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与培优】第2节 声与听觉(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pdf版,含答案)--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拓展与培优】第2节 声与听觉(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pdf版,含答案)--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拓及与培优
第2节
声与听觉(1)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水花。
思维点击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
同的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
(1)原因: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均可。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注意: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
()
体、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
A.甲、丙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不要理解成
B.乙
“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振动停止,声源不再发出
C.甲、乙、丙、丁
声音,但是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传播并存在,
D.乙、丁
我们能够听到回声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分析】实验甲描述的是把罩内空气抽出
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是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
些后,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可以设想,若将罩内
听得见;而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抽成真空,铃声就听不到了,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
【拓展】①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②笛
需要介质。
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③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
实验乙观察到的“水面溅起水花”是正在发声
动发声的;④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⑤鸟
的音叉接触水面,由于音叉报动使“水面溅起水
靠鸣膜振动发声;⑥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
花”,表明发声的音又正在振动,它是探究声音产生
⑦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
条件的相关实验。
飞行时翅膀在振动。
实验丙描述的是手指按住笛子不同的孔便会
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由于笛子发声是笛子腔内的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
空气柱发生振动所致。手指按住笛子不同的孔,空
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
音音调就不同。可见,实验丙研究的是不同长度的
空气柱振动时发声频率的不同。
实验丁观察到的“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
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是正在发声的钟振动带动笔尖振动,在纸上画出一
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表明发声的钟正在振动,它是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二、声音的传播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1)传播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又的振动幅度
(2)传播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向周
很小不易觉察,可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又,
围传播,所以声音又叫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可以
这样通过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
反射,回声就是声波的反射现象(人能分辨回声,时
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间间隔至少为0.1秒)。
例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
(3)在不同的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即快
几个实验现象。
慢)不同,一般来说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而在固体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
中传播得最快。
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4)声音的传播不仅与介质有关,而且与温度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
有关。温度升高声波的传播加快(15℃,声音在空参考答案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B组
10.C11.D
第1节感觉世界
12.B【解析】玻璃表面光滑,能很好地反射声音,选
项B正确,A错误;玻璃能够传播声音,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橋
例1B
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选项C、D错误
变式训练D
13.D【解析】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使运
例2B
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青
变式训练C
乐声,选项D正确。
例3A
14.(1)距爆炸地点70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
巩固练习
“隆隆”的爆炸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低;
A组
半径70一160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说明该区域内靠
1.B2.A3.C4.D5.B6.B
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半径160一300km范围内,人们又听
7.(1)热(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
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
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
所以半径70~160k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最高。(2)由于
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因患感冒导致鼻腔堵住了或
声音的传播与气温有关,声音总是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偏
鼻黏膜受损嗅觉可以影响味觉
折。秋天的夜晚枫桥江畔的空气比较潮湿,高空中的气温较
8.(1)能(2)味觉和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相互影
高,靠近江畔的低空温度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从温度较低的空
响的
气传向枫桥江畔。所以诗人能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绝非臆造。
B组
C组
9.A10.D11.A12.DBC13.(1)摸东西
15.B【解析】大雪过后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的主要原
(2)液态
因是大雪篷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14.A②B—①C—①D—③
16.B【解析】一个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水中央,激
15.(1)用鼻去闻(或用皮肤感觉)(2)用皮肤感觉
起圆形的水波向外传播,而水波是横波,传播过程中水面各
(3)用眼观察(4)用舌尝味道
质点上下振动,既不向外移动,也不向圆心移动,更不会沿波
C组
纹作圆周运动。
16.起初糖在口腔还没有完全溶解,味蕾接受的刺激不
17.C【解析】声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
明显,所以感觉不太甜。渐渐地糖完全地溶解了,对味蕾的
和海水深度等,温度越高,声速越大,盐度及静压力的增加也会
刺激增强了,大脑通过神经的传感就兴奋起来,自然就觉得
引起声速的增大,其中温度的变化对声速的影响最大。观察图
糖非常的甜了
象可知,Z。、Z分别为海面、海底坐标;在海水中某处声青的传
17.(1)①不同动物的味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随着
播最小速度为。,海洋衣面和海底之间的中部区城内,随着海底
年龄的增加,味觉敏感程度会减弱。③味觉具有恢复能力
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到达海底比到达海面速度变化得快。
(2)在鼻腔中空气停留时间长,使鼻黏膜充分接触到大量
空气。
专题拓展关于声速的一些问题
第2节声与听觉(1)
例11三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2s=0X1=0×2X1=3X10m's×
2×2.56s
例1B
3.84×108m=3.84×105km
例2D
例3365m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110ms
A组
变式训练2660m
1.D2.C3.C4.C
例4A
5.不能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一定的物
巩固练习
质)
A组
6.知了粉笔
1.B
7.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球之间是
8.(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面上放些纸
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屑,看纸屑是否跳动(3)小①
3.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从发出声音开始到听到回声的时
9.(1)固体可以传声(2)用手把一只耳朵堵上,另一
间长,还要查找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再利用速度计
只耳朵紧贴在桌子上听声音,敲桌子时的声音要小一些,这
样可避免空气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其他合理的均可)。
算公式算出海底深度H,H-受
4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