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同步讲义(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同步讲义(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由分于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3.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知识点一 分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①“保持”是指该物质的 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致。②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都是宏观的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属性,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③“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 ”的“最小”。
2.从不同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变化 宏观 微观 实例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 本身没有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 ,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宏观微观实例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由 构成(只有一种分子,所以宏观上反映为纯净物,具有固定的性质)氮气中只含有氮气分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由 构成(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宏观上反映为混合物,各物质都保持着各自原有的性质)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
即学即练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
◆知识点二 原子
1.分子由原子构成
几种分子模型
2.化学变化的实质
。例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如图所示)。
3.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 ,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 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 。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硫、磷)、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①分子不一定比原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比氢原子大,比铁原子小。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离开 这一前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③同种原子可以构成 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因此,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是纯净物。
即学即练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
A.原子的体积极小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原子的质量极小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重难点一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能 物质;② 都很小;③粒子之间有 ;④粒子都在不断地 着;⑤同种粒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
联系 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其关系如图所示∶
实践应用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考点一 对分子、原子的理解
【例1】(多选)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变式1-1】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一定不可分
C.分子的间隔一定比原子的间隔大 D.铁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变式1-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变式1-3】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微观示意图
【例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O”和“”分别表示硫原子和氧原子。
(1)分子本身未发生改变的是变化 (填“Ⅰ”或“Ⅱ”)。
(2)在变化I的乙中补充缺失的相关粒子,则应该补充的粒子为_________(填字母)。
A.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
B.1个二氧化硫分子
C.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3)变化Ⅰ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变式2-1】水分子与过氧化氢分子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水分子
B.模型有利于认识分子结构
C.乙分子不能转化为甲分子
D.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不直接相连
【变式2-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变式2-3】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拟图,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相关原子图形,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2)图C所示物质属于物质分类中的 ,其微观解释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 。
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过氧化氢 C.液态空气 D.四氧化三铁
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钡 B.氦气 C.二氧化氮 D.铜
5.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2O2”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A B.B C.C D.A和B
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水原子 D.氧原子
综合应用
8.用正确的粒子名称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氧化汞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
9.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2)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10.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
(1)此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种分子;
(2)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3)此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
11.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12.化学观念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如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水是由 (填“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3)由图2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拓展培优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生成的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氯化氢的水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①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此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14.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酚酞溶液遇碱(如氨水)显红色。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 ;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种类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
答案和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由分于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3.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知识点一 分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①“保持”是指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致。②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都是宏观的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属性,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③“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2.从不同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变化 宏观 微观 实例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宏观微观实例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只有一种分子,所以宏观上反映为纯净物,具有固定的性质)氮气中只含有氮气分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由多种分子构成(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宏观上反映为混合物,各物质都保持着各自原有的性质)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
即学即练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来保持的。故选C。
◆知识点二 原子
1.分子由原子构成
几种分子模型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例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如图所示)。
3.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硫、磷)、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①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比氢原子大,比铁原子小。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③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因此,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即学即练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
A.原子的体积极小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原子的质量极小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B
【解析】A、原子的体积极小,但这不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原因,体积小与在化学变化中的地位无关,A 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正确;
C、原子的质量极小,这一性质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粒子没有直接关联,C 错误;
D、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比原子小的还有质子、中子、电子等,且这也不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原因,D 错误。
故选B。
重难点一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②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③粒子之间有间隔;④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⑤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其关系如图所示∶
实践应用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但本身不分裂),故错误;
B、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如H2O分子质量小于Fe原子),故错误;
C、相同原子可构成不同分子(如O2和O2),故正确;
D、氢原子核仅含质子不含中子,故错误。
故选:C。
考点一 对分子、原子的理解
【例1】(多选)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答案】CD
【解析】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一个铁原子的质量就大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故A错误;
B.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金属单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CD。
【变式1-1】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一定不可分
C.分子的间隔一定比原子的间隔大 D.铁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比较大小,如氢分子比铁原子小,A 错误;
B、原子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等),B 错误;
C、分子和原子间隔大小不能笼统比较,如液态水分子间隔小于气态氦原子间隔,C 错误;
D、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D 正确。
故选D。
【变式1-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B
【解析】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例如氢气分子的质量小于钠原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1-3】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A、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同种分子不能构成不同种物质,说法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但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H2的质量小于铁原子Fe),选项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说法错误;
D、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微观示意图
【例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O”和“”分别表示硫原子和氧原子。
(1)分子本身未发生改变的是变化 (填“Ⅰ”或“Ⅱ”)。
(2)在变化I的乙中补充缺失的相关粒子,则应该补充的粒子为_________(填字母)。
A.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
B.1个二氧化硫分子
C.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3)变化Ⅰ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答案】(1)Ⅱ
(2)C
(3)化合
【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是二氧化硫分子和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化Ⅱ属于物理变化,在降温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实质是物质的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在结合成新分子。甲图中有:1个氧分子和2个二氧化硫分子,共有2个硫原子和6个氧原子;乙图中有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还缺少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选C;
(3)通过分析微观图示可知,变化Ⅰ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此反应具有“多合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变式2-1】水分子与过氧化氢分子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水分子
B.模型有利于认识分子结构
C.乙分子不能转化为甲分子
D.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不直接相连
【答案】C
【解析】A、水是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甲代表水分子,A正确;
B、模型可直观地呈现出分子构成,有利于认识分子结构,B正确;
C、过氧化氢(乙)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甲),C不正确;
D、由水分子模型可知,两个氢原子并未直接相连.D正确。
故选C。
【变式2-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B、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C、图示中含有三种不同的分子,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D、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2-3】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拟图,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相关原子图形,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2)图C所示物质属于物质分类中的 ,其微观解释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 。
【答案】(1)C
(2)混合物 该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中有4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B中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氢原子,缺少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故应在B中补充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即,故选:C;
(2)图C所示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其微观解释是因为该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过氧化氢 C.液态空气 D.四氧化三铁
【答案】C
【分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分子。
【解析】A.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液态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四氧化三铁由铁元素、氧元素组成,不含有氧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A、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例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很多原子的质量,如铁原子等,该选项错误;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比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该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如核反应中原子也可以再分,该选项错误;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比如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钡 B.氦气 C.二氧化氮 D.铜
【答案】C
【解析】A、氯化钡(BaCl2)由钡离子(Ba2+)和氯离子(Cl-)构成,该选项错误;
B、氦气(He)属于稀有气体,由氦原子直接构成,该选项错误;
C、二氧化氮(NO2)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D、铜(Cu) 是金属单质,由铜原子构成,该选项错误。
故选C。
5.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2O2”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即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 。
【解析】A、模型是由相同的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不符合题意;
B、模型中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C、模型中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1,不符合题意;
D、模型中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2,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A B.B C.C D.A和B
【答案】B
【分析】 在微观示意图中,判断物质是否为混合物的关键在于其是否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
【解析】由图A可知,该物质由一种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由图B可知,该物质由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由图C可知,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氧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因此,表示混合物的只有B图,故选B。
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水原子 D.氧原子
【答案】B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构成水分子的原子,不存在 “水原子” 这种说法。
故选B。
综合应用
8.用正确的粒子名称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氧化汞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
【答案】(1)水分子
(2)汞原子 氧原子
(3)分子 原子
【解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由水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氧化汞分子(HgO)由两种原子构成。每个氧化汞分子包含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因此填“汞原子”和“氧原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因此,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而原子本身不改变(如种类和数量不变)。例如,水分解时,水分子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再组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
9.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2)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答案】(1)A
(2)I
【解析】(1)A表示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B、C表示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填:A;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I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II和III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I。
10.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
(1)此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种分子;
(2)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3)此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
【答案】(1)3/三
(2)化合
(3)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1)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反应后生成了水分子(H2O),所以此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3 种分子。
(2)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所以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此反应中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所以此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1.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答案】(1)氢原子/H 氯原子/Cl 氯化氢分子/HCl
(2)氢分子/H 氯原子/Cl
【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2)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来保持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氯原子。
12.化学观念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如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水是由 (填“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3)由图2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1)增大
(2)分子
(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解析】(1)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由图2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拓展培优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生成的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氯化氢的水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①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此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答案】(1)化合 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
(2)bac 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1)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则氯化氢的水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
(2)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故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bac;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此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
14.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酚酞溶液遇碱(如氨水)显红色。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 ;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种类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
【答案】(1)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由左至右依次变红 不断运动
(2)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 继续
(3)B、C 分子种类
(4)BD ACEF
【解析】(1)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又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左至右依次变红。
故答案为: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由左至右依次变红;不断运动。
(2)由于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
混合均匀后,分子继续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继续。
(3)①在A、B和C中,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
②从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4)A中只含有一种原子,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D中只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E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F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由分析可知,表示混合物的是BD;由分析可知,表示纯净物的是ACEF。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