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新课导入毛泽东创作的这首气势如虹的诗句和哪个战役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蒋家王朝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2.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学习目标知识讲解1.背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 共产党拥有军队 430万 127万武器装备 大部分为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36年 毛泽东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知识讲解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想一想: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去做?1.背景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问题: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解决土地问题,改革土地制度知识讲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实行耕者有其田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概况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时间:内容:总路线:结果:1947年7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农具、耕畜和房屋。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知识讲解2.概况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知识讲解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意义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打倒地主拉拢地主消灭地主知识讲解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知识拓展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识讲解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毛泽东1.战略进攻130万人430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5万人280万人365万人1948年秋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知识讲解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进攻知识讲解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果结果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果结果知识讲解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民 工 543万人担 架 30.5万副大小车 88万辆牲 畜 76.7万头船 只 8500只筹 粮 9.6亿斤挑 子 20.6万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歼敌人数最多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2)淮海战役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战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果结果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先打两头,后取中间(3)平津战役知识讲解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战略决战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警卫员李银桥发现毛泽东长了一根白发,毛泽东看着警卫员拔下来的白发,风趣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3.战略决战(4)意义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识讲解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4.南京解放知识讲解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材料一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②国民党统治集团腐败,失去民心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5.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材料三 准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知识讲解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5.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知识讲解知识讲解【易错提醒】(1)参加了两次决战的将领是林彪、罗荣桓;参加了两次决战的军队是东北野战军。(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是渡江战役,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4)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识讲解知识点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内容 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中国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强调,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知识讲解知识点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外患频仍、长期战乱、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归纳从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知识拓展】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时期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关系 合作 分裂 合作 分裂原因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结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形成十年内战局面 取得抗战胜利 国民党政权垮台知识讲解课堂小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力物力基础战略进攻战略决战走向胜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原因战略战术正确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作战勇敢课堂练习1.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南京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C.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A课堂练习【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因此材料中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课堂练习2.“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保卫大武汉 B.第三次长沙会战C.重庆谈判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D正确;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的和平谈判 ,排除C。故选D。D课堂练习3.在东北战场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要攻击目标。长春守敌做出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淮海战场上,毛泽东指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材料表明( )A.三大战役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B.三大战役中国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C.三大战役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D.三大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D课堂练习【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要攻击目标”“淮海战场上,毛泽东指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可知,毛泽东在三大战役中指出作战目标,确定了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D项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择D。课堂练习4.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百万雄师过大江”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1—1945年抗击日本侵略时的口号;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综上所述时间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