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保护海岸线 第2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保护海岸线 第2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1.4保护海岸线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海岸线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上节课为“保护海岸线”活动的准备阶段,确定了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制订了设计方案。本课时则根据设计方案开展实践活动:走近家乡的海岸线,在欣赏海岸线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访谈科研工作者,通过考察探究、 设计制作、社会服务,提出海岸线保护的行动建议。并对活动进行总结。一、实施阶段 教材选取了四个课题:海岸塑料垃圾防治 (搜索、调查、分析、设计、制作)、消逝的海岸线 — —温室效应研究(搜索、调查、设计、制作)、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排海废水污染防治研究。前两个重点讲述,后两个则是简单介绍。教材还贴心的设计了“资料链接”“工具箱”“小锦囊”等版块,对活动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二、总结阶段开展“保护海岸线”活动的出发点是了解海岸线保护现状,为海岸线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对照行动前的研究目标和活动方案,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活动的收获和感悟。包括三个环节:(一)档案袋收集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单、作品等材料,进行认真梳理、合理排序和适当取舍,形成活动档案袋。这个过程能帮助学生回顾过程、梳理成果。教材给出了档案袋目录供学生参考。 教材该部分还提出要求: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改进新思路,帮助学生成长。(二)交流会要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成功交流分享,如将关于“保护海岸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活动经验等制作成小视频,并开展作品路演,或者制作成活动手账等。(三)宣传窗该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岸线不仅是保护海岸线的自然风光,也是保护海岸线的生态系统。借助展览、集会、网站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加入保护海岸线的行列。小锦囊指出,将小组调查的结果或设计的方案写成一封信寄给保护海岸线的相关部门,也许能为家乡的海岸线保护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学生讨论自己小组在本次活动中的宣传方式。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开展“保护海岸线”实践活动,了解海岸线保护现状,为海岸线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科技创新对海洋环境的改变。 责任担当:形成保护海岸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和行动,主动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履职尽责。问题解决:在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合作沟通、组织协调和问题解决中提升能力。创意物化:运用数字化学习的能力,用智能化的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设计制作可回收垃圾预处理解决模型、家乡海岸线的生态模型等创意产品。
重点 调查海岸线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难点 针对海岸线污染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每年的7月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关于红树林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你的了解有多少,我们又能够做什么?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然而,红树林的消失速度比全球森林总损耗速度快3-5倍,这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最新估计表明,红树林覆盖率在过去的40年中减少了一半。其中,海洋垃圾污染对红树林和海洋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又该如何整治海洋垃圾污染呢?通过本节课第一个课题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什么是红树林。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实施阶段】请在搜索、调查、分析、设计、制作等活动中完成保护海岸线课题研究。课题一 海岸塑料垃圾防治 塑料垃圾漂浮在海水里,因常年无法分解,会被海洋生物所误食;塑料垃圾被冲到海滩上,使得海岸边塑料垃圾随处可见,造成“白色海岸线”的现象。(PPT展示图片)敬畏生命,保护海岸线的自然生态,开启海岸塑料污染研究吧!一、搜索搜索海岸塑料垃圾污染的资讯,整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以及可以实施的保护行动。1.播放视频:鲸鱼胃中的塑料垃圾:海洋污染触目惊心的现实2.资料链接微塑料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人的肉眼往往无法分辨,被称为“海中的PM2.5”。相较于“白色污染”,微塑料的危害更大。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海水和海底的沉积物中都存在微塑料。微塑料被鱼类吞食,再经过食物链进入我们的身体,其危害触目惊心。3.海岸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说明镜头一镜头二鱼类误食塑料可能堵塞鱼类消化道,导致无法摄食、消化功能紊乱,最终因营养不良或器官衰竭死亡。塑料生产中添加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阻燃剂等有害物质,会在鱼类体内富集。人类通过食用海鱼摄入这些毒素,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生殖系统损伤甚至癌症风险。海岸垃圾遍布生物直接受害:垃圾(如塑料袋、渔网、瓶盖)可能缠绕海鸟、海龟的肢体,导致其无法活动、觅食或飞行;尖锐塑料碎片会划伤动物体表,引发感染。潮间带生物(如贝类、沙蟹)被垃圾覆盖后,会因缺氧、光照不足或无法获取食物死亡。景观与经济破坏:堆积的塑料垃圾破坏海滨自然景观,降低旅游吸引力,直接影响依赖旅游业的沿海社区经济。此外,垃圾腐烂或塑料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海岸土壤和水体,威胁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动物栖息地被破坏栖息地功能丧失:塑料垃圾覆盖红树林根系,阻碍其呼吸和养分吸收,导致树木枯萎;缠绕珊瑚礁的塑料会遮挡阳光,抑制珊瑚光合作用,同时引发细菌滋生,加剧珊瑚白化死亡。物种灭绝风险:依赖特定栖息地的物种(如红树林中的弹涂鱼、盐沼中的卤虫、珊瑚礁中的小丑鱼)因栖息地破坏失去食物和庇护所,种群数量锐减。(例如,海龟依赖沙滩产卵,垃圾覆盖的沙滩会导致雌龟无法筑巢,幼龟孵化后也可能被垃圾阻挡,无法进入海洋,最终种群濒临衰退)。其他保护行动:一、政策法规与源头管控:从生产端减少塑料流入立法限制一次性塑料;规范塑料垃圾排放;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高额罚款或停产整顿。二、垃圾清理与监测:降低现有污染影响常态化海岸清理:政府、环保组织定期组织 “海滩清洁日” 活动,动员志愿者清理海岸垃圾;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垃圾堆积热点区域,精准投放清理资源。技术辅助回收:研发海岸垃圾自动收集设备(如漂浮式垃圾拦截网、沙滩清洁机器人),重点清理潮间带、河口等易堆积区域的塑料垃圾;建立 “塑料垃圾回收点”,鼓励居民、游客主动投放可回收塑料。三、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推动全民参与科普宣传:通过学校教育、媒体纪录片(如《塑料海洋》)、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塑料污染危害,提升公众对 “减少塑料使用” 的认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可重复使用的替代产品(如布袋、玻璃容器),鼓励消费者拒绝一次性塑料;倡导 “零废弃” 理念,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如塑料瓶回收再生)。四、科技创新与替代方案:突破治理技术瓶颈可降解材料研发;微塑料治理技术。五、国际合作与跨界治理:应对全球性挑战签署国际协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巴塞尔公约》等框架,推动各国协同治理塑料污染,明确跨国垃圾运输责任;2022 年联合国启动 “终结塑料污染” 谈判,计划 2024 年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技术与资源共享: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垃圾处理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帮助沿海国家建立完善的塑料回收体系,共同减少塑料向海岸和海洋的排放。通过 “源头减量 — 过程管控 — 末端清理 — 生态修复” 的全链条行动,才能逐步遏制海岸塑料污染,守护海洋与人类的共同家园。教师:每年有大量塑料废弃物流入海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警告说,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总量或将超越鱼类。那么,为避免海洋生态塑料污染,我们可以实施哪些保护行动?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各地加强海岸线保护力度,整治修复受损岸线,取得了一些成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由国家海洋局印发,为优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而制定,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个人层面:①去海边旅行或者作业时,记得回收你所产生的垃圾;②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③生活中不随手乱丢垃圾,做好垃圾分类;④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可重复利用或易回收的产品,如自带餐具、拒绝购物袋;⑤停止使用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品和清洁用品;⑥尽可能选择天然纤维材料的衣物,特别是需要经常洗涤的物品(常见塑料聚合物——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乙酸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⑦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海洋缓解保护知识;⑧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拓展:海洋废塑料变身潮品 “蓝色循环”模式促新生(社会/企业层面)在“蓝色循环”项目发起成员之一、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蓝景科技”)的展示区域,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制成方巾、领带、单肩包等产品的重要材料是曾被丢弃在海洋中的废塑料瓶。作为一种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蓝色循环”由中国浙江省台州市于2020年率先开始探索。该模式通过吸纳沿海民众和渔民加入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企业制成再生海洋塑料粒子,最终生产出包括再生纺织品、再生塑料制品等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成功让海洋废塑料获得“新生”。二、调查家乡海岸线是否出现了海滩塑料垃圾遍布的情况 这给海岸线生态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吧!1.调查前的准备:访谈要提前联系,做好出行规划。当然也可以采用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可以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制作成二维码, 数据收集效率更高哦。2.小锦囊采访海岸线保护科研工作者的访谈问题示例问:您的团队对保护海岸线所做的工作令人敬佩,您能介绍一下浙江省海岸线保护的情况吗 问:2020年,团队在浙江省设置了9个监测点,海岸线监测点的选取是如何考量的呢 问:您认为海岸线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问:我们也想为保护海岸线出一份力,您有什么建议吗 如何制作二维码第一步,在word界面下单击按钮“插入”:第二步,在界面的左侧输入内容(网址),此时右侧会自动生成二维码。然后,可以对生成的二维码进行美化。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线生成器等工具来制作二维码哦。3.开展调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海岸塑料污染调查(样例见附件《海岸塑料污染调查》)小组: 记录员: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目 的1.了解海岸塑料污染对居民生活 的影响2.沿海居民对海岸塑料污染的认知、行为习惯、治理看法及参与意愿 调查海岸线塑料污染情况过程记录1.调查对象:沿海居民抽样调查2.问卷发放:网上投放、现场调 查等3. 问卷收集: 4.数据分析:1.确定对象:科研工作者、海岸线保护志愿者等2.拟订问题: 3.访谈记录: 调查反思:我们小组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活动,调查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汇总,注意要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1.说一说:对调查的数据,我们有什么统计和汇总方法?(分小组进行分享汇报。比对各小组数据,评估数据的参考价值。制作成图表会更清晰。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柱状图、 折线图、饼图等。)2.工具箱(教材P52)图表类型常见的图表类型包括柱状图、饼图、折线图、气泡图等。饼图柱状图 四、设计塑料的循环利用、无害分解研究是科研领域的大课题,而海岸的塑料污染正是源自海洋塑料垃圾的无序排放。设计一个塑料垃圾回收的创意思路,为塑料的“无废处理”出谋划策。1.资料链接基于“搭把手”系统改进的塑料垃圾预处理溯源管理据了解,塑料垃圾在“搭把手”系统投放,由于预处理不当,后端的回收利用率并不高。本研究设计制作基于“搭把手”的可回收垃圾预处理解决模型,改进“搭把手”回收投放与分拣流程。2.设计五、制作按照小组设计的图纸开始制作吧!搭建模型、编写代码、投放测试……根据设计图,合理分工,参照时间表开展行动能提高效率。1.小组讨论: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需要哪些传感器呢 如何控制这些硬件 用图形化编程、Python编程都可以。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KT板、雪弗板等可以用来制作外观,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2、进行制作,并记录制作过程(拍摄或者录制)课题二 消逝的海岸线 — —温室效应研究播放视频:13万公里的海岸线消失!近年来,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世界各地的海岸线面临着被海水吞没的威胁。问题:海岸线为什么会消逝?(举例哪些海岸线消逝)(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世界范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一起防治温室效应,共同守护海岸线,行动起来吧! 一、搜索上网搜索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讯,分析总结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分组交流分享结论,思维导图、 表格等整理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1.资料链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气体 成分,有自然温室气体和人造温室气体两类。自然温室气体:水蒸气(H O)、 二氧化碳 (CO )、 甲烷(CH ) 等 。人造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 含氯氟烃 (HCFCs) 及六氟化硫 (SF ) 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使部分海岛国家面临消失的危险……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见PPT)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1.优化能源结构2.砍伐森林2.3.3.我的想法:提问:怎样减少温室效应?有哪些清洁能源可以替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呢 资料链接:清洁能源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石油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常见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等。4.工具箱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可以利用小纸箱制作一个缩小版的地球,再利用薄膜纸和玻璃对阳光的不同作用,以模拟大气。解释两个纸箱中气温差异的原因,总结有关气温变化的规律。5.温室效应实验记录表组长:小组成员:记录员:观测时间开口纸箱内温度/℃封闭纸箱内温度/℃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调查家乡以前的海岸线是怎样的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问题是否影响了海岸线的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海岸线生态环境、采访海岸线志愿者等方式开展调查吧!1.小锦囊实地考察的基本环节 进入考察现场:提前联系、考察工具、考察记录表收集考察信息:现场观察、多样记录、主动体验、有效访谈整理考察资料:整理汇总、编码分类、取样补救、合理删减2.考察过程考察记录一般包括考察地点、情况描述,注意拍照记录!考察要提前联系、做好出行规划,注意安全。三、设计减轻地球温室效应、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可以设计一个家乡海岸线的生态模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意节能减排,体现循环经济,多用清洁能源。1.小锦囊制作中可能用到的传感器传感器能够获取外界环境的数值。不同的传感器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 名称功能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水传感器检测是否下雨 2.设计四、制 作根据小组制订的方案开展实践行动,排海污染废水处理、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发电等都很有意义。 读教材P55图课题三 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生物多样性减少、鸟类及重要水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如何解决 一起开展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调查当地海岸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治理措施等,整理调查结果,提出保护策略,撰写研究报告。通过走访海岸线周边居民、海岸线保护部门、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当地海岸线的生态环境;合作探究海岸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如大规模填海造地、过度采砂、围海养殖等;从一个视角切入展开深入研究,如过度采砂造成船只搁浅、海岸线形态破坏等,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请教老师、父母、专家等掌握更多海岸线保护的方法;用图片、研究报告、纪录片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拓展延伸:《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一直在行动!》PPT展示图片,图片解读:青翠的树冠随风摇曳、树与树相连形成一条绿带,海波粼粼,白鹭飞翔、海鸟成群……初夏时节,记者在湄洲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里看到,曾经垃圾遍地的荒滩已变身为鸟类嬉戏的天堂、植物生长的王国。展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近年来,福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调查、监管、修复”等方面发力使劲,全力守卫蓝色家园,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 )开展调查 摸清资源家底调查人员进行海岸线修测(二)强化监管 保护海洋资源近年来,随着砂石价格飞涨,乱采、盗采海砂行为日益猖獗。盗采海砂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还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面条鱼、梭子蟹等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遭严重破坏,数量急剧下降。多次严打违法盗采海砂行为。(三)生态修复 建美蓝色家园近年来,围绕湿地、沙滩、海湾、河口、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我省通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现了碧海蓝天、白沙细浪、鱼跃鸟鸣的美景。在厦门,观音山曾经淤泥遍布、海浪侵蚀严重,通过滩面清理、填沙、排水管涵延伸及拦沙堤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造,现已华丽转身,成为厦门市风景优美的滨海浴场。“沙滩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其修复不仅仅是简单的还原。”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域海岛处副处长金朱兴说,一段被完美修复的沙滩,不仅要做到技术上“留得住、不泥化、不扬沙”,还必须实现视觉和功能上的双重提升,对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泉州,去年初冬时节,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白鹤,优雅曼妙的英姿出现在石狮湿地公园,这是白鹤首次来闽“做客”。近年来,泉州通过生态连绵带建设,让曾经的生态“锈带”变成“秀带”,已吸引白鹤、红隼、黑翅鸢、鹰雕、黄嘴白鹭等近百种珍稀鸟类前来“做客”。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全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继去年福州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等4个项目获得中央补助之后,我省今年再传捷报——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等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年中央补助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2亿元,用于开展海岸线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工作。入选项目数和资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课题四 排海废水污染防治研究(一)调查家乡的排海废水污染情况1.问题引领:家乡的排海废水污染情况如何 会造成哪些影响 如何解决排海废水污染问题 2.活动开展步骤:一起开展排海废水污染防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水质检测实验、追踪排海污染源、设计解决方案、撰写研究报告。通过走访当地居民、海岸线保护部门、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排海污染问题。走访前,注意事先设计好访谈问题,走访后及时梳理访谈记录;开展水质检测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海水的污染元素(如氮、磷), 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净化方案;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递交给相关部门,为家乡排海废水污染的治理贡献力量。(二)拓展延伸: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播放视频:《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起因)《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危害》谈谈你对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看法。教师:日本已于2023年8月24日起启动核污水排海,130多万吨核废水将持续排放30年。尽管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但日本政府坚称,监管机构认为核废水排放入海安全,这些废水在净化后将去除其中大多数的放射性同位素,只含微量的氚。想象一下,那些被污染的废水正在被倾倒到海洋中,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是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这些核污水的排放量令人担忧,因为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废水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它们的死亡。此外,这些废水还可能被人类和其他动物摄入,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然而,日本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似乎认为,只要将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做法不仅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启示: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防止核污水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应该加强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减少核废料的产生,并研究更安全的方法来处理核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的世代。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让我们一起呼吁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的世代。【总结阶段】开展“保护海岸线”活动的出发点是了解海岸线保护现状,为海岸线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当活动进行到尾声,对照行动前的研究目标和活动方案,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活动的收获和感悟。一、档案袋有意识地收集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单、作品等材料,进行认真梳理、合理排序和适当取舍,形成活动档案袋。这个过程能帮助我们回顾过程、梳理成果。1. 工具箱“保护海岸线”成果 档案袋目录文字类:考察活动方案表保护海岸线研究报告保护海岸线宣传册活动自评与互评表活动类:社区宣传文艺表演海岸线保护知识竞赛……作品类:海岸线塑料监测装置新能源发明作品宣传标语制作手抄报、电子小报自己设计的工作证 ……2. 参照档案袋目录整理档案袋3.总结与反思:(一)直观认知:看见污染的 “真面目” 在净滩活动中,我们 3 个小时就清理出 200 多个塑料瓶、100 多个塑料袋,还有渔网碎片、泡沫颗粒等隐蔽垃圾。这些触手可及的垃圾让我们明白:“塑料污染” 不是课本上的名词,而是真实威胁海洋生物的 “隐形杀手”。通过分类统计,我们发现游客丢弃的饮料瓶占比达 45%,这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小行为都在影响海岸环境。 (二)实践技能:从 “课堂” 走向 “现场” 我们学会了用 “网格法” 统计垃圾分布,用手机 APP 记录潮汐与垃圾堆积的关系,甚至能通过塑料瓶的品牌标识推测污染来源。在采访环卫工人时,我们从一开始的紧张忘词,到后来能清晰提问 “哪种垃圾最难清理”,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在悄悄提升。 (三)责任意识: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 当我们把用回收塑料瓶制作的 “海洋主题花盆” 送给社区时,当游客在我们的宣传手册上签下 “自带水杯” 的承诺时,我们真切感受到:初中生也能为海岸保护做实事。这种 “被需要” 的感觉,让环保从 “任务” 变成了 “责任”。 二、活动中的反思:那些 “没做好” 的事 (一)调查数据不够 “科学” 我们统计垃圾时只靠肉眼计数,漏掉了礁石缝里的微小塑料;问卷发放集中在周末上午,没覆盖工作日和傍晚的人群,导致数据不够全面。后来听科研人员说,“样本要随机、方法要统一”,我们才明白:科学的调查需要更严谨的设计。 (二)宣传效果 “打折扣” 我们制作的环保海报贴在沙滩上,没过两天就被风吹坏了;向游客讲解时,有人不耐烦地走开,有人接过手册却随手丢弃。这让我们反思:宣传不能只靠 “热情”,还要考虑方式是否吸引人、内容是否接地气。 (三)长期参与 “有难度” 暑假结束后,学业压力增大,我们的净滩活动从每周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之前联系的渔民叔叔,因为我们总是临时约时间,后来渐渐不愿接受采访。这让我们意识到:实践活动需要更合理的规划,才能持续下去。 (四)对 “根源问题” 关注不够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清理垃圾,却很少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塑料垃圾”;呼吁游客 “不要乱扔”,却没关注景区垃圾桶是否够用、商户是否提供可降解包装。就像志愿者姐姐说的:“光捡垃圾不够,还要从源头找办法。” 改进新思路:(一)给调查 “加个工具包” 设计 “迷你监测站”:用硬纸板制作 1 米 ×1 米的 “调查框”,标注网格线,方便精准统计垃圾数量;准备放大镜和分类卡片(附塑料种类图片),避免漏掉微塑料。 制作 “调查日历”:按 “工作日 + 周末”“早中晚” 分段,每周固定时间调查,确保数据代表性;用 Excel 表格记录,自动生成 “垃圾种类变化折线图”,让数据更直观。 (二)让宣传 “活” 起来 开发 “互动式宣传”:制作 “塑料危害翻翻卡”(正面画海洋生物,反面写被塑料伤害的案例),在沙滩设置 “环保问答角”,答对问题可获得小贝壳纪念品。 利用 “短视频 + 本地网红”:拍摄 “海岸垃圾变形记” 短片(记录塑料瓶改造成花盆的过程),请当地旅游博主帮忙转发,扩大影响力。 (三)建立 “长效参与机制” 成立 “校园海岸环保社”:每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活动,轮流负责调查、宣传、联络,避免占用学习时间;制作 “任务分工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和社区 “结对子”:与海边社区签订 “共建协议”,定期参与他们的净滩活动;请社区工作人员帮忙预约渔民、商户访谈,避免临时打扰。 (四)从 “捡垃圾” 到 “溯源头” 开展 “塑料使用追踪”:调查周边餐馆、超市的塑料餐具使用情况,统计 “一天用多少个一次性塑料盒”,向商户建议用可降解替代品。 设计 “海岸保护提案”:结合调查数据,给当地环保部门写建议书,比如 “在潮汐线增设垃圾桶”“旅游旺季增加移动厕所” 等,用实际行动推动改变。 (五)让活动 “跨学科融合” 生物课:观察塑料垃圾上附着的海洋生物,分析生态影响; 数学课:用统计知识处理垃圾数据,计算 “每平方米垃圾密度”; 语文课:写 “海岸观察日记”,编环保童谣; 美术课:用回收垃圾创作 “海洋守护者” 雕塑,在景区展览二、交流会将关于“保护海岸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活动经验等制作成小视频,并开展作品路演,或者制作成活动手账等,图文并茂的方式更能打动人。1.工具箱“保护海岸线”活动策划图2.分享交流有趣的小插曲增长的见识学会的小技巧最大的收获本次活动对保护海岸线起到的作用:本次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宣传窗保护海岸线不仅是保护海岸线的自然风光,也是保护海岸线的生态系统。借助展览、集会、网站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加入保护海岸线的行列。 1.小锦囊给保护海岸线相关部门的一封信将小组调查的结果或设计的方案写成一封信寄给相关部门,也许能为家乡的海岸线保护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2.说说你们小组在本次活动中的宣传方式 观看视频搜索资料,完成表格。调查并做好过程记录说一说 设计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搜索资料,完成表格。设计活动设计前思考要实现什么功能、需要哪些材料、外观结构如何设计读图、分析观看PPT阅读观看视频说一说 了解“保护海岸线”成果 档案袋都有哪些内容。参照档案袋目录档案袋内容。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和活动经验。 了解海岸塑料垃圾污染相关内容。认识海岸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海岸避免塑料垃圾污染。通过调查了解海岸塑料污染情况。学会分析调查数据预设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国家、地方在保护海岸线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扩展视野,开阔格局,让学生意识到废水排海不仅关系家乡、关系祖国、甚至关系世界、关系全球,是全人类的事,人人有责。
课堂练习 搜集整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说一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搜集、说一说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搜索信息)能力
课堂小结 1.4保护海岸线 第2课时【实施、总结阶段】一、海岸塑料垃圾防治 (搜索、调查、分析、设计、制作)二、消逝的海岸线 — —温室效应研究(搜索、调查、设计、制作)三、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四、排海废水污染防治研究五、海岸线保护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宣传与推广教师寄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为加强海岸线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板书 1.4保护海岸线 第2课时【实施、总结阶段】一、海岸塑料垃圾防治(搜索、调查、分析、设计、制作)二、消逝的海岸线 — —温室效应研究(搜索、调查、设计、制作)三、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四、排海废水污染防治研究五、海岸线保护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宣传与推广课后作业: 完成海岸线保护实践调查活动并形成相关成果,总结反思、分享交流、宣传。
作品名称: 设计草图:
功能描述:
方案改进:
______________小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