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时间轴中时间点②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 隋朝的建立 B. 隋朝的统一 C. 开通大运河 D. 隋朝的灭亡
2. 唐朝时期,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建立了严格的监察制度。例如,考试期间会对考生进行严密的监考,同时也会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唐朝此举目的是( )
A. 加强官员文学素养 B. 提高政府机关执政效率
C 完善中央政府机构 D. 保证科举考试公平公正
3. 晚唐大将、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永陵地宫中有“二十四伎乐”浮雕,整体浮雕乐伎均属女性,乐器共计20种23件,既有汉民族传统乐器,又融合了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乐器。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文化包容开放 B. 社会奢靡腐化
C. 妇女地位提高 D. 经济繁荣昌盛
4.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岳飞抗金》历史电影 B. 阎立本的《步辇图》
C. 《金史·太祖本纪》译注本 D. 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5. 汉唐以来,中央政府派出控御各地或监察郡县的刺史、都督、节度使等,均因朝廷政策失误,逐渐走向反面,而元朝行省制避免了这一现象出现。这说明行省制( )
A. 分化了丞相权力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冲击了封建制度
6. 史学家费正清说:“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 )
A. 实行坊市制度 B. 出现纸币“交子”
C. 推行崇文抑武 D. 推广占城稻
7. 为研究明朝君主专制加强,小明在书柜里找到下面几本书,对他研究明朝君主专制有参考价值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郑和船队的翻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写道:“遍历诸番国,宣谕安抚,开读赏赐,皆捧头过顶,奉之甚敬。”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在图中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9. “戚家军”中有这样的规定:“凡一人对敌先退,斩其甲长;若甲长不退而兵退,斩其兵;若伍长不退而甲长退,斩其甲长。”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战术先进 B. 装备精良 C. 训练有素 D. 纪律严明
10. 1662年,郑成功在给荷兰殖民者的谕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下列能够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是( )
A.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B. 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C. 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 D. 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
11. “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凡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告驻藏大臣办理。”这说明驻藏大臣( )
A. 掌握了西藏行政权 B. 是西藏最高统治者
C. 代表中央管理西藏 D. 控制了西藏的军事权
12. 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只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文字狱( )
A. 禁锢了思想言论 B. 打击了违法犯罪
C. 提高了儒学地位 D. 保障了社会发展
13. 下表为清代1851年前《耕地与人口比例变化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41.45 3.56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51 4.32 756.29 1.75
A. 垦荒政策收效甚微 B.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C. 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D.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4. 下面三幅插图出自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名著,这些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该科技名著是( )
图1农作物加工图 图2 陶瓷制作图 图3 煤炭采掘图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梦溪笔谈》
15.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某部小说时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二、辨析改错(8分)
16.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辉煌灿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曲辕犁和秧马等生产工具。
(2)宋朝时,小麦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
(4)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著的农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据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并说说这一科技发明的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的角度概括京剧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戏曲发展繁荣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朝前期的商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与明朝相比,已大为逊色。
——据齐世荣等主编《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宋代在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机构名称,列举两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四、活动与探究(17分)
19.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明清推荐会”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任务一 欣赏文化遗产——设计文化名片】
图1 文化遗产:明长城 位置范围: A 建筑特点: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图2 文化遗产: B 位置范围:北京 建筑特点: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的中轴线纵贯,从宫城到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任务二 【阅读英雄事迹——编写历史剧本】
剧名:《雅克萨之战》 关键人物: C 故事简介: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中国皇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并取得胜利。 剧名:《土尔扈特部东归》 关键人物: D 故事简介:土尔扈特部东归,是发生在清乾隆三十五年末至三十六年夏(1770—1771年),以土尔特部为主的卫拉特蒙古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向东返回清朝伊犁地区的一场民族大迁徙,是土尔扈特部重返故土的民族壮举。
任务三 【整理文献——展示时代风采】
关键词 加强皇权
民族政策
边疆治理
抵御外敌
(1)第一组同学设计了以上两张建筑遗址名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他们将AB处内容补充完整。
(2)第二组同学围绕明清时期英雄人物编写了历史剧本,并进行排演。结合所学知识,将剧本中CD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出《雅克萨之战》中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名称,分析《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
(3)第三组同学准备以宣讲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上是他们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出明清时期的“时代关键词”,请你围绕关键词,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题,为其撰写100字以内的宣讲稿。(要求:围绕主题,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辨析改错(8分)
【16题答案】
【答案】(1)错误“秧马”改为“筒车”
(2)错误“小麦”改为“水稻”
(3)错误“非洲”改为“美洲”
(4)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7题答案】
【答案】(1)科技:活字印刷术。优点: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角色行当划分明确;既博采众长,又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等。
原因: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人士子积极参与创作;文化的交流等。
(3)做法:办一期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黑板报等。
【18题答案】
【答案】(1)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原因: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航海技术的创新。
(2)经济政策:“重本抑末”政策。影响:压抑、限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启示:要重视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四、活动与探究(17分)
【19题答案】
【答案】(1)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B:北京城。
(2)C:康熙;D:渥巴锡。
条约:《尼布楚条约》;
原因:沙俄的控制和压迫;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题目: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宣讲稿内容:政治方面,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方面,明朝修筑长城以防御蒙古南扰,清朝加强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对外方面,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了外来侵略,保障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