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3课时教案 2025-2026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3课时教案 2025-2026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黄 河
一、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黄河的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区域认知)
2.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黄河的措施。(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人文影响、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黄河概况
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
提示: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克拉山脉。
向东注入渤海。
内蒙古河口是上中游分界点。
河南桃花坞是中下游分界点。
找一找: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提示:
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流经4个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看“中国主要河流概况”表,可知:
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读“我国主要干湿地区”图,可知:
黄河流域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黄河水量较小,约为长江的1/16,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
说一说:黄河各河段特征。
上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了湟水、洮河等支流,水量大增,水能资源丰富。黄河流出青铜峡后,流速减缓,冲击形成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汇集了渭河、汾河等数十条支流。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疏松,暴雨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看“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可知:
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展宽,流速减慢。从中游带来的泥沙一部分堆积在河床上,使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一部分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知识点二 黄河的问题与治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说一说:黄河的贡献。
1.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也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用水。
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河段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提供旅游资源。
说一说:黄河开发出现的问题。
历史上,黄河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黄河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黄河的治理措施:
1.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在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3.在下游加固大堤,修复湿地。
4.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三、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关于黄河的地理、文化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守护黄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希望我们都能为黄河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 河流与湖泊概况
一、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并归纳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重点难点:
掌握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等概念,明确中国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掌握中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外流河(区)和内流河(区)
导入:看图,感受中国的河湖。
读图:
1.在图中找出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外流区还是内流区?
2.指出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分别注入哪些海洋?
提示:
1.图中圈画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等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提问:什么是外流河(区)和内流河(区)?
提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看“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可知:
中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
中国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提问: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提示: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知识点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
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部分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示意”图,可知:
中国的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该区域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合作探究: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完成表格内容。
地区 流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北方地区 小 大 短 有
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 大 小 长 无
中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流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知识点三 湖泊
看“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可知:
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面积较大的湖泊有:翻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呼伦湖。
青海湖是咸水湖,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三、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况、形成机制、水文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深入学习地理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 江
一、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长江的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区域认知)
2.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和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明确其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掌握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归纳、概括长江航运特点,以及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长江概况
读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最长支流汉江,以及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
提示: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在上海的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汉江是长江的最长支流。
湖北省的宜昌是上中游分界点。
江西省的湖口是中下游分界点。
看图:说说长江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
提示:
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5个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中国主要河流概况”表,可知: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长江流域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是中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巨量的长江水直接保障了约4.6亿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支撑着无数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它不仅润泽了长江流域广阔的土地,还通过南水北调等工程支援着较为缺水的华北平原。
说一说你对长江的认识。
提示:1.长度最长;2.流域面积最大;3.水量最大;4.水能最丰富。
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可知:
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看“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可知各河段特征:
长江上游:落差大、峡谷众多,水流湍急;长江中游:流速降低,河道蜿蜒,水流不畅;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知识点二 长江的开发与保护
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可开发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看“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在长江干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源源不断地向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清洁能源。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与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6万千米,承担着全国约50%的内河货运量。
长江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黄金水道”。
思考:长江的航运价值。
长江开发出现的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长江流域也出现过不少威胁沿岸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问题,如部分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保护措施:在中上游地区营建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在中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实施退田还湖、治理水污染等。
近年来,国家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措施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推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化工企业搬迁、湿地修复等,努力把长江流域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黄金地带。
三、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不仅能掌握关于长江的地理知识,更能树立起保护长江、爱护环境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