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水到哪里去了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学生在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 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观察,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水的零散的、生 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 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相关问题。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水的蒸发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认识到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 *通过水在不同环境下“消失”的现象,知道水会蒸发。 探究实践 *描述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并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观察到蒸发现象的。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究的好奇心。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并理解水会蒸发,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水蒸发的现象。难点 通过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以多角度、多方式解释观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抹布、酒精、水、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 透明的玻璃杯(大、小各一个)、植物盆栽、玻璃片、温水等。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一、聚焦 (5分钟)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出问题:水 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你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2.学生思考、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水”字,学生发现水“消失”了。进一步 思考:水真的消失了吗 4.聚焦本课主题《水到哪里去了》。(板书) 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 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迅 速聚焦到本课主题。二、探索 (25分钟) 活动一:思维碰撞,水去哪了 1.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变成空气飞走了、被太阳晒干了等) 活动二:火眼金睛,观察生活。 1.教师:同学们有没有留意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消失”的现象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晾晒的湿衣服慢慢变干,雨天过后有积水的水洼变干 了等 1.引导学生关注到水除 了液态水以外,还存在 着其他形态。接着提 出蒸发的概念,便于后 面教学的展开。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二、探索 3.提出蒸发的概念:蒸发是指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4.再次抛出刚才的问题,学生纠正前概念。 (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5.出示玻璃片和植物叶片,在玻璃片和植物叶片上涂少量水,观 察水迹有哪些变化,用图画记录并解释水消失的现象。 预设:水珠由大变小,最后消失不见。 6.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7.投屏展示学生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活动三:科学探究,验证解释。 1.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观察到蒸发过程呢 2.学生思考,交流。 3.教师讲解方法: (1)取一小杯温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干燥透明的大杯子罩住它; (3)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现象。 预设:观察到小杯子里的水量逐渐变少,而干燥的大杯子内壁 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6.思考:水会变成水蒸气,那“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异同点呢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进行观察比较。 预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 不同点: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水能摸得着,水蒸气摸不着。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 边的现象,并学会用科 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3.培养学生用科学实验 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解 释能力。三、研讨 (5分钟) 1.植物叶片和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后到哪里去了 预设:水蒸发后跑到空气中。 2.实验中原本干燥的大杯子内部出现水了吗 这些水是怎样 来的 预设:实验中原本干燥的大杯子内部出现小水珠,因为小杯子 里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没有办法散发到空气中去。 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 判断他们对实验内容和 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四、拓展 (5分钟) 医用酒精也会像水一样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气体,把一些医用酒 精涂到手背上,观察发生的变化,并和水的变化进行比较。想一 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 发生的现象。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 液 体 ) ( 气 体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先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引出课题。接着以晾衣服、水洼变干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 生对蒸发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说明,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