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当我们看到这三张图片时,是否能找到三者之间的共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文明的印记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
古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
大河流域
原因大致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结合教材,标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发源地及其代表遗址。
古代印度地图
摩亨佐·达罗遗址
地理位置
发源地
代表
衰亡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古今印度地图,古印度等于今天的印度吗
古代印度地图
南亚周边国家分布图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系吗
哈拉帕印章文字
摩亨佐达罗带有支撑墙的水井
哈拉帕古城房屋模拟图
上层
下层
水井
街道
主街宽达10米
公共空间
高度的城市规划能力
哈拉帕文化是古印度文明的早期代表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3世纪
出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8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突然消失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灭亡
结合教材,梳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时间
建国
鼎盛
首都
阿育王
极盛时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
一、文明的印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大的差别。根据雅利安人的描述,土著居民的皮肤是黑色的,鼻子扁平,语言邪恶,雅利安人称之为“达萨”,意为“敌人”。一般认为,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就是达罗毗茶人”。——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外来
土著居民
结合材料,比较雅利安人与印度土著人的区别?
语言的不同
肤色的不同
雅利安人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
社会的枷锁
——森严的种姓制度
二、社会的枷锁——森严的等级制度
结合教材,梳理种姓制度的内容?
权利
代表:祭祀、贵族
代表:国王、武士、官吏
代表: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达利特
从事最底层的职业:制革、屠夫、殡葬
二、社会的枷锁——森严的等级制度
1.根据图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说出所代表的种姓?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达利特
2.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婆罗门组、刹帝利组、吠舍组、首陀罗组。各小组首先在组内交流对所代表的等级的认识,之后选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本等级。
二、社会的枷锁——森严的等级制度
根据史料和教材,总结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实质及目的?
首陀罗被禁止学习《吠陀》。如果违反该规定,首陀罗就会被处以极刑:聆听了《吠陀》的首陀罗,耳朵会被灌入熔化的铅;诵读了《吠陀》的首陀罗,会被拔去舌头;背诵了《吠陀》的首陀罗,身体会被劈成两半。——《乔达摩法经》
各种姓职业世袭,不同的种姓间禁止通婚和共食,避免被不洁的血统和食物玷污。违背种姓禁令所生的子女被逐出种姓,沦为不可接触的贱民。——杨天林《古代文明史》(上)
实质: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特点



特点:等级森严、职业固定、贵贱分明
目的: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根据材料,高种姓的男能娶低种姓的女吗?
二、社会的枷锁——森严的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有何影响?
你认为以下对三组图片婚姻关系的判断准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印度孟买贫民窟
积极: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面对种姓制度带来的弊端,印度人如何在精神上自救?
精神的指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精神的指引——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梳理佛教创立、教义及传播情况?
时间
创始人
释迦牟尼佛像
教义


传播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16岁结婚
29岁出家
35岁悟道成佛
80岁涅槃
三、精神的指引——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材料,为什么佛教可以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有佛性,皆可成佛。成佛意味着觉醒,只有人才能觉醒。因此佛是人成的不是“神”成的,任何人只要能凭借自己的修行、内省、毅力与智慧,都可以成佛,并且能够选择自己主宰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何山《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
获得下层民众支持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拾得忍耐歌》
得到统治者支持
忍耐顺从
在佛教中更多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和态度。
三、精神的指引——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地图,绘制佛教的传播路线图?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日本
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精神的指引——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虽然古印度文明已经逝去,但其“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有哪些文明成就呢?
文学
数学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代表:哈拉帕、摩亨佐
鼎盛:孔雀王朝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各等级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不能通婚等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外传:北传和南传
课堂演练
1.(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8)《婆罗门法典》规定:人分为四个等级,名等级世代相袭,内部通婚。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这一规定表明其反映的制度( )
A.注重平等 B.结构复杂 C.内容单一 D.等级森严
2.(2025·镇江新区二模·15)《梨俱吠陀》最后一卷记载,当诸神分割普鲁沙时,由其身体不同部分产生四个不同的瓦尔那。“他的嘴变成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罗阇尼亚(王族),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由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材料所述内容与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民主制度 D.分权制衡
3.(2025·松原宁江二模·11)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34.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幕府统治 D.什一税
D
B
A
课堂演练
4.30.(2025·眉山青神县九下期中·1)“佛教的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它的教义不但在刹帝利和吠舍当中产生巨大的共鸣,而且得到了最底层首陀罗的支持,所以群众基础较为广泛。”材料说明佛教的产生( )
A.肯定了种姓制度
B.适应了社会需求
C.推翻了婆罗门教
D.解放了底层群众
5.(2025·佳木斯二模·13)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代表了古代亚非地区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以下文明与其代表性文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楔形文字、金字塔
B.古印度-佛教、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中国-太阳历、青铜器
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