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一章 地球要点经纬要点训练单元梳要目录1梳理事理 洞见本质3单元要点 精进演练2要点探究 突破提高梳理事理 洞见本质01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梳理事理 洞见本质要点探究 突破提高02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要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方法[典题1](2024梅州模拟改编)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秦岭站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 )A.(75°S,164°E) B.(75°S,164°W)C.(75°N,164°E) D.(75°N,164°W)(2)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AD要点二 地球公转的相关判读1.地球公转图上节气、日期、昼夜长短等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2.图示法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节气和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总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可简单记忆为“点北北长,点南南长”)3.图解法动态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总结: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典题2](2024惠州阶段练)小明的家乡在西安(34°N),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小明的家乡 (选填“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冬至无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2)小明家乡昼最长夜最短的节气是 ;过了这一天该地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 夏至昼渐短夜渐长探究三:太阳高度的变化(3)小明发现,一天之中学校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一年之中正午旗杆影子最长的节气是 。 12时冬至学以致用:不同季节正午时刻楼房的影子甲 乙(4)小明家想要在西安市购买一套房子,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通过以上探究内容,小明应建议家人什么季节去售楼部看房,并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应选择冬季去看房;理由: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言之有理即可)单元要点 精进演练03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2024广州期末)2023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火星全球影像图,为人类深入认识火星作出了贡献。读太阳系八颗行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完成1~2题。1.距火星公转轨道较近的行星是( )A.木星、土星 B.金星、木星C.地球、木星 D.金星、地球2.人类探索火星是为了( )A.满足好奇心发扬探险精神B.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突破C.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和资源D.向外星生物展示人类文明CC基础达标 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A.a B.b C.c D.d4.以下不是我国探索太空成就的是( )A.“神舟五号” B.“嫦娥一号”C.帕克太阳探测器 D.“天宫二号”CC (2024深圳期末)目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5~6题。行星 自转周期 大气层主要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水地球 约24 小时 氮气、 氧气等 15 ℃ 有液态水火星 约24小 时37分 二氧化碳、 氮气、氩气和 少量氧气等 -63 ℃ 有液态水活动痕迹5.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6.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可能是因为火星与地球( )①自转周期相近 ②地表温度相同 ③液态水都很充足 ④大气成分相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D行星 自转周期 大气层主要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水地球 约24 小时 氮气、 氧气等 15 ℃ 有液态水火星 约24小 时37分 二氧化碳、 氮气、氩气和 少量氧气等 -63 ℃ 有液态水活动痕迹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读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①天圆地方 ②地球卫星影像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太阳和月球C (2024广州期中)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如图)。读图,完成8~9题。8.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以推测地球的形状是( )A.圆形 B.球体C.椭圆 D.方形9.沿着甲点一直往东走,保持方向和路线不变的情况下,走一圈约为( )A.6万千米 B.6 371千米C.5.1亿千米 D.4万千米BD (2024河源期末改编)在某电影中地心航员计划驾驶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舰,载着一群科学家,从中国上海出发,深入地心引爆核弹,让地球核心再度转动,避免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的到来。据此完成10~11题。10.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地球的形状,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B.“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C.“神舟十六号”拍摄的地球影像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11.如果该地心航员一行保持直线前进直达地心,那他们“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A.16 371千米 B.6 371千米C.40 000千米 D.12 742千米DB (2024东莞期中)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完成12~13题。12.与②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 )A.60°E B.120°EC.120°W D.60°W1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低纬度、西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A (2024河源期末)地理活动课上,贝贝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如图)。据图完成14~16题。14.丙所在地的经纬度是( )A.(60°S,60°W) B.(60°N,60°E)C.(60°N,60°W) D.(60°S,60°E)15.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C.纬度越低,纬线越短D.所有的经线相互平行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CAD (2024韶关期中)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角展示世界。读图,完成17~18题。17.图中甲点经纬度位置是( )A.(0°,105°W) B.(0°,105°E)C.(0°,75°W) D.(0°,75°E)18.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C.赤道上 D.北极点上DD19.观察发现,地球仪被照亮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A.全部 B.3/4C.1/2 D.1/320.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四季变化C.昼夜交替 D.日影长短21.图中A点正处在( )A.日出时刻 B.正午时刻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2024三明期中)地理课上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下图示意规范演示场景。读图,完成19~21题。CCA (2024长春期末)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完成22~24题。2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A.一天 B.一年C.一月 D.12小时2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24.关于图中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点位于昼半球B.B点最先见到日出C.B、C两点时间相同D.C点最先见到日落ACB (2024广东肇庆一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5~27题。25.下列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位于小行星带中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与金星、木星相邻A能力提升26.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7.为推测火星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火星( )A.体积适中 B.质量恰当C.温度适宜 D.有液态水BD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首次在我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为神州家园的青少年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此完成28~29题。28.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B.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C.展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D.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D29.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 (2024文山期末)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均能获得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等服务。下图为北斗三号系统导航星座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30.能够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 )①日食现象 ②月食现象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C31.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某同学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约5.1万平方千米D.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C32.(地理实践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制作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彩笔等。制作步骤第一步:如图甲所示,在泡沫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即a线。(1)图中a线代表 。 赤道甲第二步:如图乙所示,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泡沫球略大。(2)图中d代表 ,d与水平面成 度的夹角。 第三步:如图丙所示,在泡沫球b、c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泡沫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d的末端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将泡沫球固定在d的中间,同时泡沫球又可以转动。(3)图中b代表 。 地轴乙 丙66.5北极(4)小明制作的这个简易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请你用两个数据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参考答案: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等等。 (2024清远期中)读图,完成33~35题。33.图中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70°S,170°E) B.(70°S,170°W)C.(70°N,170°E) D.(70°N,170°W)34.图中所示区域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35.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丙地位于北寒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DBB36.(2024东莞期中)读地球局部地区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是 。 (2)与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沿B点所在经线一直往北移动, (选填“能”或“不能”)回到原点。 (3)从低、中、高纬度看,A位于 纬度;C位于B的 方向。 (45°N,60°W)120°E不能中西北(4)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 ,同时跨东、西半球的是 。(填序号) (5)关于图中C点所在的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C.又被称为赤道D.最长的经线①②③B 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石家庄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校园中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此来探究地球的运动。如图示意一天中树影的变化。读图,完成37~38题。37.同学们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记录,与事实相符的是( )A.树影先变长后变短B.正午时刻树影在正南C.太阳的位置顺序为①②③D.树影的变化顺序为abcC38.与一天中树影的变化相关的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气温变化D.季节变换B (2024珠海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是利用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的位置来显示时刻变化。如图为晷针影子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9~40题。39.晷针影子存在有规律的变化,是因为( )A.地球大小 B.地球形状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40.从日出到日落,晷针的影子是( )A.顺时针,自西向东转动B.逆时针,自西向东转动C.顺时针,自东向西转动D.逆时针,自东向西转动CA411.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是 ,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转动。 (3)上图中,同一纬线上的甲、乙、丙、丁四地,此时刚好日出的是 地。 昼半球夜半球昼夜交替一天自西向东逆丙42.(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示意图。(1)读图可知,生命宜居带与恒星质量的关系是 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恒星素养拓展材料二 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物理性质统计表。(2)在探索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可能性最大的行星,结合图表说明原因。行星 自转周期 (地球=1) 表面平均 温度/℃ 大气特征地球 1.00 15 以氮气、氧气为主的大气火星 1.03 -63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参考答案:火星距离生命宜居带较近;火星具有大气层;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等。材料三 人类发射了大量航天器进入宇宙空间探索宇宙环境,如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等。(3)列举航天器在宇宙空间可能遇到的环境挑战。参考答案: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43.(地理实践力)将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可发现, (选填“铅笔尾”或“铅笔尖”)会先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逐渐变 (选填“长”或“短”)。 实验2:如果让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尖位置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铅笔尖短不会(2)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体。 (3)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球(4)简述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参考答案: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参考答案: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地球卫星影像。44.(地理实践力)家住北京的贝贝在学习完简易测高仪的使用后,测量了自己家所处的纬度,请帮助贝贝解决在测量自己家纬度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名称 测量贝贝家的纬度实验用品 简易测高仪、记录本、铅笔实验过程 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按照图示方式将测高仪对准北极星。测高仪上的重垂线与零度线的夹角,就是当地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角,即当地地理纬度。下图示意贝贝家的地理纬度测量结果。(注意:重垂线与地平线垂直,测高仪0°刻度线延长后与测高仪底边垂直)(1)观察实验,该地的纬度为 ;位于 纬度地区。 40°N中实验拓展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贝贝以赤道为对称轴,找到了与自己城市“对称”的A点。(2)贝贝利用“对称轴”找到A点,用地理知识解释为相同度数的纬线到 .(填特殊纬线)的距离相等。A点位于 半球。 实验思考(3)在地球仪上,能否准确标示出贝贝所在城市以及她找到的A点的位置 并说明原因。赤道(或0°纬线)南参考答案:不能。原因:想要知道某点具体位置,需要知道相应的经纬度坐标,只知道经度或纬度,并不能确定其位置。45.(地理实践力)(2024南通期末)江苏省南通市某校地理社团准备进行演示地球自转,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借助日影辨别方向等实验。图1为社团成员演示地球自转的场景,图2为演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图3为日影辨别实验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 图3(1)演示地球自转时,小俊(图1) (选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缓缓拨动地球仪,他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地球仪旋转方向有所不同,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 (2)观察图2地球仪上的A、B两地,同学们发现:随着地球自转,A地渐渐由白天进入黑夜,B地由黑夜进入 ,这演示了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3)A点位于B点的 方,随着地球的自转,可推测出A点比B点的时间 ,说明两地存在 。 (4)日月的移动可分辨东南西北方向。风和日丽的一天,小毅在学校借助手表和利用“棒影”的办法进行辨别方向实验(如图3)。判断图3中表示朝南方向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自西向东顺白天正东(或东)早时间差异(或时差)D谢谢观看复习课件第一章 地球 要点点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