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新课导入: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全国人民掀起了一场为其写挽联的活动。其中出现了一副上下联字数不等的怪联,为什么会这么写?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评述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等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作用和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3.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到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以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家国情怀)学习目标阅读教材58页内容,梳理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镇压二次革命之后,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临时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总统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支持。1915年末,袁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巩固权力扫清障碍破坏共和集权独裁勾结日本换取支持加速进程正式复辟修改宪法,以法律形式肯定袁的独裁统治帝制复辟闹剧--帝制复辟“二十一条”旨在独霸、灭亡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同时激发起民族觉醒和反抗,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想一想】“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帝制复辟闹剧--帝制复辟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称帝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袁世凯身着龙袍坐龙椅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帝制复辟闹剧--帝制复辟《讨袁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有道理!支持孙中山,反对袁世凯!+1+1+1+1民众的态度反对袁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我们要除此民贼,拯救共和。【想一想】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为维护共和,革命党人展开了哪一斗争?发动护国战争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背景:护国讨袁壮举--护国战争①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②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2.经过:护国讨袁壮举--护国战争启示: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失败原因和启示:材料:袁世凯借机要挟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不久又搞复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和启示?原因:1.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3.北洋军队离心涣散,袁世凯众叛亲护国讨袁壮举--护国战争北洋军阀袁世凯皖系军阀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直系军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4年)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军阀割据的概念:军阀割据乱局--军阀割据冯 国 璋曹 锟段 祺 瑞张 作 霖唐 继 尧军阀将领 控制地区直系 冯国璋、曹锟皖系 段祺瑞奉系 张作霖滇系 唐继尧桂系 陆荣廷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方式: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2.表现:江苏、江西、湖北等省掌控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东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军阀割据乱局--军阀割据奉系皖系直系滇系桂系奉系皖系直系一个皇帝倒了,出了无数个土皇帝……农户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荒地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陆军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长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影响: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军阀间的连年混战会带来什么影响?3.影响:军阀割据乱局--军阀割据1914年1918年北洋军阀专制独裁资产阶级维护共和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1916年军阀割据1917年护法运动课堂小结1.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准备( )①解散国民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增加苛捐杂税,以至于有人将“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A.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B.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C.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D.中华民国的不太平AA课堂练习3.“此役是关乎国体之战,亦如蔡锷所言,是‘为四万万人人争人格’”,“经此役后中国传统的君主制正式告终,其后溥仪在民国六年的复辟及二十一年的伪满洲国,也只不过是由军阀、日本人操纵的傀儡而已。”“此役”发端云南,牵动全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此役”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国民大革命4.1916年孙中山针对民国社会乱象,愤概不已地说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意在说明当时( )A.辛亥革命没有成功,仍要继续革命B.军阀割据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势在必行D.三民主义实践艰难,任重道远C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