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能够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的物质变化现象,探析微观的分子、原子的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子模型和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建立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重新组合的模型,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思考讨论分子与原子的相关问题中,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一、教学重点
1.分子的定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难点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2024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端,对于学生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教材通过水蒸发、品红在水中扩散、氢气与氯气反应等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分子的定义。接着,通过展示各种分子模型,阐述分子由原子构成,并借助氧化汞分解等实例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出发,逐步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能力。 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分子、原子等抽象概念,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上建立起关于物质变化的直观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对微观粒子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具体概念和区别还比较模糊。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思维特点上,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然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等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将微观粒子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同时,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此外,还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环节一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位伟大的化学家为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奠定了基础。1808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在化学变化中其本性保持不变。到了 1811 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指出分子是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由原子构成,可独立存在。这两位科学家的理论就像两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述化学史上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故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2.联系化学史背景:介绍两位科学家的理论,为后续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知识提供了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是经过长期发展和验证的,增强了知识的可信度和系统性。
教学环节二 分子的定义
活动一:分子定义的引入
【引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那分子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性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分子的定义。
【问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先看水蒸发的过程。观察水蒸发的过程,思考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学生思考】水蒸发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讲解】评价、强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像水蒸发,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还是水分子。
【问题】再观察品红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思考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
【讲解】评价、强调:这进一步说明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品红在水中扩散等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理解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的表现。
活动二:分子定义的深化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在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是否也不发生改变呢?
【问题】我们再来看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情况,观察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思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会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仔细观察示意图,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讲解】评价、强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就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也会随之改变,这和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情况是不同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也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学性质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学生回答】D
【讲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构成冰块、雪花和露水的物质都是水,所以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很小,用肉眼看不到,所以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也看不到,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对应训练2】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可以被压缩——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甲烷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学生回答】A
【讲解】A、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而非分子体积改变,微观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宏观表现,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甲烷和水分子结构不同,导致性质差异,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温度升高加快分子运动速率,溶解更快,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教学环节三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一:分子由原子构成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的定义,那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分子是如何构成的。
【问题】同学们观察氧分子和氢分子的模型,思考1个氧分子和1个氢分子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思考】观察分子模型,得出结论。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讲解】评价、强调: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问题】同学们再观察二氧化碳分子和氨分子的模型,思考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思考】观察分子模型,得出结论。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讲解】评价、强调: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具体的分子模型和实例,学生能够明确不同类型分子的构成,增强对分子结构的直观理解。
活动二: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观察氧化汞分子分解的过程,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并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不会发生变化。比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物质。
【讲解】评价、强调: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问题】思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学生思考】分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讲解】再次强调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大,原子小?
【学生思考】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设计意图
通过氧化汞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分析,学生可以具体看到分子是如何分解成原子,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
【对应训练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 B.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学生回答】C
【讲解】A.分子和分子的大小不同,原子和原子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分子和原子的大小不同,不能作为它们的本质区别;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了,并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D.金属、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水、二氧化碳、氧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它们都能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故选:C。
【对应训练2】加热氧化汞(HgO)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学生回答】A
【讲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A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B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定义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化学性质改变
3.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2.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水原子 D.氧原子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4.用正确的粒子名称填空。
(1)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氧化汞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反应涉及的分子有 种。
(2)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微观示意图、列举生活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区别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微观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能够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微观概念理解仍有困难,在解释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时存在疑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模型搭建等方式,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