和而不同”的韧性。
如今,我们依然在续写“大一统”的当代篇章。它不再是帝王的权杖,而是14亿人共同书写的答案:一个文明共同体何以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包容万象?答案或许就藏在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中——统一是多元的合唱,延续是创新的传承。
结语
1.基础性作业:根据所学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课内容。
2.拓展性作业: 对比汉武帝与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异同,以表格形式呈现。
3.特色性作业:假设你是博物馆设计师,请为汉武帝时期设计一个线上虚拟展览,挑选重要文物和历史场景,配上文字介绍,展现大一统王朝的风貌 。
分层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