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中国的水资源 一、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1.读图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以及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难点是深入理解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及如何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等。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水资源与我们 导入:早在1988年,中国设立了“中国水周”。1993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主旨基本相同,从1994年起,中国决定将每年3月22日至3月28日这一周,确定为“中国水周”,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思考: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节水? 回答:因为我国水资源目前的状况是总量大,人均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够理想;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大部分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概念学习:水资源主要指人们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多少,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知识点二 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看图:中国的径流带分布 思考:1.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说说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观察径流带的划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归纳: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世界排名第五,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约20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看图表:长江宜昌站各月径流量(2022年)VS长江宜昌站近十年径流量变化 简述长江宜昌站径流量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 回答:夏秋多、冬春少,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80%;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也较大。 总结:填写下表。 特征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总量 较少(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 丰富(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8%) 主要来源 降水(年降水量400—800mm)、地下水补给 降水(年降水量800—1600mm)、长江干支流 年径流深 50—200mm(地表水资源量少) 200—600mm(地表水资源丰富) 想一想:我国径流量年内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明显波动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回答:干旱、洪涝。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水资源的问题、分布特征和解决措施,填写下表。 问题 分布特征 解决措施 时间分布不均 夏、秋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利枢纽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 总体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匮乏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归纳:中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整体不够协调,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想一想: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工程? 提示: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大入秦等。 看图:南水北调线路示意 找一找: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的取水地和受水区。 回答: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中线: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思考:从我国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的角度,说说实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提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 思考: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中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2.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这些水利枢纽有什么综合效益? 提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枢纽能够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和航运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 知识点三 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了解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1.滴灌技术;2.污水处理;3.雨水花园 保护: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国家先后制定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采取各种经济、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推进污水减排与净化,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优化水环境质量。目前,我国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三、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水行动,共同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